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泡泡玛特!乙女游戏,凭什么血洗潮玩市场?

当"乙女游戏"遇上潮玩

潮玩市场的牌桌正在偷偷洗牌。

以前?泡泡玛特靠着Labubu就能稳坐头把交椅。现在?乙女游戏IP杀疯了。

叠纸游戏旗下乙女游戏《闪耀暖暖》推出的"暖暖"系列盲盒,在今年618大促期间一举超越泡泡玛特,登顶天猫潮玩抢先交易榜。

这事儿不止说明游戏IP能线下割韭菜,更展现了乙女游戏市场的“吸金能力”。她们称游戏角色为自己的“女儿”“老公”,愿意忽略价格敏感度为其线上线下“氪金”。

这究竟是开辟了新赛道,还是又一次对玩家情怀的透支?


01.饥饿游戏:销售神话背后的消费心理学

6月1号零点,DearNikki天猫店上万盒暖暖盲盒刚上架就被秒空。限定贴纸?10秒没。页面卡到404,玩家在微博骂成一片。

这种盛况让人联想到游戏内抽卡活动的火爆场景,只不过这次,玩家争夺的对象从虚拟卡牌变成了实体盲盒。

线下更离谱,与潮玩集合店X11的合作让暖暖盲盒迅速铺向全国30个省市。12日开始铺货,第一批货14日就售罄了。X11店员吐槽:“其实第一批货放货架上没人碰,三天后突然杀出一大群妹子,直接扫空。”

我听完思索了一下,发现这种怪异的销售曲线,正是乙女游戏IP的特殊魔力——不需要依靠路人缘,通过核心玩家自发传播就能把热度炒上天。

但热闹背后,小红书上等平台上的翻车帖此起彼伏。掉漆、染色……79块买个瑕疵品?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玩家心态已经进化成“先买再维权”。说句难听的,这就是被游戏公司“氪金”文化PUA出来的后遗症。


02.单主角困局:IP开发的捷径与瓶颈

暖暖系列为啥能成功?因为主角就一个。

别的游戏要平衡十几个角色人气,暖暖只需要换套衣服、换个造型就能出新系列。

这种模式极大降低了设计成本,同时强化了IP辨识度——消费者一眼就能认出那个标志性的女孩。

但捷径走多了就是死胡同。某潮玩设计师私下吐槽:“他们本质上就是把游戏模型直接3D打印,连改都懒得改,没有真正的原创设计。”

这操作跟把手游立绘印在T恤上卖599有啥区别?

当游戏公司满足于这种低成本的IP变现时,创新的动力自然消退。对比泡泡玛特每年推出数十个新IP的节奏,暖暖系列的单一性显得格外危险。

“暖暖”盲盒吸引的是游戏玩家,而非真正的潮玩爱好者。哪天游戏凉了,这些塑料小人立刻失去市场。


03.下沉市场的双刃剑:情怀能走多远?

乙女游戏IP在三四线城市的突破更是令人目瞪口呆。

一位三线城市的玩家描述了一个有趣现象:"老家的朋友新闻里看到过labubu,却不知道labubu是泡泡玛特的,也没听说过泡泡玛特,但却愿意花300元给自己的‘女儿’暖暖氪金。"

这进一步证明了她们并非潮玩爱好者,只是单纯喜欢暖暖这个游戏角色。此外,我们也能看到她们对游戏角色的情感滤镜,直接屏蔽了对价格的敏感度,这比任何营销话术都可怕

《2025闲鱼谷子趋势报告》显示,女性游戏周边在县城的增速是一线城市的1.5倍。但副作用来了——某二线城市一位玩家在社交平台晒出“痛房”照片,整面墙的暖暖周边价值数万元,这种过度消费现象正在年轻群体中蔓延。

黄牛更疯!隐藏款原价79,二手市场炒到200+。玩家为了集齐,被迫溢价回购。

我刷到个帖子:妹子花了800块结果收到8个重复款,当场把盲盒摔了。这剧情跟游戏里“氪金沉船”一模一样,只不过沉没成本从游戏数据变成了塑料。


写在最后:潮玩不是乙游救命稻草

说穿了,乙女游戏IP做潮玩,就是一场“她经济”大型社会实验。它证明了情感消费的爆发力,也暴露了游戏公司在创新设计上的惰性——有顶级美术资源却做不出原创设计,只会把游戏建模拖进工厂流水线。

游戏IP潮玩不该是收割玩家的新镰刀,而应该是拓宽IP影响力的桥梁。

如果游戏公司一直把潮玩当提款机,而不是文化载体,再漂亮的销售神话,最后都只会变成闲鱼上的“绝版甩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游戏   泡泡   市场   玩家   角色   系列   城市   敏感度   公司   妹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