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鳄娱海棠
编辑 |鸣乔
就在昨天,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落下了帷幕。
这场由法国和印度联合主办的峰会,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代表来参与,而原本被寄予了厚望的“全球AI治理共识”却因美国、英国的缺席签署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峰会结束后有61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巴黎人工智能宣言》,而美国副总统万斯在闭幕式上的一番发言,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未点名的“某些国家”,让这场本应该是聚焦技术合作的峰会,变成了国际政治博弈的舞台。
而这份《巴黎人工智能宣言》的核心内容也并不复杂——它呼吁以“开放、包容、透明、道德”的原则去发展AI技术,并且还在着重强调国际合作、防范系统性风险、禁止军事化滥用等行为,并且还特别关注了发展中国家们如何通过技术援助来缩小数字鸿沟。
在宣言中还要求发达国家每年至少要拿出0.2%的AI研发预算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AI研究,同时还成立了“人工智能能源影响观测中心”来监测技术对环境和劳动力的影响。
而中国作为核心签署国之一,在这次峰会上还提出了“以发展促治理、以合作破壁垒”的倡议,而印度、法国、日本等国的积极响应,也让这份宣言看起来像是全球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
然而在这次看似顺利的峰会上,美国和英国却成了例外。
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发言几乎为这场峰会定下了一个对抗的基调,他在会上声称,美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必须保护自己的技术“不受威权主义染指”,并警告欧洲盟友“过度监管会扼杀产业创新”。
尽管他在这次峰会上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在外界大众的眼里,万斯口中的“某些国家”显然是意有所指。
他在会中提到“廉价、大量补贴的技术可能会危及到国家的安全”,并且还暗示与这些国家合作可能会存在风险,而他的这种含沙射影的外交辞令,也让峰会现场一度陷入了尴尬。
那么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人问了,美国为何如此抗拒签署这份看似“人畜无害”的宣言呢?
关于这个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两个关键词里——技术领导权与市场垄断。
在这次的宣言中,明确的提出了要“避免市场集中”,反对少数企业对AI核心算法和算力的垄断,而这恰恰也触动了美国的神经。
当前,美国的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OpenAI等几乎主导了全球AI产业链的上游,从芯片设计到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美国企业几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公司DeepSeek近期推出的一款低成本AI模型,却打破了这种“技术神话”——它以更低能耗和开源模式,实现了与美国顶尖模型相当的性能,甚至被欧洲初创企业视为“激励创新的榜样”。
也正是这种挑战让美国感到了一丝不安,并且万斯还在峰会上高调宣称“美国将保护AI和芯片技术”,并透露说美国国会正在推动《2025年美国人工智能能力与中国脱钩法案》,试图通过立法来限制中美之间的技术合作。
此外美国的“双重标准”也在这场峰会中暴露无遗,万斯一边大力指责批评着欧洲的监管政策“束缚创新”,一边又在国内竖起了“小院高墙”。
现如今,美国开始对AI芯片出口实施严格的管制,甚至还要求盟友们也加入到限制对华技术转让的阵营。
这种既要当运动员,又要当裁判员的姿态,就连英国媒体都忍不住对其嘲讽,美国所谓的自由竞争,其实只是不允许别人超越自己而已。
而在这次峰会上美国单方面的拒签,本质上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地缘政治博弈。
美国的想法其实也明显,它试图通过“技术围城”来巩固自己的霸权,而且万斯还在发言中反复的强调着所谓的“美国优先”,甚至将AI技术发展与“国家安全”进行了绑定,暗示中国等国的技术进步可能会被用于“军事化或监控”。
而美国的这种叙事手段与他们近年来在半导体、5G等领域的对华打压如出一辙——将技术问题政治化,制造“非我即敌”的阵营对立。
通过这次峰会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国对多边治理的机制充满了戒心,他们在宣言中多次提到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标准互认,而美国历来都是倾向于单边行动或者小圈子合作,这又与他所强调的理念背道而驰。
像特朗普政府近期成立的“总统情报顾问委员会”,便是为了绕过国际协调,直接去推进符合“美国优先”议程的情报战略。
这种“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态度,也让欧洲盟友们感到不满。
另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美国与其它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是逐渐的不可调和。
美国一直都是主张“促增长政策优先于安全规则”,其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硅谷科技巨头的商业利益。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峰会上宣称“用0.5美元算力完成5000美元人力工作”的愿景,则恰恰反映了美国企业希望通过AI技术进一步压缩成本、扩大市场优势的野心。
而宣言中关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监测就业冲击”的条款,显然与这种资本驱动的逻辑格格不入。
更值得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也开始被世界各国所听见,放下偏见,为人类共同未来负责的理念也是深入人心,而非洲联盟的加入,也让这场峰会真正具备了全球代表性。
这场峰会的结局,或许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当61个国家选择用规则约束技术狂奔时,美国却试图用“闭关锁国”的政策维持霸权,然而历史早已证明,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开放与共享。
人工智能的全球化挑战,需要全球化的解决方案,这也正如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所言,AI治理必须要“科学锚定、务实导向”,而不是陷入“意识形态优先”的泥潭。
当万斯在巴黎峰会上高谈“美国领导权”时,他或许忘了,真正的领导者是从不害怕竞争的,而是懂得在合作中引领方向。
而拒绝签署宣言的美国,虽然在表面上是维护了自己的技术主权,但实则正在将自己推向孤岛,在历史的洪流中,那些选择共担责任的国家,或许才是未来真正的赢家。
来源·观察者网:2025-02-12 11:08·观察者网美英拒签国际人工智能宣言还强扯中国,“美国更被孤立了”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