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讨论“退休”时,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
是抱孙子、广场舞,还是环游世界、享受人生?
但在中国商界,有一个名字颠覆了所有关于“退休”的想象。
她叫关玉香,一个你可能觉得陌生的名字。
但你喝的每一罐红牛、加多宝,甚至元气森林,背后可能都有她的身影。
如今,她亲手缔造的“易拉罐帝国”——奥瑞金,已经是一个年营收向300亿规模迈进的庞然大物。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家公司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朴素又震撼的目标:累计为国家纳税100个亿。
早在2023年底,这个目标已经完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这意味着,当许多人还在为个人财富焦虑时,关玉香和她的企业,已经将“为国纳税”当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
1994年,55岁的关玉香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几年前,50岁退休的她不甘寂寞,创办了一家仪表公司,结果不到三年就亏光了家底。
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这几乎是宣判了职业生涯的“死刑”。
换做一般人,可能就此认命,回归家庭,安享晚年。
但关玉香骨子里那股军人家庭出身的“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一次去海南的旅行,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饮料产业热火朝天,但关玉香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满大街的饮料,包装它们的易拉罐却大多依赖进口。
本地生产、配套服务,几乎一片空白。这个发现,让关-玉香沉寂的心再次躁动起来。
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二次创业,南下海南,做易拉罐!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无异于一场豪赌。她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经验,手里只有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仅剩的30万积蓄。
但她看到了海南文昌当时为了招商引资,推出了政府垫资200万的优惠政策。
就是这200万,成了关玉香撬动百亿帝国的第一个支点。
她带着儿子周云杰和16名工人,在文昌的一片荒地上,成立了“奥瑞金制罐公司”。那一年,关玉香55岁。
创业初期远比想象的艰难。奥瑞金只能接一些小饮料厂的零散订单,利润微薄,勉强度日。转机出现在1995年,一个后来响彻中国的名字——红牛,进入了关玉香的视野。
当时的红牛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正在寻找本土的包装供应商。
关玉香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最初的接洽并不顺利,红牛方面看到奥瑞金的小作坊规模,直接拒绝了合作。
更刺激关玉香的,是她在寻求技术支持时的遭遇。一家台湾设备商轻蔑地对她说:“技术资料给你,你也看得懂吗?”
这句话,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关玉香的心里,也让她下定决心: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
她了解到,红牛对罐体有一项特殊要求——“粉末补涂技术”,这项技术当时在国际上是先进工艺,但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关玉香再次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抵押房产,凑钱从海外引进了这项技术和设备。
技术有了,但合作还没谈成。
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年近60岁的关玉香,亲自往返海南、深圳、广州等地41次,用自己准备的周密设计方案和孤注一掷的诚意,最终打动了红牛。
1996年7月,第一个印着“Red Bull”的金色罐子在奥瑞金的生产线下线,双方正式达成合作。
关玉香的远见不止于此。
为了深度服务红牛,她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厂贴厂”。红牛的工厂开到哪里,奥瑞金的生产基地就建到哪里。
从北京到湖北再到广东,这种近乎“共生”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供应效率,将奥瑞金与红牛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这种模式,与其说是找到了一个大客户,不如说是创造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在之后的很多年里,红牛的营收一度占到奥瑞金的70%以上。
这是一场成功的豪赌,但关玉香深知,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终究是最大的风险。
与红牛的深度绑定成就了奥瑞金,但也成了它最大的隐忧。外界给奥瑞金贴上了“红牛依赖症”的标签。
关玉香比任何人都清楚,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某个大客户,而是无可替代的技术实力。
那句“你给我也看不懂”的嘲讽,始终是悬在关玉香头顶的警钟。她要做的,不仅是能生产,更是要定义标准。
机会很快来了。
一家新疆的番茄酱客户抱怨奥瑞金的罐子比国外的贵。
关玉香派人一研究才发现,当时国内通用的罐身铁皮厚度是0.21毫米,而国外已经做到了0.15毫米。别小看这0.06毫米的差距,背后是材料、工艺和成本的巨大鸿沟。
奥瑞金立刻投入研发,率先在国内应用DR材(二次冷轧技术),硬是把铁皮厚度降到了0.12毫米,基本与国际水平看齐。
这意味着,用更少的材料,做同样坚固的罐子,成本优势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说“减薄”是追赶,那么“覆膜铁”技术就是超越。这项技术曾长期被日本和欧美国家垄断,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
传统易拉罐内壁需要喷涂料,不仅工序复杂,还存在化学物质析出的风险。而覆膜铁技术,简单说就是直接给金属贴上一层安全的薄膜,更环保、更安全、性能更好。
2007年,奥瑞金正式立项研发覆膜铁,决心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这是一场长达7年的“苦行军”,累计研发投入近2亿元。
2014年,当中试线产品在浙江绍兴成功下线时,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终于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如今,奥瑞金的覆膜铁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从高端滋补品“小金碗”到各类饮料罐,累计产量早已超过5万吨,应用产品超25亿罐。
从被别人“卡脖子”,到主导和参与制定40多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关玉香带领奥瑞金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青岛啤酒、加多宝、东鹏特饮、元气森林、可口可乐、伊利……越来越多的知名品牌出现在奥瑞金的客户名单上。
2025年,奥瑞金更是完成了对行业第二名——中粮包装的收购,一个年营收合计超过250亿规模的金属包装巨头正式诞生。
这家从海南荒地里长出来的小工厂,真正成为了行业的绝对领军者。
梳理关玉香的创业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她很少谈论个人财富,却反复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家的义务是什么?养活自己、养活工人、为国家纳税。”这是关玉香最朴素的价值观。
她认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最直接的指标就是纳税额。
当奥瑞金在2023年实现累计纳税100亿的目标时,她又提出了新的计划:在未来的30年里,再为国家纳税100个亿。
这不仅仅是口号。在经营上,她对利润有近乎偏执的追求,因为“公司一定要有利润”,才能生存和发展。
但赚来的钱,除了投入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很大一部分通过税收和公益的形式回馈了社会。
奥瑞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到一个地方建厂,就要资助当地的贫困学校和学生,多年来累计捐款已超过2000万元。
对关玉香而言,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个人获得了什么,而是“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她的幸福观也极其简单:“工厂没事、工人没事、生意不错、努力纳税”。
如今,根据奥瑞金发布的最新财报,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约117.2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超过60%,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约9.03亿元。
公司的市值稳定在140亿左右。
这一切亮眼的数字背后,是一位86岁老人对实业的坚守和对社会的回馈。
来源:55岁创业,84岁的她今年底要纳税100亿|商界木兰
2023-04-22 02:51·中国企业家杂志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