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界风云变幻,谁能想到那位曾经呼风唤雨的李家后人,会在自家门口栽跟头。2025年6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一纸名单,让李泽钜的政商之路亮起红灯。这不光是个人事儿,更是牵扯到国家利益的警钟。
香港特区政府6月27日宣布新一届特首顾问团34名成员名单,这事儿一出,马上成了热议焦点。 除了李泽钜,其他原成员基本都续任了,新加的三位大陆背景人士,包括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还有经济学家朱民。 这名单调整,看似人事变动,实则透出香港治理的新逻辑:更注重国家安全和经济融合。
李泽钜作为长和集团主席,之前在第一届顾问团里是固定席位,这次独独落选,难怪媒体直呼意外。 港媒大公报连发两文,点明这背后跟李家商业决策脱不了干系。 大家都知道,顾问团不是摆设,它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咨询国家大事的平台。李泽钜落选,就等于李家在香港政界的影响力被砍了一大截。
这调整来得及时,正好赶上香港从乱局走向稳定的关键期。特区政府强调,成员选拔看重专业贡献和社会责任。 新增的科技大咖,代表大陆创新力量进驻,这也呼应了中央对香港的定位: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相比之下,李家这些年的一些举动,让人觉得跟国家大方向不合拍。落选不是小事儿,它信号清楚:香港的平台,只欢迎那些真正为国为民出力的人。
名单一公布,舆论就炸锅了。网民留言说,这步棋走得稳,体现了“一国两制”下的爱国爱港原则。 李泽钜本人低调,没啥回应,长和集团也只说专注业务。可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香港回归以来,国家给了商界多少机会,李家也吃过不少红利,现在轮到他们表态的时候了。特区这一手,敲醒了不少人:做生意得守底线,别总想着两头讨好。
从大局看,这名单变更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缩影。新增成员多是大陆高科技代表,这不光拉动香港经济,还加强了与内地的联动。 李泽钜的落选,正好对比出谁在往前冲,谁在原地踏步。
说起李泽钜落选,绕不开长和集团那笔港口交易。2025年3月4日,长和宣布拟以227.65亿美元的价格,把全球43个港口业务卖给贝莱德领衔的财团。 这批港口里,最扎眼的莫过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它们是中国对拉美贸易的关键通道。 一旦落入美国手里,贸易链条准得卡壳,这不是单纯买卖,而是关乎国家战略。
交易一曝光,国家层面立马表态。外交部发言人直言,所有战略资产交易都要穿透式监管。 商务部专家白明也点名,这超出商业范畴,损害国家利益。 香港特区政府也没闲着,启动《反外国制裁法》,冻结贝莱德在港部分资产。 中央代表团迅速访巴拿马,谈扩大投资,中远海运还抛出溢价接盘方案。
原定4月2日签约,结果延期了。 巴拿马审计官员4月9日发报告,指长和涉不当行为。 交易细节曝光,意大利阿彭提家族企业牵头,TiL将成为这些港口大股东。 舆论哗然,网民直呼这是在拱手让出“一带一路”要道。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嚷嚷夺回运河,李家这步棋,活脱脱送钥匙。
而长和5月中旬公告暂缓交易。 可麻烦没完,港内地产项目卷入腐败调查,高管被带走,审查还可能伸到家族信托和离岸账户。 7月29日,长和又说要邀内地主要投资者加入。
这笔交易风波,暴露李家的一些老毛病。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钱,却总想着往外挪。十几年前撤资潮,就把资产移到欧洲东南亚。 信托基金搁开曼维京群岛,避税操作精明,可全球最低税率一推,欧盟灰名单一列,哪儿都藏不住。 国家给机会,不是让你反手砸脚。商界大佬得明白,在中国做生意,就得听从国家号召,服务大局。
而李家家底厚实,可这财富大头,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80年代初,李嘉诚在内地低价拿地,深圳世纪汇广场项目地价翻了800倍。 赫斯基能源公司靠中国市场,净赚80亿美元。 这些年,港口地产能源项目落地生根,国家政策一松绑,李家就稳赚不赔。
可赚够了,就开始外逃。资产大举撤到海外,基金会慈善支出不到10%,钱多半躺在避税天堂。 这操作,搁以前或许行得通,现在时代变了。国家打击避税,国际规则也紧了,李家得适应新规矩。
回想霍英东,那才是真豪杰。抗战时倾家荡产支援祖国,名声传至今。 李家若早有这份心,或许不会落到今天。国家给过无数机会,可机会不是无限的。港口事儿一出,李嘉诚至今没吱声,李泽钜公职也清零。
未来李家若调整方向,专注合规业务,邀内地投资者就是一试。 历史有记忆,卖国媚外的行径,准遭唾弃。反之,洗心革面,为国出力,还能重拾信任。李家借这机会,回归正轨,为社会多做贡献,才是上策。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