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前程!乌克兰效仿美国,悍然制裁中企,北京撂下重话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下了一道法令,把几家中国公司拖进了黑名单,对这些公司进行制裁。

消息发酵不到24小时,在7月28日的北京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坤的表态异常严厉,措辞里严厉批评乌克兰,要求乌克兰立即改正错误。

乌克兰还在和俄罗斯进行冲突,在战火里苦苦支撑,为什么要去招惹中国?

这操作实在看不懂

在乌克兰自己看来,这事儿有理有据。他们搬出的是本国战时法律,这条法律的核心逻辑很简单:任何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都不能同时与乌克兰合作。从乌克兰国内动员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净化”商业环境、展现决心的姿态,法律上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把一部国内法当成国际法来用,去制裁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这就是典型的“长臂管辖”。这种做法,乌克兰显然是在模仿某些西方盟友,但它忘了自己并非世界霸主,这种行为除了能宣泄情绪,在国际法上根本站不住脚。

联合国大会曾多次通过决议,反对的就是这类单边强制措施。乌克兰在这种心态下,将任何国家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经贸往来,都会被视为对乌克兰巨大牺牲的一种背叛。

乌克兰的生存高度依赖西方的援助,因此在行动上与美欧的对华遏制步调保持一致。通过制裁中企,基辅既能向美欧展示忠诚,又能配合西方舆论,以此换取更多的实际支持。

说到底,基辅可能是在赌,赌中国为了维持俄乌冲突中的中立形象,不会真的为了几家公司而翻脸。他们或许认为,中方的反应最多停留在外交抗议层面,不会有实质性的报复。他们显然没搞清楚,中国的“中立”不代表软弱,原则问题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一巴掌拍在钢板上

北京的反应,比乌克兰预想的要激烈得多。郭嘉坤在记者会上的发言,精准地打在了乌克兰行为的三个痛点上。

中国反对的是“长臂管辖”这种破坏国际规则的行为本身。这无关中乌双边关系,而是中国一贯坚持的、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秩序的原则性立场。

在中国看来,今天乌克兰可以这么做,明天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那世界就乱套了。乌克兰的行为直接挑战了中国“战略中立”的核心价值。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不选边站,是为了给“劝和促谈”保留空间,这符合中国自身的全球战略利益。

乌克兰的制裁,本质上是一种逼迫中国站队的做法。这一点,触碰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底线。

这是中国多年来系统性构建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结果。随着中国企业遍布全球,保护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核心利益。

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任何针对中国海外利益的挑衅,都会触发这套机制的反击。乌克兰这次,恰好撞到了枪口上。

这种强硬回应也提醒了其他国家,中国不再是那个可以被随意拿捏的对象。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和国际秩序基本准则的问题上,中国的耐心是有限的,手段是充足的。

谁给的勇气制裁常任理事国

这场碰撞的后果,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塌了,中方表示立即纠正错误。这听着只是一句警告,但实际上是关闭了短期内进行友好对话的大门。

这种不信任感在高层互动、国际事务协调等问题上,双方心里都会有个疙瘩。对于一个战后重建需要海量资金和广泛国际支持的国家来说,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经济上的反噬会接踵而至。制裁本身对几家企业的伤害是次要的,真正致命的是它对整体营商环境的破坏。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的战后重建,是一个需要天文数字资金和超强基建能力的庞大工程。中国恰恰是最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基辅现在的做法,无异于亲手赶走了中国。

它或许能从西方那里得到几句口头表扬,但失去的,可能是中国善意和信任。它用自己的行动,把中国,推到了一个不舒服的位置上,也让自己未来的路越走越窄。

结语

一个国家的处境无论多么艰难,触及了大国的核心底线,最终会付出的代价。

在相互依存的今天,只有尊重现实的复杂性,保持战略的灵活性,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格局中,为自己找到真正的出路。

信息来源:中方敦促乌克兰立即纠正错误中国基金报2025-07-28 19:26

信息来源:外交部回应乌制裁涉中国实体:坚决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新京报2025-07-28 15:5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财经   乌克兰   悍然   美国   北京   前程   中国   基辅   都会   利益   核心   俄罗斯   国家   外交部   中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