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出口全球第一!发动机却靠日本?国产差在哪?

注: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鱼儿

编辑|小鱼儿

《——【·前言·】——》

中国挖掘机已稳居全球第一,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些挖掘机的“心脏”——发动机,依旧依赖日本技术。

为何在全球领导地位的背后,国产发动机依旧无法突破技术瓶颈?国产与进口差距究竟在哪些关键领域?

从无到有的国产挖掘机

1954年,新中国百废待兴,重工业建设如火如荼。

辽宁抚顺,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中国第一台机械式挖掘机在抚顺挖掘机厂诞生了。

这台挖掘机虽然简陋,挖掘能力有限,却是中国工程机械自主研发的第一步。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技术人员几乎是从零开始摸索。

缺乏图纸资料,许多零部件需要自己测量绘制;缺乏精密仪器,工人们靠经验和手感来完成加工;缺乏先进材料,只能用现有条件替代。

这台挖掘机虽然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差距明显,但它点燃了中国工程机械自主研发的火种。

随后的几年里,中国挖掘机制造业从模仿到创新,一步步向前推进。

1957年,我国开始研制自己的柴油发动机,为挖掘机装上"中国心"的梦想开始萌芽。不过,这条道路远比想象的艰难。

发动机背后的较量

日本发动机为何能在全球市场独占鳌头?这要从二战后说起。

战后,日本获得了美国的技术转移,工业基础得到飞速发展。凭借精湛的工艺和严谨的管理,日本迅速成为发动机制造强国。

日本发动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加工精度高、耐用性强(使用寿命长达20年)、燃油效率好、环保性能优、噪音和振动小。

而中国的发动机起步较晚,技术积累不足。在精密加工、材料科学和燃烧控制等关键领域存在明显短板。

中国发动机普遍存在使用寿命短、油耗高、排放标准难以达标、噪音大等问题。这导致中国挖掘机制造商不得不依赖进口发动机,特别是日本的产品。

日本发动机的加工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关键零部件的配合非常精密,这是目前国产发动机难以企及的。

虽然在整机设计和制造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发动机这个'心脏'还得靠日本。

出口量占全球75%的中国挖掘机

尽管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中国挖掘机产业却实现了惊人的增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掌握了挖掘机整机设计和制造技术。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上逐渐替代进口产品,并开始走向世界。

到2022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挖掘机生产和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75%。

中国挖掘机以性价比高、适应性强、售后服务完善等优势,征服了全球市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广受欢迎。

市场份额的增长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但这种增长模式也面临挑战。由于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中国挖掘机的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

据统计,发动机成本在挖掘机总成本中占比高达30%以上,这部分利润基本被日本厂商获取。

新能源挖掘机的春天

面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国企业没有坐以待毙。在追赶传统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同时,中国企业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寻求弯道超车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加速发展电动挖掘机技术。小型挖掘机采用纯电驱动方案,大型挖掘机则采用插电混动技术,有效解决了续航和功率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大力布局大储能电池技术,为电动挖掘机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

北京某大型工程机械研究院的首席工程师指出:"新能源挖掘机不仅环保节能,而且具有噪音低、维护成本低等优势。

特别是在城市工程、隧道施工等对环境要求高的场合,新能源挖掘机具有传统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

从2020年开始,各大工程机械企业纷纷推出电动挖掘机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发展势头强劲。

核心技术仍需追赶

虽然中国挖掘机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核心技术追赶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除了发动机外,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同样依赖进口,这些都是制约中国挖掘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大了对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一批优秀企业也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挖掘机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方面继续提升传统核心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另一方面抓住新能源、智能化等新技术革命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结语·】——》

从1954年第一台国产挖掘机诞生,到如今出口量占全球75%,中国挖掘机产业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

尽管核心技术仍有差距,但中国企业正在奋起直追。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挖掘机有望真正装上"中国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研究报告、《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专题调研、国家工程机械技术创新中心行业分析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财经   挖掘机   日本   发动机   全球   中国   工程机械   新能源   技术   中国企业   优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