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还敢瞧不起中国?张教授实地考察印度:落后40年都不止!

文 | 青茶

前言

印度媒体和政客总喊“赶超中国”,吹嘘GDP和“人口红利”。但越来越多印度记者和学者亲自来中国后,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他们根本没意识到,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已经超过40年!

《印度斯坦时报》记者维尔·桑赫维到成都后大吃一惊,直言中国的进步远超印度。

张维为教授访问印度后直言不讳:“印度至少落后中国40年!”

印度记者的认知崩溃

2019年6月,印度记者维尔·桑赫维的成都之行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

在他以往的认知中,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依旧显得有些滞后。

印度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经济增长也相当迅速。

然而,这次访华的亲身体验却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作为一座二线城市,成都在印度人的眼中并不算是什么大城市,许多人甚至连这个名字都不熟悉。

相比之下,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才是印度记者们理想中的考察地。

但这次,他选择了成都。这个决定让他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讶。

从他踏入成都的第一刻起,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成都的机场、交通、酒店等各方面的现代化程度和服务效率,远超了印度大多数城市。

维尔·桑赫维特别提到,在成都入住的酒店服务非常高效,接待礼貌,房间舒适度堪称一流。

与印度许多酒店相比,中国酒店的管理标准显然高出不少,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大城市,甚至连二线城市成都都能做到如此高水平。

成都街头的市容与秩序,整洁的街道、高效的公共交通和井然有序的城市管理,使得成都显得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而非印度许多城市面临的垃圾堆积、交通拥堵和治安问题。

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让他意识到,成都这座城市本身就已经展现出,中国与印度之间巨大的差距。

维尔还特别提到成都人悠闲、从容的生活状态,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

他原以为中国人是永远忙碌的工作机器,但在成都,他感受到的却是轻松而有质量的生活。

人们享受生活,文化氛围浓厚,城市也在发展中注重人文关怀。

这一切让他彻底认清了一个事实:即便是中国的二线城市,也能做到远远超越印度在许多方面的表现。

在对比了成都和印度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后,维尔感到深深的惭愧。

他不得不承认,中国和印度根本不在同一发展阶段,成都所展现出的整体现代化水平远超印度。

他甚至指出,单单成都就足以证明中国在整体繁荣和社会治理上的成功。

张维为教授的印度考察

同年11月,张维为教授带领中国学者团队访问了印度首都新德里,亲身感受了印度在治理方面存在的巨大问题。

这次考察的第一天,他们就遇到了印度最典型的困境——雾霾。

新德里当时的空气质量指数飙升至500,达到极度污染的水平,甚至让学校宣布停课。

这种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印度的“常态”,而雾霾治理的困境反映了印度在公共危机管理上的无力。

更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张教授和团队原本计划,召开一场关于雾霾治理的专题会议,届时应有29位议员和官员出席。

然而,会议的实际情况让人失望。最终,出席会议的仅有4人,其他25位议员纷纷请假,理由五花八门。

有些人声称生病无法出席,有的则提出有其他事务要处理,甚至有人表示这并不属于自己分管的范围,干脆不来。

张维为教授对这一现象作出了严肃的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印度政治体制和制度失灵的集中体现。

由于印度政治结构的特殊性,政府和反对党之间的激烈争斗,往往导致关键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议题,也会因为党争而被搁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治理上的决心与执行力。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通过不断调整政策和加大执法力度,逐步解决了严峻的雾霾问题。

从北方的供暖模式改革到燃煤标准的提升,从油品升级到机动车限号,中国在治理雾霾方面的决心与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张维为教授指出,中国的雾霾治理不是靠空洞的讨论,而是依赖于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落实和坚决的执行力。

这种制度性的差异在印度和中国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印度的民主机制理论上提倡自由讨论和意见交换,但实际上却常常陷入党派斗争和推诿扯皮之中。

每当面临重大公共危机时,政治僵局往往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而中国的治理模式虽然被部分西方学者批评为“威权主义”,但张教授通过亲身观察后认为,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却展现出了更强的国家能力和执行力。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张维为教授的印度考察中,另一个令人深思的点是,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状态与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项目赢得了大量邻国的支持。

张教授指出,印度常常以“控制”的姿态出现,而中国则以“合作”的姿态赢得了周边国家的好感。

印度对周边国家的态度通常较为强硬,尤其是在南亚地区。

许多国家对印度的政治干预和“强人政治”心生反感,而中国则通过无条件的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合作,赢得了这些国家的信任。

中国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了这些国家的欢迎和感激。

而印度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则因其过度干预和复杂的政治要求而遭到冷遇。

以斯里兰卡为例,最初该国考虑将港口建设项目交给印度,但由于印度提出过多的条件和高昂的价格,最终合作未能达成。

中国以更为高效和低成本的方式接手了这一项目,最终完工并得到当地人民的高度评价。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孟加拉国的官员也明确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更为靠谱”,这进一步凸显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孤立。

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得了众多国家的支持。

这些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合作更加实际,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与实际支持。

结语

通过对比中国与印度的现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国在各个层面的差距。

印度虽然在许多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IT资源,但其内部政治体制、治理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足,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诸多障碍。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高效的政府治理、坚决的政策执行和国际合作,逐步弥补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印度。

正如张维为教授所说:“印度至少落后中国40年!”

参考资料:

印度崛起还有多少障碍?可不只是“种姓”.中国青年网.2020-09-10

印度记者:不用去京沪,在成都我就明白了中印差距.环球时报.2019-06-27

张维为:如果让我评价印度和中国的现状差距多少年…….底线思维.2020-09-1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财经   印度   中国   落后   教授   媒体   成都   城市   国家   差距   高效   影响力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