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期限来临

7月9日是美国政府暂停征收所谓“对等关税”90天的截止期限,随着时间临近,囤货效应推升美国与其他地区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今年上半年贸易逆差或破纪录。

临近截止日期,特朗普显得十分暴躁。他指责加拿大对美国科技公司征税是“公然攻击”,表示将在七天内告知加拿大“与美国开展业务需支付的关税”。

过去一两周时间,美方对于7月9日之后的关税水平频繁发出信号,有些甚至互相矛盾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

7月9日这个截止日并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些(谈判的)国家拒绝在最后期限前与我们达成协议,总统将直接向他们提供协议——这意味着设定一个对美国有利的关税税率,或许也可以延长,但这取决于总统。”

财政部长贝森特向众议院筹款委员会表示:

总统极有可能推迟原定全面实施对等关税的期限。”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称:

“对于正跟美国进行诚信贸易谈判的国家,预计将获得期限延长。在这种情况下,我看不出关税税率有回调的必要。”

不过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表态仍然强硬:

“总统准备在未来两周内敲定一系列贸易协议,以配合先前设置的最后期限,届时将恢复4月暂停实施的高关税措施

7月9日那天,各国会被适当归类,我们将优先完成十大贸易协议,其他国家随后跟进。总统也可能延长谈判期限,给予更多时间进行协商。”

卢特尼克没有具体说明“十大贸易协议”涉及哪些国家,但据他的讲法,如果没能及时谈成协议,美国会直接给各国发函,告知美方开出的贸易条件

6月27日,特朗普似乎响应了卢特尼克的说法,他在白宫告诉记者,可能延长或缩短对等关税的谈判期限,将在未来10天左右通知各国它们的关税税率

“我要向所有国家发出一封信:恭喜!你们得支付25%的关税。”

特朗普在关税战中的“左膀右臂”,照相时二人身子均微微靠向总统。

事实上,贸易协定通常要数年才能谈成,而非短短数月;之前美国与英国达成的初步协议至今仍有多项未决议题,包括某些特定金属的关税优惠等。

因此坊间普遍猜测,特朗普政府短期内想要的并不是全面性的贸易协定,当务之急只是给选民一个交代。

至于说贝森特和卢特尼克这两位负责谈判的“大将”,一般认为贝森特立场更温和、渐进一些,而卢特尼克风格激进、比较毛躁让人摸不着头脑。

财长贝森特过去一段时间担任白宫与金融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接下来预计将持续扮演“白脸”——华尔街对他寄望甚深。

被华尔街骂翻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扮“黑脸”,用来迎合MAGA支持者们。

英国《金融时报》2024年11月19日的一则报道。卢特尼克和贝森特长期不合,二人在关税谈判中彼此竞争影响力,让日本等国家十分头疼。

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悄悄出台了一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的政策——将白色家电作为“钢铁衍生产品”列入了对钢铁和铝制品征收的加征关税对象。

简单来说,就是对多种钢制家用电器加征关税

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的通知,此次关税调整将包含冰箱/冰洗衣机洗碗机烹饪炉、灶具烤箱微波炉金属架等八大类家用电器及相关产品,统一适用50%的税率征税金额将根据各类产品中所含钢铁组件的价值进行核算一台冰箱的钢铝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具体由美方评估决定)。

受这项政策影响最大的为中国、墨西哥和韩国

在这一轮关税生效前,美商务部已经将约300种产品纳入钢铝征税清单,连螺栓、螺母、锅碗瓢盆和易拉罐都不放过

美方这种无限制扩大解释范围的做法,让试图跟其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十分头疼,因为特朗普政府正不断扩大加征关税的适用对象范围征税依据变得模糊不清,今后很可能随意增加品类。

美国商务部大楼。经济统计局、国际贸易局、产业安全局、渔业局、气象局、海洋局、专利商标局等都由商务部管辖。

美国财政部大楼,通常认为财政部长的地位高于商务部长。美国的部长为行政等级第一级、常务副部长为第二级,副部长为第三级、助理部长(相当于司局长)为四级。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钢铝关税是怎么来的。

钢铝关税并非“对等关税”,而是基于商务部“232调查”所设定的特殊行业关税——“232调查”负责跟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调查过程相对封闭,总统裁量权大

截至目前,美商务部已启动至少七个领域的“232调查”包含已经实施的钢铝、汽车及零部件关税还有正在进行中的半导体、药品、关键矿产、铜、木材等。

人们不禁要问了“232调查”是出于保障国家安全目的,钢铝确实跟安全有点关系,可啤酒罐和微波炉国家安全又有何干呢?也要劳烦这么大一顶帽子吗?

以此类推,届时所有的电子类产品可以纳入“半导体关税”

用不了几项“232调查”,七成八成的进口产品就能被覆盖大家跟美国谈“对等关税”还有什么意义呢?

日本和欧盟都面临这种情况,越来越多日本与欧盟官员其实已经接受了特朗普10%的对等关税基准税率,他们在意的更多是钢铝关税、汽车关税,以及其他待宣布的特定行业关税。

比如:欧盟对美第一大出口商品为医药制品,占比22.5%目前美商务部的药品关税已是箭在弦上。

说来有趣,欧盟对美出口前三大件为医药、机械设备和汽车分别被纳入了美方的医药关税、钢铝关税和汽车关税,堪称“定制化服务”。


简单做几点总结。

1、

以国家为单位加征关税是一种非常欠妥的行为,不仅得罪人,还发挥不了关税的效果,容易造成“洗产地”“换标签”等防不胜防的现实问题

在对特定国家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即使发生产业转移也是到转移至临近低关税国家,而不会回到美国

因此特朗普团队意识到,与“对等关税”相比,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效果更好,目标更精准,能真正起到一些引导“制造业回归”的效果。

站在中方角度,只要美国对所有国家统一加征关税,对我们的影响就相对可控,反正要贵大家一起贵,中国制造还是有优势

2、

现阶段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的法律依据在美国国内受到了质疑,如果未来“232调查成为美方贸易决策的主导工具,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地位有可能升高。

232是行政权,不走立法程序,卢特尼克直接向总统负责,很符合特朗普快打、快赢、快谈判的思维偏好。

除此之外,美国惯用“对外惩罚性经济工具”也多由商务部负责,包括实体清单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等。

如果特朗普强调贸易惩罚产业重建,那么商务部长在关税战中的地位变得愈发关键,财政部长则回归对内经济大总管”的角色

上海港

3、

前文提到,中美经济互为镜像,两国结构性调整的方向就是“变得更像对方”。

美国人生产太少、消费太多,特朗普希望能重新成为制造强国;中国人辛勤劳作、但消费太少,如今要提振内需,转变成消费大国。

这一过程中,决定双方“去风险博弈”的一个根本因素是速度——中国替代“来自美国消费损失更快,还是美国替代“来自中国的生产损失更快

简单一点说,是中国扩大内需快,还是美国制造业回归快。

谁能抢先一步实现目标,谁就可以在双边关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财经   期限   关税   美国   尼克   商务部   对等   贸易   美方   总统   国家   协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