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5年A股市场有哪个板块最具爆发力,那非有色金属莫属。
据iFinD数据统计,截止到15号,申万一级行业中,有色金属指数年内涨幅高达74.20%,高居31个行业榜首。
尤其进入10月以来,板块持续升温,在9月29日至10月10日短短两周内,行业指数再涨11.89%,大幅跑赢沪深300,在所有行业中位列第一。
而且有色细分领域全线开花:
工业金属上涨13.34%,能源金属紧随其后达12.75%,贵金属和小金属分别录得9.32%和9.93%的涨幅,金属新材料也实现7.60%的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现在稀土有色涨那么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长期投资逻辑?
很多人仍把稀土当作传统矿产来看待,但实际上,它早已超越“资源”范畴。
稀土的重要性,就像人体需要锌、铁、碘一样,高端制造业也需要特定的稀土元素来激活性能。
举几个例子:
没有钕和镝,电动汽车电机中的永磁体效率会大幅下降。
没有铽,智能手机摄像头的快速对焦功能可能失灵。
没有铕和钇,高端显示器的色彩还原度将大打折扣。
而在医疗领域,钆作为MRI造影剂的核心成分,直接影响成像质量。
更进一步,在人工智能硬件、光子芯片、节能电机等领域,稀土基材料正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一个常被忽视的事实是:开采稀土不难,难的是把它变成可用的高纯度氧化物或金属。
全球多个国家拥有稀土资源,但真正具备规模化、高精度分离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原因很简单:
稀土提纯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级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结晶控制等工艺,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优化。
目前,全球超过90%的中重稀土分离产能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技术集聚效应,这种优势不是靠短期投入就能复制的。
这就像半导体行业的光刻机——设备本身昂贵,但更值钱的是背后几十年积累的工艺know-how。
因此,真正具备长期竞争力的,并非单纯拥有矿权的企业,而是那些贯通采选、分离、深加工一体化布局的平台型公司。
它们的价值,体现在对“元素级精度”的掌控能力上。
既然稀土如此重要,国内有什么优势,其实全产业链。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5年最新数据:
全球稀土储量约9000万吨,中国占4400万吨(48%);
2024年全球产量39万吨,中国贡献27万吨(69%);
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能力,可实现99.99%以上纯度的稳定量产。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要么“有矿无技”,要么“有技无链”:
美国唯一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稀土矿年产轻稀土约4万吨,但80%粗矿仍需运往中国加工;
日本虽拥有回收技术,但缺乏原矿来源,高端磁材所需中重稀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欧洲至今未建成完整分离线,其“去中国化”计划进展缓慢。
换句话说,其他国家在建立完整稀土产业链方面仍面临技术与成本挑战,短期内实现完全替代难度较大
如今,。这种掌控力,远比单纯的价格调控更具价值量。
有色金属,特别是稀土及相关产业链,正在经历从“原材料供应商”向“技术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跃迁。
在这个过程中,未来那些具备资源储备、冶炼技术、高端应用转化能力的企业,有望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赢得更大定价权与发展空间。
而这,或许才是本轮行情背后逻辑主线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