如果说英国曾是海上霸主、美国是空中和经济霸主,那么中国将成为文化霸主!这是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写过的话。
这些话直接把中国的崛起给说穿了,中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文明,西方国家一直在盯着中国各个产业,生怕我们模仿他们,但马丁教授告诉他们,中国才不是游戏参与者,它早已是另一场游戏的“制定者”,那么问题来了,他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中国又是如何崛起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一个经济圈的总量,超过了日本、干翻了德国,这事本身并不奇怪,而真正奇怪的是要解释这一切,那把钥匙居然藏在几千年前的故纸堆里,就像马丁教授曾说过的话:中国骨子里还是一个文明国家。
长三角的经济规模确实是个庞然大物,但如果我们只盯着GDP数字,那就像试图通过数一片树叶的脉络,来理解整片森林的呼吸。
许多中国专家在解释这种高效的区域协同能力时,总爱提一个词——河长制,这听起来有点土,却是理解中国的一把密匙。
在中国古代,水患就是天大的事,治理一条大河,需要跨越无数个行政区,调动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搞定这件事,古人发明了这种高效的协同机制。
这种调动能力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政策,而是一种刻进骨子里的文化惯性,更是一种文明的“肌肉记忆”,今天我们看到的不过是这种古老智慧在现代经济上的再一次投射。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历史的记忆是如何驱动一个现代国家的增长引擎的?其实它的答案就在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五年规划”里,当别人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时,已经有人把桥建到了下一个时代。
这个“五年规划”是一种深植于文化肌理的、对未来的长期主义凝视,当许多国家还在为下一轮选举的短期利益争吵时,中国已经在规划十年、二十年后的产业布局。
这种超越任期的远见,正是源于历史上组织修建万里长城、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经验传承,它是一种文明级别的战略耐心,这份蓝图需要强大的创新和制造能力来填充。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这些全新的赛道上,中国几乎是以一种“野蛮”的姿态成了主导者,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模仿,而是“古老文明”与“前沿科技” 的一次惊人融合。
一个沉淀了五千年的灵魂,一旦掌握了最现代的工具,它所爆发出的能量是颠覆性的。
如此强大的规划与执行力,必然需要一种特殊的社会燃料来驱动,而这种燃料就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极强的“向心力”,要理解它得先看清一个中西社会的根本差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什么?
在西方的答案是“个人”,个人自由、个人权利是社会运转的轴心,而在中国的答案永远是“家庭”,个人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是国家的一个缩影,国家则是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这种结构天然地让社会呈现出强大的凝聚力,而非离心力。
这股力量从娃娃抓起,东方的教育起点是“人之初,性本善”,它引导人成为一个对集体有益的、善良的人,而西方的教育更强调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两种理念无所谓绝对的优劣,却塑造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底色,一个更倾向于集体主义和奉献,另一个则更容易导向个人主义甚至利己主义。
当中国的向心力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时,我们也能看到离心力有时会带来内耗,比如美国前任领导人发起的关税壁垒,对内撕裂了社会共识,对外则削弱了盟友的信任,最终反噬自身,但中国就很不一样了。
一个内部如此团结的文明,它在面对外部世界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是咄咄逼人,还是温文尔雅?其实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可它带去的是丝绸与瓷器,而非战火与殖民,它遵循的是“协和万邦”的古老哲学。
反观几乎同时期开启的大航海时代,西方的船队所到之处,伴随的往往是征服与掠夺,这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逻辑。
中国的逻辑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想被别人欺负,所以我也不去欺负别人,但这种温和有个前提,正如那句老话“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这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外交上,对内它能让56个民族在一个国家里和谐共存,“一国两制”的构想更是这种包容性思维的极致体现。
相比之下,东西德的合并更像是一场残酷的吞并,东德几乎被连根拔起,过程充满了痛苦,所以当中国今天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其文明内在逻辑的自然延伸。
从长三角的经济奇迹,到五年规划的战略远见,再到社会的强大向心力,最后到“协和万邦”的交往之道,所有这些行为模式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答案,文明。
正如马丁学者所指出的,中国本质上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你不能用西方“民族国家”的框架去理解它。
什么是民族国家?它是近代欧洲的产物,一个基于特定民族、语言、宗教构建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历史不过几百年。
而中国则是一个“认同共同体”,它的凝聚力来自数千年从未中断的文化、文字、历史记忆和伦理观念,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必须寻求“中华正统”的合法性,最终融入这个巨大的文明熔炉。
所以西方看不懂中国一点也不奇怪,他们是在用分析一栋别墅的图纸,去研究一座连绵不绝的山脉,马丁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崛起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崛起,不如说是一个古老文明的伟大复兴,它是在用自己独特的、连续的内在逻辑,重返阔别已久的世界舞台中心。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发出感概,中国的崛起并不可怕,可怕的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