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看第三期访谈,清秋狂歌老师。随着《暗黑西游之悟空传》热度攀升,很多读者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共鸣,比如有人说从悟空身上看到 “对抗职场不公” 的自己,您如何看待这种 “现代映射”?
清秋狂歌:其实这是我创作时 “藏了私心” 的设计。我没有把故事完全困在 “神魔世界”,而是想借西游的壳,写现实里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规则困境”。比如灵山要 “凭证” 才能入门,像极了现实中某些地方 “要关系才能办事”;悟空拿着菩提手谕却被刁难,像不像普通人怀揣诚意却被流程卡住?
读者能联想到 “职场不公”,说明这些 “困境” 是共通的 —— 不管是神魔世界的 “神佛体系”,还是现实里的某些规则,本质都是 “权力对个体的约束”。而悟空的选择,比如拒绝用金珠行贿、为白骨精据理力争,其实是在说 “哪怕身处困境,也能守住本心”。这种共鸣不是偶然,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 “不想妥协的悟空”。
主持人:书中唐僧的形象也很有争议,他会因执念拒悟空、用紧箍咒控制徒弟,您为何不把他塑造成传统 “圣僧” 形象?
清秋狂歌:传统 “圣僧” 太 “完美” 了,反而不真实。原著里的唐僧本就有 “迂腐” 的一面 —— 比如三打白骨精时不听悟空解释,执意逐徒。我只是把这份 “迂腐” 背后的 “执念” 写透了:他不是 “坏”,是被 “圣僧身份” 和 “取经功德” 绑架了。他怕悟空 “分走功德”,怕自己 “不是合格的取经人”,这种 “自我中心的执念”,其实很多人都有。
比如他偷偷学紧箍咒时的犹豫,念咒后又后悔焚咒纸,这些细节都是想写 “普通人的挣扎”—— 他想做 “好师父”,却又被权力(神佛授意)和私欲裹挟。这样的唐僧,才不是 “符号化的圣僧”,而是 “有缺点、会犯错的人”。也正因如此,后来他向悟空忏悔时,那句 “孤光不照暗室,独行难渡苦海” 才更有力量 —— 这不是 “圣僧的顿悟”,是 “普通人放下执念的成长”。
主持人:有读者问,您在创作 “神佛异化” 情节时,会不会担心 “过度批判” 让故事失去 “西游的温情”?
清秋狂歌:我反而觉得,“直面问题” 才是最大的温情。比如写西海龙王徇私护鼍龙,不是为了骂龙王 “坏”,而是想写 “权力会让人迷失”—— 龙王也曾是护佑一方的神,却因 “外甥之情” 漠视百姓苦难,这种 “从善到恶的滑坡”,藏着对 “初心易丢” 的惋惜。再比如通天河金鱼怪,他本是观音莲池的灵物,因被囚禁才反抗,最终悟后归依,这个情节是想留 “救赎的出口”:哪怕被体系伤害,也未必会沦为彻底的恶。
“温情” 不是回避黑暗,而是在黑暗里留一盏灯。书中悟空把宝物赠灾民、金顶大仙点醒悟空,这些都是 “灯”。就像现实里,我们批判不公,不是为了否定世界,而是希望世界变好。这种 “带着批判的温情”,才是我想让故事拥有的底色。
主持人:最后想请您聊聊,这部作品完成后,您对 “悟空精神” 有没有新的理解?如果让您给读者推荐书中一句话,您会选哪句?
清秋狂歌:写完这部书,我对悟空精神的理解,从 “敢斗” 变成了 “会守”—— 以前觉得 “大闹天宫” 是英雄,现在觉得 “看清体系荒谬后,依然选择护苍生” 才是真英雄。悟空不是 “天生的反抗者”,他也会迷茫(比如灵山碰壁时想回三星洞),也会痛苦(被紧箍咒折磨时质问唐僧),但他始终没丢 “本心”,这份 “守住本心的勇气”,比 “一棒定乾坤” 更难得。
如果推荐一句话,我会选悟空在第一卷结尾说的:“心若自由,无束亦不离道。” 不管是面对神佛的枷锁,还是现实的困境,只要心里的 “光” 不熄,就永远不会被真正困住。这是悟空想告诉读者的,也是我想传递的。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