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今年10月,雅加达成为全球体操迷的盛大狂欢之地。
然而,就在23日这天,国际奥委会却突然对赛事主办方亮出了“重拳”!
他们不仅中止了与印尼的所有合作项目,还公开建议所有国际联合会不要在印尼举办任何国际体育赛事或会议。并声明表示,这一禁令将一直有效。
而引发这一系列的导火索,竟然是因为6张签证问题……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01.签证引发的风波
2025年10月19日这天,第5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盛大启幕。此次赛事吸引了来自79个国家的500余名体操选手,他们汇聚于此,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为奖牌与荣誉全力以赴。若要提及本次赛事中最受关注的运动员,来自以色列的多尔戈皮亚特必定是其中之一。

这哥们儿可不简单,上个月刚在巴黎挑战杯自由体操比赛中以14.466分的成绩夺得金牌,还曾在东京奥运会上拿过金牌。
按常理推断,此次在雅加达举办的世锦赛,本应是他尽情展现自身实力的绝佳契机。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就在比赛即将拉开帷幕的前夕,印尼司法部部长马亨德拉宣布,政府不会向原计划参加此次比赛的6名以色列体操运动员发放签证。在印尼拒签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也驳回了以色列方面提出的参赛上诉,确认以色列选手将无法参与本届比赛。

印尼拒绝以色列运动员入境的决定,正值全球对以色列在加沙军事行动的谴责声高涨之际。
自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攻势以来,据巴勒斯坦方面统计,已有超过800名运动员在加沙丧生,体育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
只要以色列方面不承认巴勒斯坦的主权地位,印度尼西亚将不会与其开展任何形式的交往。
这话一出,整个体育界都炸锅了,而最郁闷的,就是以色列体操协会。

要知道,在参赛之前,以色列方面就多次与主办方进行沟通确认,询问能否顺利参赛。主办方当时信誓旦旦地承诺:“绝对没问题,热烈欢迎你们参赛。”
然而,就在临近比赛的时候,印尼方面却突然来了这么个让人意外的举动,这难道不是在戏弄人吗?
为了能让自家的运动员获得参赛机会,以色列方面想尽了办法,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都进行了尝试。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获悉该情况后,已通过多层渠道与国际体操联合会(FIG)、印尼奥委会及印尼政府接触,以寻求解决方案,但“遗憾的是,问题未能化解”。
印尼政府的态度异常坚决,任凭以色列怎么说,就是不松口。印尼体育部长托希尔回应称拒签以色列运动员“合法合规”。他表示,体育部门始终以维护安全、秩序和公众利益为原则,确保国际赛事顺利举办,此举符合法规,且基于1945年宪法,体现了印尼维护国际秩序的义务。

眼看比赛日期一天天逼近,以色列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上。最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也驳回了以色列方面提出的参赛上诉,确认以色列选手将无法参与本届比赛。

02.国际奥委会:终止与印尼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强调:所有符合资格的运动员、队伍与体育官员,都必须能够在不受任何形式歧视的情况下参加国际体育赛事。这是《奥林匹克宪章》及奥林匹克运动所坚持的非歧视、自治与政治中立基本原则。
然而印尼奥委、印尼政府铁了心,就是不让步
想让他们发签证,以色列必须承认巴勒斯坦主权。毕竟全世界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150个国家都承认巴勒斯坦国。虽然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了,只要以色列不承认,印尼决不让步。
而且此前印度尼西亚愿意、并已准备好出动2万军队(甚至可以更多)奔赴加沙,进行维和行动。这是穆斯林国家对以色列长期欺凌他国恶行的集中回应。自1988年以来,印度尼西亚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两国方案)。在印尼,巴勒斯坦问题超越党派分歧,成为凝聚两亿多穆斯林民众情感的共同立场。随着加沙战火重燃,平民伤亡消息不断传来,印尼国内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声浪愈发高涨。
普拉博沃此次在联大的发言,是意味深长地表示:只要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国,实施两国方案,印尼便准备承认以色列。

眼看着印尼油盐不进,国际奥委会终于发飙了。
近日,国际奥委会官方宣布,决定“终止与印度尼西亚奥委会就未来举办奥运会、青年奥运会、奥林匹克赛事或会议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对话”。
此外,国际奥委会将“建议所有国际联合会不要在印尼举办任何国际体育赛事或会议”。

除非印尼提供充分的保证,允许所有参赛者无论国籍都能入境参赛
这个处罚对印尼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要知道,此前印尼曾多次表示有兴趣举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但国际奥委会此次的决定几乎葬送了该国11年后举办奥运会的机会。
针对国际奥委会终止与印尼合作一事,印尼体育部长托希尔称,体育部门和政府仍会制定国家体育发展计划,加强17个重点体育项目,建立国家队训练中心。印尼将继续踊跃参与各类国际体育赛事,让印尼体育成为展现国家实力的亮眼名片。

颇为有趣的是,尽管印尼在此事上承受了巨大损失,但在众多网友的眼中,它却意外地赢得了英雄般的赞誉。
网友们纷纷称赞印尼展现了非凡的骨气,即便预见到可能面临的制裁,也依然坚守原则,勇敢地为巴勒斯坦发声。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网友开始追溯过往,指出国际奥委会在此事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双重标准”。

03.双重标准遭质疑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作出决定,禁止俄罗斯整体以国家名义参与巴黎奥运会,仅允许少数符合条件的运动员以中立身份参赛。
然而,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举办期间,以色列运动员却得以代表国家出战。这一对比情形在国际舆论场中激起了关于国际奥委会是否存在“双重标准”的广泛讨论。

去年,欧洲乒联做出禁止俄罗斯选手参赛的决定,然而这一举措被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判定为存在歧视性质。无独有偶,今年9月,西班牙有20多个体育协会联合发声,要求暂停以色列的参赛资格,可国际奥委会却以“违背宪章”为由,直接拒绝了这一请求。如此前后不同的处理方式,不禁令人大跌眼镜

回顾过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区别对待的现象其实十分显著。
就拿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来说,当时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率先站出来抵制,这一举动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导致65个国家都未派代表团参赛。
而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苏联为了“回敬”美国此前的抵制,也组织了14个国家共同缺席,以此表达不满。
这两次抵制事件,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产生的影响上,都远远超过了印尼所遭遇的情况。
然而,面对美国和苏联的这些举动,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却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措施。
正因如此,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国际奥委会所谓的“体育中立”原则,实际上不过是“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罢了。
西方国家常对体育进行政治干预,对此你却视而不见;而发展中国家只要稍有表态,便立刻遭到其强硬的制裁手段。

印尼拒签以色列,真的毫无道理吗?其实不然。作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一直力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并无外交关系。2023年,印尼因拒绝以色列队参加U20世界杯,被国际足联剥夺主办权,损失高达4.7亿美元。但此次,印尼仍坚持拒签,显然更重视国家立场而非体育赛事。
印尼青年部长称:“国家利益优先于国际体育规则。”对印尼来说,若允许以色列选手入境,可能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风险远超失去赛事承办权。毕竟,决定谁能入境本就是一国主权,为何在体育领域就成了“错误”?

最无辜的是运动员和印尼体育迷。多尔戈皮亚特苦练四年欲卫冕,却因制裁未能参赛,错失生涯黄金期;印尼青少年运动员也失去与国际顶尖选手交流的机会。正如网友质疑:“国际奥委会称‘运动员不应为政治买单’,可受伤害的为何总是他们?”
更费解的是国际奥委会的逻辑。他们高呼“体育无国界”,却对印尼不沟通、不协商,直接下达封杀令,何来“团结”之意?

#上头条 聊热点#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