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 在亚洲经济舞台上十分耀眼,香港和新加坡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们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发展成为亚洲的经济中心,代表着当时亚洲经济的最高水平。
那时候,虽说上海向来被称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可和那时的香港、新加坡比起来,差距着实不小。
数据显示,30 年前香港的 GDP 达到了上海的 6 倍,新加坡的 GDP 也是上海的 3 倍,这样的差距在当时十分明显。
那么,现在咱们上海排名第几了?完成逆袭了吗?
上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是香港经济特别辉煌的时期。
当时香港政府很有远见,早早抓住了时代机会。
先把纺织、制衣这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吸引过来,很多外地的廉价劳动力也跟着涌入香港,这些产业靠着充足的人力迅速发展起来,带动香港经济开始快速增长。
那时候 “香港制造” 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名,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商品性价比高、质量好。
后来香港没有停留在这些传统产业上,而是接着往电子产品制造方向转型。
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生产电子产品的能力在全球市场上也有了自己的位置,不再只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香港政府还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向国际化、自由化方向发展,他们支持证券交易所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交易规则。
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和外国企业都选择来香港上市,金融行业变得越来越兴旺。
另外,香港本身地理位置特别好,作为港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在国际贸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货物都通过这里转运。
港口贸易的繁荣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货物流动,还反过来带动了香港本地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让整个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
靠着产业一步步升级和港口贸易的助力。
那时候的香港经济十分繁华,顺利成为 “亚洲四小龙” 之一,当时它的 GDP 是上海的 6 倍,远远超过那时候的上海。
1965 年,因政治、经济和种族矛盾激化,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议会以全票通过驱逐出联邦,被迫成为独立国家。
刚独立的时候日子并不好过,不仅国土面积很小,还不到香港的四分之一,而且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问题,新生的国家随时可能出状况。
好在当时执政的李光耀政府很有办法,他们清楚新加坡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
正好位于马六甲海峡,这个位置是东西方贸易的关键通道,也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贸易的重要枢纽,就像卡住了国际贸易的 “咽喉”,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
为了让国家稳定发展,新加坡政府定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战略,想通过发展工业带动各个产业一起进步。
刚开始,他们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国资本来投资建厂,比如提供税收减免、便宜的土地等等,先发展起纺织、电子组装这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
这些产业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很快解决了当时的就业问题,也积累了初期的经济基础。
让新加坡从一个主要靠转口贸易的小城邦,慢慢有了自己的工业底子。
第一阶段的目标实现后,新加坡没有停下脚步,很快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打算让经济转型。
他们重点发展精密仪器、电子元件等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同时大力投资教育,培养有技术的工人,还建设了专门的工业区,吸引跨国公司来设立工厂或研发中心。
这样的努力效果很明显,到了 80 年代,新加坡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凭借着小小的国土迸发出巨大的能量,顺利成为 “亚洲四小龙” 之一。
那时候它的 GDP 是上海的 3 倍,成了亚洲经济发展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终于迎来了发展的好机会。
一开始,上海学习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先发展纺织、玩具、家电组装这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
那时候,很多外资企业被优惠政策吸引过来,全国各地的廉价劳动力也纷纷涌入上海,靠着这些产业,上海积累了早期发展的基础。
但慢慢的,上海就遇到了问题。
城市里土地越来越紧张,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继续靠这些低端产业发展下去不太行了。
于是上海开始转变策略,把钢铁、纺织等重工业往外迁移,重点发展金融、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
直到1990 年,中央决定开发浦东新区,这对上海来说是个巨大的机遇。
陆家嘴被规划成金融中心,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在这里聚集,浦东的经济快速增长,也带动了整个上海的发展。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时,香港和新加坡因为经济对外贸和金融市场依赖度高,受到很大冲击,经济增速大幅下降。
但上海受影响比较小,一方面因为内地市场庞大,家电、汽车等产业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开放程度还不高,国际资本冲击较小,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和香港、新加坡的 GDP 差距逐渐缩小。
进入 21 世纪,随着中国加入 WTO,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
很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设在这里,张江等高科技园区也聚集了众多科技企业,在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发展。
到 2008 年,上海的 GDP 达到 1.37 万亿元,超过了香港的 1.36 万亿和新加坡的 1.32 万亿,第一次成为三个城市中 GDP 最高的。
从 30 年前被远远甩在后面,到后来成功超越。
上海通过借鉴经验、产业升级和抓住机遇,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多元发展的经济体系。
2022 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全年 GDP 达到 4.45 万亿元人民币,香港是 24279 亿元,新加坡是 35731 亿元。
对比 30 年前香港 GDP 是上海的 6 倍、新加坡是 3 倍,这样的变化真是让人惊叹。
如今的上海不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凭借着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大量跨国金融机构的聚集,已经成了亚洲新的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领域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曾经经济领先的香港和新加坡,虽然现在 GDP 被上海超过,但也没停下发展的脚步。
香港依靠自由港的优势和靠近大湾区的位置,依旧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很多人民币跨境交易都在这里处理。
同时还在生物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加大投入,希望吸引更多科技企业来发展。
新加坡则利用地处东南亚中心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
别看地方小,在半导体封装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实力很强,在全球市场都有不小的份额。
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会不断变化,中美竞争、产业链调整、数字经济发展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这三个城市的竞争不是 “你输我赢” 的零和博弈,而是有互补性的良性互动,在竞争中相互配合,一起推动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5-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