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孙磊广州报道
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广东省再度走在前列。4月10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召开“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如鹏在发布会上表示,广东正系统打造“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整体架构,构建以师生素养为核心、课程纲要为支撑的“2+1”AI教育体系,形成具备全国示范意义的“广东方案”。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如鹏。
此次发布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及《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推进AI教育的目标路径、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与评价标准,为实现AI教育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试点走向体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范式。
回应国家战略:广东率先“筑基”,建设教育强省
林如鹏指出,广东此举系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落地之策。“在全球教育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广东必须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走在前列,为全国探路。”他说。
2023年广东已全面完成中小学宽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并于2024年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提出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行动方案。此次发布“2+1”方案,不仅是进一步补齐AI教育“短板”,更是抢占未来教育制高点的关键布局。
“2+1”体系:从教师、学生到课程,实现全链条设计
据林如鹏介绍,“两大素养框架”覆盖教师与学生AI素养提升所需的关键能力与价值导向。教师框架从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到社会责任,勾勒出智能时代教育者的完整画像;学生框架则强调人智观念、技术实现与伦理责任,旨在培养能用、会创、善思的时代新人。
而《课程指导纲要》则进一步规范课程内容与学段要求,明确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实施节奏,并提出可量化的素养评价标准,形成“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闭环设计,确保人工智能教育可持续、可落地。
破解现实难题:回应教师焦虑,打通课程落地“最后一公里”
面对当前教师AI能力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林如鹏坦言,广东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对AI技术存在“工具依赖”甚至“技术恐慌”情绪。此次发布的教师素养框架正是针对上述痛点,以系统性的培养路径,提升教师的AI理解力、教学融合力与伦理判断力。
为此,广东省将同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鼓励各地通过人才引进、转岗培训等方式加强AI教师供给,并推动各级财政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年度预算支持范围,构建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保障体系。
融合国家平台与AI工具,广东打造“智慧教育”新范式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林如鹏在发布会上透露,广东正在制定《国家平台与AI工具融合应用指南》,提出“基本式+变式”的融合教学范式,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赋能课堂教学与资源共享。
“我们希望激活国家平台之‘优’,融合人工智能之‘智’,形成智慧教育的倍增效应。”林如鹏表示。
港澳与湾区教育界高度关注,AI教育合作前景可期
随着《纲要》的发布,粤港澳教育界反响热烈。多位港澳教育专家在接受《香港经济导报》采访时表示,广东在人工智能教育的系统化探索,将为港澳基础教育提供宝贵经验,也为未来大湾区教育融合带来新机遇。
在国际AI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当下,广东省以体系化思维谋划AI教育蓝图,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率先提出师生AI素养框架并付诸实践的典范。林如鹏厅长指出,广东将以更开放姿态推动教育创新,“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成为智能时代的受益者与建设者”。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