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逼走中企,下达120天的最后通牒,中国强硬反击亮明底线

文|青茶

前言

近期,加拿大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要求中国企业海康威视退出其本土市场,再次点燃中加之间本已紧张的经贸关系。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加拿大断绝全部贸易谈判,令加拿大陷入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

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拿大试图在两国之间左右逢源,却最终招致中美同时不满。

加拿大逼走中企,下达120天的最后通牒,中国强硬反击亮明底线!

加拿大强逼中企退出

6月29日,加拿大工业部长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公开要求中国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在120天内关闭其加拿大分公司,彻底撤出加拿大市场。

这一决定没有提供任何确凿证据,也没有给出合法经营的反驳空间,显然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政治意图主导下的强硬打压。

海康威视是全球安防市场的领军企业,产品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都遥遥领先。

然而正是因为其在北美市场的增长趋势和竞争力,让某些国家开始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进行压制。

事实上早在2018年后,加拿大就已经多次跟随美国对中国企业施压,从华为5G设备被禁止、抹黑中国留学生群体,再到限制中资收购加能源与矿产企业,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去中国化”策略。

而这一次对海康威视的强制驱逐,更像是新总理马克·卡尼对华政策上“表忠心”的第一把火。

马克·卡尼上任之初,曾高调宣布加拿大要摆脱对美国的依附,发展更具独立性的外交政策。

然而现实是,卡尼很快发现摆脱美式霸权并不容易,为了在外交格局中维持加方的存在感,他不得不在中美之间来回博弈。

这一次针对中国企业的操作,实质上是在中美贸易格局紧张的当下,加拿大自以为是地打出一张“投名状”的牌,以此来换取来自美国更多的政治支持。

但问题是,加拿大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反应力度。

在事件爆出当天,中国驻加拿大使馆迅速发声,措辞罕见地直接指出“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和打压中企行为”,并严正要求加拿大撤回有关命令,否则中方将采取一切手段维护中企合法权益。

此番表态不仅是一次警告,更是一种强烈信号,表明中国对“国家安全”幌子下的打压不再容忍。

加美关系崩塌

就在加拿大宣布驱逐中国企业的同一日,美国也突然宣布一项重磅决定——全面中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原因是加拿大宣布,将对在其境内经营的美国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等)征收数字服务税。特朗普对此强烈不满,直接表示加拿大此举是对美企的“背叛”,宣布与加方断谈,并限期7天要求加拿大撤回相关税收政策。

这无疑是对加拿大重重的一击,一边是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遭遇挫折,另一边又被美国冷处理,加拿大陷入“左右不讨好”的境地。

过去几十年,加拿大长期依赖美国市场,其出口贸易中高达75%以上面向美国。一旦与美国彻底断谈,加拿大本已脆弱的制造业、农产品出口、资源型产业将全面受损。

而失去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也会令加拿大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持续下滑。

更尴尬的是,加拿大新政府在内部对美国的态度也并不统一。

总理卡尼曾在竞选期间明确表示,“加拿大不愿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但现实却是加方不断陷入对美政策的被动跟随。

美国率先对加国电车和钢铁加征高额关税,加方随后反击,向美出口农产品、原材料等征收反制税。但在反美的同时,加方又紧随美方步伐对中俄企业进行制裁,表现出一种“敌我不分、四面出击”的战略混乱。

加拿大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赢得美国的信任,也让中方对其政策走向产生严重怀疑。

中美均是全球超级经济体,任何国家都难以同时得罪这两个庞大市场而不付出代价。如今,加拿大一方面断送自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机会,一方面又因反美政策失去与美国的谈判筹码,结果便是全面陷入经济和外交上的孤立困境。

从经济数据也能看出这场动荡的代价有多高——加拿大央行在6月初将本年度GDP增长目标从2%下调至0.7%,其国内市场对就业、物价、产业链安全的担忧不断扩大。

如果继续“站错队”,加拿大的经济危机恐怕会远不止于此。

中国反制精准有力

面对加拿大的打压行为,中国并未一味退让,而是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

加方配合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后,中国迅速对加拿大农产品实施100%反制关税,精准打击其依赖中国出口的农业经济。

数据显示,加拿大的大豆、小麦、油菜籽等农产品中,有近30%依赖中国市场,这种关税一经实施,加拿大农业受到的冲击立竿见影。

此次海康威视事件,中国方面明确表示: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中企在加的合法权益。

虽然未明言下一步行动,但业内普遍认为,加方下一阶段面临的可能是,更多产业领域的“精准制裁”,如木材、矿产、清洁能源设备等关键品类。

一旦这些出口也受到限制,加拿大本就疲软的经济将雪上加霜。

除了经贸手段外,中国也可能在多边国际舞台上对加拿大施加压力。当前,加方正在积极争取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深化在亚太区域的外交合作,但中国作为该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若出于战略考虑进行阻碍,也将对加国产生实质性外交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场风波暴露出一个根本问题:加拿大在全球新格局下的“身份焦虑”。

既不甘继续充当美国“附庸”,又无力独立承担大国角色,面对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加方选择了一个最差的路径——两边都不讨好。

其试图在中美间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实则因缺乏大国战略思维,最终成为被动牺牲的一方。

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可以被任意指责和封锁的经济体,对外开放有底线,合作讲平等。中方此次的强硬表态并非激烈,而是理性且明确地传达一种立场: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任何形式的无端打压,都将付出代价。

加拿大若继续误判形势、屡屡试探中国底线,只会令自身受困于国际孤岛,最终将由本国民众买单。

结语

加拿大此番对海康威视的强制措施,无疑再次引爆中加经贸关系的紧张局势。

而美国突然宣布与加断谈,则让加拿大陷入“双重围困”的被动境地。

全球格局正在重塑,任何国家若妄图依靠“国家安全”的模糊借口,打压他国企业,不仅有违国际贸易规则,也终将遭到回击。

中方展现出的坚定态度,正是在为全球化时代的合作秩序立下界限。加拿大要走出困境,唯有在相互尊重与对等合作的基础上,重新定位自身战略角色,才有可能重拾信任、走出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财经   最后通牒   加拿大   强硬   中国   底线   美国   中美   国家安全   中国企业   反制   市场   中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