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祭出最后绝招? 中国如果不提供稀土: 美国会将中国踢出SWIFT?

前言

9月底,一则关于SWIFT的消息震动全球金融圈,美国那边有人放话,计划将中国踢出SWIFT。

美国似乎握着能扼住任何国家经济的“核按钮”,目标直指中国,但与此同时,中国悄然公布了一项稀土新规,一个0.1%的数字却锁住了全球高科技的咽喉。

这场无声的交锋,真正的底牌究竟在谁手里?结局又会走向何方?

编辑:CY

美国亮出“核弹”

华盛顿的空气突然紧张起来,有人放话,是时候考虑把中国踢出SWIFT了,这可不是个小动作,SWIFT是全球银行转账的“高速公路”,掐断它,无异于拔掉一个国家与全球金融连接的门框。

2022年俄罗斯就经历过,卢布一夜暴跌,银行系统几近瘫痪,国际贸易几乎停摆,这破坏力不亚于一场军事战争。

于是,美国政客们纷纷登场,特朗普发话,说中国的做法“极具敌意”,副总统万斯也跟着放狠话,表示“所有选项都在桌面上”,听起来,一场金融风暴似乎就要来临。

但有意思的是,当聚光灯打向美国财政部时,部长贝森特却显得异常谨慎,据说他需要反复掂量,这颗“金融核弹”的威力,为什么最致命的武器,反而成了最烫手的山芋?

让我们把这颗“核弹”拆开看看,它的威力确实巨大,能瞬间让一个国家的对外金融活动陷入瘫痪,但它的引爆原理,却建立在一个脆弱的基石之上——全球对美元的信任。

问题在于,美国自己正在亲手摧毁这份信任,当它将美元武器化,当他国资产可以被随意冻结,当SWIFT可以成为政治工具,全世界都慌了。

大家心里都在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今天可以对俄罗斯,明天就可以对我,我的身家性命还能押注在美元上吗?这是核弹,威力巨大,但引信,却连着引爆者自己的心脏。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俄罗斯,2024年,中国GDP已经达到19.47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是超过160个国家的最大或最重要贸易伙伴,其中不乏德国、日本这样的美国盟友。

真要把中国踢出去,全球贸易链会瞬间断裂,这些国家也得跟着“断血”,他们能答应吗?所以,美国的威胁,很多时候更像是在“空放炮”,看似声势浩大,实则虚张声势,它不是没能力,而是没余地。

中国亮出“钥匙”

就在美国放话的同时,中国做了什么?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对等的威胁,只是静静地公布了一系列新规,核心的一条,任何出口产品中,稀土含量只要超过0.1%,就必须经过严格审批。

0.1%,这是一个多么微小的数字,却像一把精准的钥匙,锁住了全球400多个高科技领域的咽喉。

从智能手机到尖端导弹,从AI服务器到风电设备,几乎所有的高精尖制造,都离不开这“工业的维生素”。

这还没完,紧接着,锂电池、人工金刚石这些美国新能源和半导体的“命门”,也被一并纳入管制清单。

中国的反击,不再是单点回应,而是一场覆盖全局的“范围打击”,让习惯了单向施压的美国,第一次感受到了全方位的追打,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世界观的正面碰撞。

一边是美国信奉的“规则服从”,我制定规则,你必须服从,否则就用体系的力量制裁你,另一边是中国实践的“实力制衡”,我的产业在这里,供应链在这里,市场在这里,这是最真实的实力。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贸易战,这是一场关于“世界该怎样运转”的路线之争,你美国想卡我芯片脖子,可以,那我就卡你原材料供应。

你依赖的是金融霸权,我依赖的是制造业实体,看起来是对称的,但本质上,谁更离不开谁,一目了然。

美国想打金融战,却发现敌人已经不在原地站着,而是在另一片大陆上,一边和全世界做生意,一边悄悄修建自己的“备胎”。

这个“备胎”就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5年,它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像一条“中国版金融高速公路”,与SWIFT形成了平行选项。

中国的做法,看似“土”,但管用,它用最现实的逻辑,回应了最虚张的威胁,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智慧,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从容,背后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民族自信。

我们不是吃素的,但我们从不主动惹事,我们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发展,但谁也别想把我们掐死,这种自信,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去美元化暗流成潮

这场中美博弈,最大的看客,其实是全世界,各国都在屏息凝神地观察,一边倒向美国,还是靠近中国?但渐渐地,大家发现,也许还有第三条路——谁也别靠得太近,自己找条活路。

这条路,就是“去美元化”,有意思的是,第一个“叛变”的,竟是美国的铁杆盟友,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毅然选择用人民币结算一批液化天然气,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阿根廷,这个深陷美元债务危机的国家,开始用人民币偿还外债,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从欧洲到中东,从南美到东南亚,一场静悄悄的“去美元化”运动,正在全球上演。

大家都在用本币互换,你用我的钱,我用你的钱,绕开美元,挺好,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占比,已经悄悄超过了6%,是俄乌冲突前的三倍,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这是人心的变化。

当美元可以被当作武器,它的安全性就受到了根本性质疑,当CIPS系统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它的必要性就大大增强,这就像一艘大船,船长突然宣布,他可以随时把任何乘客扔下船。

乘客们会怎么做?当然是悄悄地准备救生艇,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这是一个信号,一个连资源出口国都在寻求多元化的信号。

全球的产业链,早已不是一个国家能独立完成的拼图,美国想脱钩,却发现自己手里的线头绕得太紧,一拉就乱。

美国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它开始“贴膏药”,鼓励本土开采,拉拢澳大利亚等资源国,但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全球化的浪潮,一旦形成,就不是一两个政客的口号能逆转的。

这场由美国亲手点燃的“去美元化”之火,最终烧掉的,可能是它自己百年建立起来的金融霸权。

比拼“战略耐力”

所以,这场中美交锋,核心已经变了,不再是“谁的招更狠”,而是“谁更能扛得住”,这是一场“非典型战争”,没有硝烟,但步步惊心。

它考验的不是军事实力,不是金融技巧,而是一种更深沉的东西——战略耐力,美国打的是规则与体系,是典型的存量思维,想通过维持旧秩序来保住自己的优势。

中国打的是资源与现实,是典型的增量思维,在构建新生态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优势,一边想拉闸断电,一边却忘了这电网是谁修的、谁用的、谁最怕停电。

这场拉锯战的真正胜负,或许不在于谁出手更狠,而在于谁能撑得更久、走得更远,SWIFT这张牌,确实是美国的底牌,但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金融秩序的真实样貌,也照出了美国自身的虚弱。

踢不踢中国出局,美国不是没能力,而是没余地,它每一次的极限施压,都在为世界提供一个新的理由,一个加速离开美元体系、拥抱多极化世界的理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为谁的抱怨而停留,一个时代,正在缓缓落下帷幕,另一个时代,正在悄然拉开序章,这个新秩序,不再是单极霸权,而是多极共治。

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谁能掌握关键资源,谁能提供稳定预期,谁能构建更有吸引力的合作平台,谁就能在未来的话语权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局棋,才刚刚开始,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长久的眼光,不是虚骄的自信,而是坚实的行动,谁更离不开谁?这个问题,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结语

这场博弈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不是摧毁旧世界的能力,而是构建新世界的吸引力,未来,比拼的不再是拳头,而是耐力,谁能提供更稳定的预期,谁就能赢得未来。

当旧地图失效时,你敢于成为新大陆的探索者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稀土   绝招   美元   全球   金融   核弹   备胎   俄罗斯   威力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