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开始想办法绕过限制,从第三国大量进口原产于中国的稀土。
路透社报道称,美国企业通过泰国和墨西哥等国家中转,继续获得中国稀土产品,以锑为例,虽然中国已经明令禁止出口到美国,但数据显示,美国仍然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大量锑。
这说明一些企业通过中转、换包装等手段,绕开了中国的直接管制,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回应,强调将严查通过第三国规避管制的行为,那么他们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本中国早就宣布限制锑矿出口,大家都以为这下美国的原料链该断了,结果一看数据傻眼了:才过了五个月,美国居然就从中国“间接”拿到了3834吨锑矿,还堂而皇之地到了港口。
要知道,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个别漏洞,而是一个早就成熟运作的“绕道”走私链,直到5月9日,中国国家出口管制办公室专门召开会议,点名要查“战略矿产走私”,这才让这条隐藏很深的灰色渠道被正式曝光。
那么这些锑矿是怎么从中国“逃”出去的,其实方法也很简单,中国一些出口企业先把锑卖给泰国、墨西哥这类没有管制的国家,看上去是一笔正常贸易。
等到这些国家后,这些锑只要做点简单处理,换个包装甚至不处理都行,就能把原产地标成“泰国制造”或者“墨西哥产”,也正是这样的步骤,就可以让美国买家顺理成章地从这些第三国采购。
关键在于,这链条背后牵扯的人和钱可不少,中国公司赚第一笔出口的钱,中间商从“洗产地”里狠赚一口差价,美国厂商多掏点钱也认了,毕竟这些原料对他们太关键。
虽然说国家想保护资源,把资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可一些企业为了赚钱,哪管政策红线,反而成了“内鬼”,表面是国家在禁,实际上有些资本却在暗地“通风报信”。
所以国家这次动真格了,不只是为了维护禁令面子,更是为了堵上整个产业链的“漏洞口”,因为这不仅影响政策效果,更可能让外部国家找到绕开封锁的“实用套路”。
这次打击锑矿走私,不是单纯在抓几批违禁货,而是对整个战略资源流向的大整顿,谁在台面下偷偷输送、牟利、甚至联手境外,那未来都可能会被点名处理。
要说为什么现在走私这么多,其实也不难理解,要知道,现在合法出口渠道变难了,中国从2024年底开始陆续收紧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第一波就包括锑、锗、镓、石墨这些对军事和高端制造至关重要的原材料。
紧接着,2025年2月又新增了钨、碲、铋等五种金属,尤其钨,是制造穿甲弹的关键材料,再到4月,又把钐、钆、铽这类稀土元素也纳入了严格监管。
这些材料虽然名字拗口,听着像化学实验室才有的玩意儿,但实际上在芯片、军工、新能源、通信等领域全是命门,出口一限制,结果立刻反映在数据上:锑的出口量一季度就暴跌了57%,锗也下滑了将近四成。
这说明国家这次“拧阀门”是真下了狠手,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国外急着要料,国内厂商却被限住了手脚,供需两头焦虑,自然就催生了“地下通道”,有人开始走灰色道路。
既然“合法走不通,走私就成了生意”,这句话不是夸张,而是现实,关键材料一旦紧张,市场上就有人铤而走险,伪装货名、夹带、第三国中转、换原产地,什么手段都能玩出花来。
而且最麻烦的是,这些招数更新速度比政策还快,你刚堵住一条路,另外一条路就会出现,对美国来说,虽然这些偷偷摸摸来的锑矿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但也不是完全无害。
要知道,这样走私来的价格更贵,层层加价后原料成本直线上升,对它本就焦头烂额的产业链又是一波冲击,而且风险也很大,一旦这些非法贸易曝光,不仅中国要追责,美国买家也难脱干系。
就连美国自己的调查报告就写得清楚:如果中国彻底断供,光是锑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34亿美元。
美国现在一边嘴上喊“去中国化”,一边又不得不从各种途径想办法继续拿中国资源,从非洲、南美,到乌克兰、格陵兰,美国到处找矿,不惜砸钱建自己的提炼厂,说到底,他们怕的不是价格,而是真没货的那天。
这场“矿产保卫战”,其实早就超越了买卖层面,而是成为了各国之间博弈的硬核主战场,资源已经成了科技和制造业全球权力分布的风向标,谁掌控住关键原料,谁就有了主导权。
表面上看,美国虽然通过“转手”拿到了锑,泰国、墨西哥这些中间国家也顺利赚了一笔差价,像是稳赚不赔,但真相是,他们才是最危险的位置,一旦被中国点名制裁,那点利润根本不够填损失的坑。
而且这事的真正升级,是中国的反制时机选得特别巧:就在中美代表即将赴瑞士谈经贸问题的前一天,中国这边突然重磅宣布整治锑矿走私,这明摆着是在谈判桌前下了一剂“硬药”。
美国当然也清楚,中国控制着全球锑、锗、稀土等关键矿产中的大半壁江山,从军工武器到高端电子产品,几乎都得靠这些原料,按照美国自己发布的“13种关键矿产清单”,中国在其中至少8种上都是全球第一。
连一向站在中间的韩国也开始头疼了,有传言说美国要求韩国不能用含中国稀土的材料给美军供货,虽然韩国官方迅速否认,但舆论却炸了。
因为大家都明白,真到了中美摊牌那一天,像韩国这种两头都不好得罪的国家,才是最难受、最没退路的。
不过,大家如果以为中国这场博弈只是靠“矿源”卡人,那就小看了中国的野心,真正的底牌,其实是“矿产后面的技术”。
矿只是原料,而中国不仅有矿,更拥有全球领先的提纯技术和精深加工能力,从稀土分离、磁体制造,到催化剂、航空材料,中国在这些下游领域投入巨大,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
美国就算再找到其他矿源,也面临两个大难题:第一他们国内没有成熟的冶炼工艺和产线,设备、技术、工人全都缺,第二这些高端环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补上的,想靠“砸钱补短板”,根本赶不上节奏。
同时中国还上线了一套新的稀土交易追溯系统,就是今后你从谁那儿买稀土、卖给谁、用在哪里,都得备案,这不是简单的管理,而是要对整个供应链动真格地“建档立制”。
而那些谁用中国资源、谁图谋偷转卖,一查就有记录,一举一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说现在这局不是“锑矿走私”那么简单,而是围绕全球关键原材料和高端制造的一场系统性重构。
如今在资源博弈上,胜负并不是看谁挖矿多,而是谁能把这堆矿变成先进产品、牢牢掌控产业链核心,这拼的是国家资源、拼的是技术实力,更拼的是全链条的话语权。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