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法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第八届“选择法国”国际投资峰会,这场以吸引全球企业投资为主题的活动,却因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一条推文引发轩然大波。
峰会期间,台湾鸿海集团与法国泰雷兹公司宣布合作投资2.5亿欧元建设半导体封测工厂,这原本是正常的商业合作。然而,马克龙在社交媒体发文感谢投资者时,却附上一张包含台湾地区旗帜的动态图,将其与中国国旗并列展示。
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立即提出严正交涉,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行径都坚决不可接受。
法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法地位心知肚明。此次事件中,台湾当局借机炒作,试图提升所谓“国际地位”,而法国的行为被舆论视为对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
事实上,这并非法国首次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同年5月30日至6月1日举办的第22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马克龙再次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危机相提并论,宣称“纵容俄罗斯会危及台岛”,试图将中国内政问题国际化。
这种言论不仅混淆视听,更暴露了其在中美博弈中试图投机取巧的心态。
从经济层面看,法国当时正面临中国对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2024年1月,中国商务部应国内产业申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并于2025年7月作出终裁,决定对相关产品征收27.7%-34.9%的反倾销税。
法国试图通过打“台湾牌”在中欧经贸谈判中施压,要求中国取消反倾销税作为交换条件。但这种将政治议题与商业利益挂钩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中法互信,也暴露了其外交的短视。
中国随后采取的反制措施包括暂停部分中法合作项目,并加强对台海周边的军事演训,释放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强烈信号。
对俄制裁升级:欧盟背后的激进推手
就在台湾旗帜事件发酵的同时,法国在欧盟内部推动通过了第十七轮对俄制裁,成为这一轮制裁的主要发起者。
2025年5月20日,欧盟正式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重点针对其能源、金融和军工领域,包括将189艘俄罗斯“影子舰队”油轮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停靠欧盟港口并提供相关海事服务。
此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苏尔古特等关键企业也被纳入制裁范围,旨在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资金链。
法国的激进立场在欧盟内部引发争议。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批评制裁政策“荒谬”,指出其能源政策目标与民众利益脱节,可能导致家庭支出大幅增加。德国等国家虽未直接反对,但对制裁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
然而,法国仍一意孤行,甚至将五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声称这些企业向俄罗斯军工提供零部件,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被中方斥为“单边主义和长臂管辖”。
法国的强硬态度与其战略野心密切相关。近年来,德国因能源转型问题在对俄政策上趋于谨慎,法国试图借此机会巩固其在欧盟的领导地位。
马克龙频繁在国际场合呼吁加大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并推动欧盟对俄实施更严厉制裁,甚至提出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第三国加征高额关税。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也导致欧盟内部裂痕加深。
例如,2025年上半年,欧洲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40%,工业生产成本激增,德国工业界警告称,若制裁持续升级,将有更多企业外迁,导致欧洲产业空心化。
两线树敌的代价:欧洲命运的十字路口
法国同时对中国和俄罗斯发起挑衅,其后果正逐步显现。在对华关系方面,台湾旗帜事件严重损害了中法互信,中国企业对法投资信心受挫。尽管马克龙事后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试图通过高层会晤修复关系,但伤害已经造成。
更重要的是,中国加速推进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化进程,法国试图通过引入台湾企业填补技术短板的计划可能落空。例如,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下降15%,而国产设备市场份额提升至30%。
在对俄制裁方面,欧盟的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俄罗斯通过扩大与中国、印度等国的能源合作,有效缓解了制裁压力。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新增45艘“影子舰队”油轮,主要从中国造船厂采购,其能源出口收入仅下降7%。
与此同时,欧洲自身却陷入能源价格飙升、工业成本激增的困境。德国工业界警告称,若制裁持续升级,将有更多企业外迁,导致欧洲产业空心化。例如,2025年上半年,德国化工行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0%,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
法国的激进政策还引发了欧盟内部的政治危机。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公开反对进一步制裁,要求通过谈判解决俄乌冲突。2025年10月,奥地利态度转变同意第十九轮对俄制裁,但这一过程充满争议,凸显出欧盟决策机制的脆弱性。
更严重的是,法国的做法可能使欧洲沦为美国的战略附庸,丧失“战略自主”的根基。例如,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吸引欧洲企业向美转移,2025年上半年,欧洲对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5%,而内部投资下降10%。
结语:短视外交的警示
法国在2025年的一系列外交操作,堪称“两线作战”的典型反面案例。其试图通过挑衅中俄提升国际地位,却忽视了自身实力的局限性和战略后果的严重性。
在台海问题上玩火,不仅损害了中法关系,也可能影响其在亚洲的经济利益;在对俄制裁上的激进立场,则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和政治危机。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博弈中任何短视的投机行为都可能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法国若不及时调整政策,其行为不仅将葬送自身的发展机遇,还可能拉整个欧洲陪葬。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任何试图通过制造对抗谋取私利的做法,最终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信息来源:
快兰斯24小时财经直播:“选择法国”峰会在巴黎召开 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新华网:欧盟通过第17轮对俄制裁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