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2日中午,贝尔格莱德政府大楼前突然传来一声枪响。
塞尔维亚总理佐兰·金吉奇应声倒地,胸口汩汩冒血。
塞尔维亚街头围观群众中有人拍手叫好:"活该!这就是当美国走狗的下场!"而西方媒体却为他痛哭流涕,称他“为民主献身”。
同一个政客,为何在欧美与祖国遭遇冰火两重天?
其实怪不得自己国家的群众仇恨他,因为早在两年前,这位总理亲手把前总统米洛舍维奇送进海牙监狱时,恐怕也没想到自己会落得这般下场。
当时的他听信了美国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把人交出来,12.8亿美元援助马上到账,结果钱没见着几个子儿,倒把自己搞成了全民公敌。
而这出政治悲剧,还得从金吉奇的发家史说起。
20 世纪末的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就像一锅煮沸的粥,咕嘟咕嘟冒着火药味。北约 78 天的轰炸,把这个国家炸得七零八落,工厂成了废墟,街道满是弹坑,老百姓抱着仅存的家当东躲西藏。
外债像滚雪球一样堆到 122 亿美元,西方还变着法儿制裁,南斯拉夫活生生成了国际社会的受气包。
就在这节骨眼上,米洛舍维奇站了出来,1941年出生在塞尔维亚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在他年轻时相继自杀,人生起点不算顺,米洛舍维奇学的是法律,后来一步步爬上政治高位。
1989年,他当上塞尔维亚总统,1997年又成了南联盟的总统,他的政治标签是民族主义,主张“大塞尔维亚”,想把所有塞尔维亚人聚在一个国家里。
这种政策听着挺提气,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是一场灾难,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战争中,米洛舍维奇支持当地的塞尔维亚族武装,结果导致了大规模的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
到了1999年,科索沃问题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要独立,还搞了“科索沃解放军”,米洛舍维奇哪能容忍,一顿强硬镇压,结果被扣上了“种族清洗”的帽子,最后招来了北约连续78天的轰炸。
那场轰炸把塞尔维亚炸了个稀巴烂,经济崩溃,老百姓苦不堪言,米洛舍维奇在国际上也成了过街老鼠。可即便这样,他在国内还真有一帮铁杆粉丝,觉得他有种,敢跟西方对着干,是条汉子,这民族主义的大旗,对一些人来说是蜜糖,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毒药了。
于是米洛舍维奇就在一场叫“推土机革命”的街头运动中被拱下了台,而这场运动,背后少不了金吉奇的组织,当时的西方国家也乐见其成,革命一成功,制裁立马解除,还许诺给钱,老米虽然不甘心,但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认栽,最后让科什图尼察当了新总统。
新班子上台,金吉奇就当了塞尔维亚总理,头等大事就是怎么处置米洛舍维奇。
其实海牙国际法庭早就对米洛舍维奇发出了通缉令,指控他在波黑、克罗地亚和科索沃冲突中犯下了严重的罪行,2001年4月,米洛舍维奇在贝尔格莱德被逮捕。
塞尔维亚政府最初计划以国内的贪污腐败罪名对其进行审判,但海牙国际法庭坚持要求引渡,这引发了塞尔维亚国内的强烈反对,总统科什图尼察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将本国公民交给外国法庭审判违反宪法,主张在国内进行审判。
但金吉奇有他的小九九。他琢磨着,国家穷得叮当响,得赶紧跟西方搞好关系,弄点钱回来恢复经济,美国和欧盟也把话挑明了:想拿援助?先把米洛舍维奇交出来。
于是,金吉奇拍板做了个让全国上下一片哗然的决定,2001年6月28日,这天是塞尔维亚一个重要的民族纪念日,叫“维多夫丹”,米洛舍维奇被悄悄塞进直升机,绕道波斯尼亚,送去了海牙,而挑这么个日子办事,纯粹是往塞尔维亚人的伤口上撒盐。
民间传闻,金吉奇因为这事儿,从美国那儿拿到了一亿美元的“好处费”,这事儿没法证实,但美国确实很快就批了几亿美元的援助,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跟着放贷,但这笔“买卖”,让金吉奇在国内背上了“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金吉奇在当上总理后,那是雄心勃勃,撸起袖子就干,反腐败,整顿黑社会,特别是那个“泽蒙家族”,都快被他连根拔了,你想想,这些改革,动的是多少人的奶酪啊!那些跟黑社会勾勾搭搭的官员能答应吗?
再加上他当年把米洛舍维奇送出去那档子事,一直被人戳脊梁骨,说他是“卖国贼”,国内老百姓对他的支持率也一直上不去,甚至有人翻旧账,说他在战争时期表现得“贪生怕死”。
他这改革的路啊,从一开始就铺满了钉子和玻璃碴子,走得那叫一个艰难,他想给国家换个活法,可惜现实太骨感。
在金吉奇被刺杀后,西方世界一片惋惜,称他为“民主英雄”、“塞尔维亚的希望”,但在塞尔维亚国内,老百姓的反应可就复杂多了。
有人为他可惜,觉得改革刚开了个头就断了,也有人幸灾乐祸,觉得他这是“背叛”国家的报应,当然,这种想法不是主流。
至于米洛舍维奇,塞尔维亚社会对他的评价,到今天还是冰火两重天,一些人觉得他是国家罪人,把塞尔维亚拖进了战争泥潭,另一些人呢,还挺怀念他当年跟西方叫板的“硬气”,觉得他是维护民族尊严的英雄。
这种社会撕裂,在科索沃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米洛舍维奇在台上的时候,科索沃虽然暗流涌动,但名义上还是塞尔维亚的地盘。
他被送去海牙之后,科索沃独立的势头就再也压不住了,2008年索性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政府除了嘴上抗议几句,也只能干瞪眼,不少塞尔维亚人因此更觉得,金吉奇当初那笔“交易”亏大了,不仅没给国家带来啥好处,反而加速了国家的分裂。
一个想靠民族主义强国,结果把国家带沟里去了,一个想靠倒向西方来救国,结果自己先丢了命,这俩都曾是大权在握的人物,手腕也都不缺,可谁也没能把塞尔维亚真正带出泥潭,过上好日子,这么多年过去了,塞尔维亚还在消化那段历史的苦果。
经济的压力,政治的乱局,民族问题的疙瘩,还是像噩梦一样缠着这个巴尔干国家,米洛舍维奇和金吉奇,他们的故事,远不是一句“好人坏人”就能说清的。巴尔干的风,还在吹着,这俩人的故事,怕是还没完呢。
本文信源:中国法院网《杀塞前总理金吉奇的嫌犯招认》
观察者网《塞尔维亚副总理:西方准备对武契奇做的事,与对米洛舍维奇如出一辙》
中国新闻网《俄媒体:卡拉季奇难逃米洛舍维奇死于狱中下场》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