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Labubu”:是哭娃Crybaby,还是叛逆治愈系Wakuku?

当潮玩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下一个Labubu”成了业界热议的话题。在Lisa、刘雯、虞书欣等一众明星的带货驱动下,Crybaby以“哭泣疗愈”迅速崛起,成为泡泡玛特增速最快的新IP,并以闪电速度闯入“10亿营收俱乐部”;Wakuku则以“叛逆治愈系”姿态亮相,力图开辟年轻人心中的另一条潮玩赛道。两大IP在情感符号、受众定位与跨界潜力上各有千秋,谁更有机会在海外市场爆火,或将影响新一轮IP投资与孵化风向。

在情感共鸣层面,Crybaby的“小哭脸”初看简单,却承载了“情绪释放与安慰”双重价值:面对职场压力、社交焦虑或生活琐事,年轻人更倾向于求得“被看见”和“被理解”。Crybaby公仔那张欲哭无泪的表情,恰好满足了现代人对心灵共振的渴求。而Wakuku诉诸“叛逆治愈”,通过荧光色彩与硬朗线条表达个性宣言,以“我既叛逆又渴望温暖”的矛盾属性吸引了小众潮玩圈层。这种标签虽能带来强烈的圈内归属感,却在大众化传播上存在一定门槛。

从市场化与产品策略来看,Crybaby与Wakuku均构建了多样化SKU矩阵,但析出差异:Crybaby围绕钥匙扣、贴纸、桌面摆件、情侣手办、艺术展周边等进行全渠道覆盖,实现“低价入手+高溢价收藏”的生态闭环;Wakuku则强调限定款公仔与潮牌联名T‑shirt、滑板、潮流背包等跨界单品,凸显稀缺与话题性。海外市场对“低门槛参与”更具包容度:在北美和东南亚,消费者愿意用十几美元购入一件情感符号周边,社交媒体迅速自发传播。而Wakuku的高价与小众定位,容易形成“圈层内自嗨”,但不利于快速形成大众化热潮。

在渠道与传播机制方面,Crybaby凭借强大的社交内容制造力,已在TikTok、Instagram及Facebook等平台启动“哭娃日记”系列短视频,邀请用户分享真实心情与治愈瞬间,形成二次创作潮;同时联合心理学科普账号、情感类播客进行跨界联动,用“正向疗愈”的品牌势能持续发酵。Wakuku更偏重于潮流媒体与街头艺术合作,通过壁画、快闪店、夜店派对等场景化营销制造圈层口碑,但渠道边界相对固定,对纯粹的线上爆发力依赖较弱。

海外文化适配是检验IP全球化潜力的关键环节。Crybaby的主题“悲喜皆疗愈”具有跨文化共情属性: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压力释放”皆为普遍需求,其表情符号易于跨语言传播;而Wakuku所承载的“叛逆标签”,在西方主流文化中并非稀奇,而在亚洲市场却有一定冲突风险,需更多本地化解读与二次创作才能获得认同。因此,Crybaby更具“全球通用”的IP素质。

再看跨界联名与衍生商业模式。Crybaby已经先后与知名时尚品牌、家居品牌推出联名款手链、香薰、抱枕等生活方式产品,把“情感符号”扩展到生活场景中;Wakuku则与潮牌、滑板品牌共创联名款,锁定街头文化圈层。海外市场的消费结构告诉我们,前者能在礼品、家居、文具、数码配件等多品类实现深度布局,而后者的跨界路径则相对单一,需在更多轻生活品类布局才能实现广度裂变。

从投资人视角,卫哲明确预言“Crybaby将成为下一个Labubu”,正体现了对其规模化与普适化的信心。Labubu当年凭借独特可爱与趣味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从“小众爱好”向“主流认同”的跃迁,Crybaby正走在一条高度相似的道路:先以共情吸睛,再以多样化周边稳固用户黏性,最后借助跨界联名和社交舆论持续扩大声量。Wakuku虽有独特酷感与圈层吸引力,但要想复制Labubu式的“大众爆款”需要对自身定位与衍生品策略进行更大幅度的优化。

综合来看,Crybaby在情感共鸣、产品矩阵、社交传播与文化适配四大维度均占据优势,更契合海外市场走向大众化的需求曲线;Wakuku则在潮流先锋和小众文化中拥有深度影响力,但短期内难以突破圈层。预测下一个在海外爆火的IP,Crybaby的胜算更高:它不仅满足了“情感疗愈”这一跨文化核心需求,也已具备完整的全球化营销与供应链体系,正快速向百亿级IP规模迈进。Wakuku则极有可能成为“特定潮玩人群”的精神图腾,带动街头文化与艺术圈的深度互动,但要成为下一个Labubu,还需在产品亲和力与大众传播力上持续发力。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品牌出海合作请联系business.trends@dealmoon.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游戏   叛逆   小众   情感   社交   市场   海外   品牌   文化   符号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