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款App被查,隐私成摆设,你的手机在偷窥?

国家刚通报了70款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App,涉及外卖点餐、公交查询、银行贷款这些常用软件。比如湘菜馆点单的“兰湘子”、查公交的“掌上公交”,还有烟台银行的贷款程序都被点名。这些App偷偷拿走你的位置、通讯录,甚至不告诉你他们怎么用这些信息。

这次检查是按《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来的,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做了检测。问题主要分七类,比如不提前说明隐私政策、偷偷开权限、不让人删数据。比如“北斗伴”App第一次打开就不提醒看隐私条款,“雪球基金”没说明第三方怎么用你的数据。

有些App更过分,比如“寄信助手”直接开权限不问用户,“烟台银行市民e贷”投诉渠道形同虚设。还有像“墨墨背单词”这种学习软件,居然也偷偷收集信息。

被通报的App来自不同平台,比如微信小程序、华为应用市场、vivo应用商店都有。像“木屋外卖”这种小程序连基本的隐私提示都没有,用户点个餐可能位置信息就被卖了。

国家这次出手挺狠,但问题一直存在。很多App装了就得同意隐私协议,不然用不了。比如查公交的“掌上公交”,不同意隐私政策就无法查看路线,用户只能被迫接受。

违规App里有教育类的“开言英语”,金融类的“万达普惠”,甚至还有教背


单词的“墨墨”。这些看起来正规的软件都敢违规,更别说那些小众App了。

处理方式上,国家这次只是通报,但以后可能会更严。比如欧盟那边,用户要求删数据必须48小时内处理,国内现在有的App要拖一个月。

用户其实很难完全避开这些App。比如“云课堂SDK”这种后台程序,装了其他软件可能就被带进来了。要发现违规得自己去查权限设置,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

这次被点名的App里,有13款没提示隐私政策,38款没说明第三方怎么用数据。像“音乐多多”这种听歌软件,居然偷偷开麦克风权限,谁知道是不是在偷听聊天?


有些问题看着小,但影响大。比如“斯维登民宿”不让人删数据,万一信息泄露,你的住宿记录可能被坏人利用。还有“元气SDK”这种嵌入代码,用户根本不知道它在收集什么。

国家这次查的是2025年的专项行动,说明这事会持续搞下去。以后可能App上架前得过更严审核,违规的直接下架。但用户自己也得注意,装软件前看看评论,别随便同意隐私协议。

这次通报的App里,微信小程序占了不少。像“老碗会点单+”这种餐馆小程序,用户可能以为小程序安全,其实违规更隐蔽。

被通报的App里,有的已经下架,有的还在用。比如“掌上华医”这种医疗类软件,收集健康信息如果泄露,后果更严重。

用户投诉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也很多。像“神龙加速”这种游戏加速器,投诉后没人理,只能自认倒霉。

这次检查发现,很多App连基本功能都做不到。比如“速冲印”不让人注销账号,想删数据只能删App,但数据可能还在服务器里。

国家这次出手,可能让App开发者更规矩。但用户也得长点心,装软件前多看一眼权限,别图方便随便同意。

下次用App前,记得看看隐私政策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科技   摆设   隐私   手机   用户   数据   程序   国家   权限   软件   信息   公交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