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
2024年6月,阿根廷政府对外宣称无力偿还中国35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请求延期。然而就在同一周,这个南美国家却向乌克兰提供了五架战斗机援助。
更令人意外的是,短短几个月后,阿根廷外长急切访华寻求合作,总统米莱更公开感谢“中方为阿根廷稳定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提供的宝贵帮助”。
这种“哭穷不还债却有钱军援”的操作背后,是阿根廷深陷的经济泥潭——外汇储备实际已跌至负73亿美元,通胀率突破100%,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的“高危病人”。
阿根廷的经济困局不是突然发生的。这个国家自1961年以来,只有短短6年实现了财政盈余。
如今它面临的是双重打击:外汇储备枯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暂停流动性支持,国际信用评级被连续下调。
2024至2027年,阿根廷需要偿还989亿比索和326亿美元本外币到期债务,而目前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就高达443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阿根廷央行的美元储备处于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如果算上欠巴塞尔银行、中国货币互换协议等,该国外汇储备实际是负数。
有专家直接指出:“阿根廷正试图争取时间,中国无疑是助了一臂之力。”
米莱总统上台后迅速转向亲美政策,包括退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援助乌克兰战机等,这些举动引发国际社会对其偿债诚意的质疑。
然而现实很快教育了新政府——美国承诺的经济援助雷声大雨点小,而IMF的贷款条件却苛刻得让阿根廷喘不过气。
戏剧性转变发生在2025年4月。阿根廷外长蒙迪诺突然访华,表达了“继续良好合作的迫切希望”,还提出推动中阿关系深入发展。
此时距离米莱上台后对华冷淡仅过去数月,态度转变速度让西方观察家都感到意外。政治立场终究敌不过经济现实的需要。
中阿货币互换协议成为阿根廷经济最后的救命稻草。2023年,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期债务,支付了17亿美元等值人民币。
当时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在偿还到期债务时没有动用外汇储备。”
2025年6月,中国同意将13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中的350亿元延期两年偿还,阿根廷将从2025年中开始分12个月逐步偿还。这个决定让阿根廷暂时避免了债务违约。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2025年10月起,阿根廷将停止印刷本国大额纸币,改由中国供应更高面值的比索钞票——一个国家连印钞都需要他国支持,其经济脆弱性可见一斑。
2025年6月18日,中国东航与奥克兰机场签署协议,将于12月开通上海—奥克兰—布宜诺斯艾利斯航线。
这条每周两班的航线不仅填补了上海直达南美的空白,更将成为中阿之间唯一的直飞通道。耐人寻味的是,东航还申请了该航线的第五航权——可在新西兰经停时上下客货。
这条“南向通道”相比传统的欧美中转路线航程更短、时差更少。表面是商业决策,实质却是中阿经贸关系的温度计。
当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出现中文指示牌,当中国企业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阿根廷牛肉进口,两国经济纽带已在债务纠纷中悄然加深。
面对阿根廷的债务问题,中国展现了务实灵活的策略。同意延期还款的同时,也打开了资源抵债的谈判窗口——阿根廷提出的农产品或矿产资源抵债方案正在讨论中,甚至归还部分文物也被提上日程。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金融领域。阿根廷企业已普遍开设人民币账户,央行储备中人民币占比不断提升。当一个国家人人都在使用人民币结算时,货币国际化便水到渠成。
国际观察家指出:“虽然这项协议可能并不会给中国带来直接的经济优势,但它一定有助于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广泛使用。”
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中国承建的基建设施依然在运转;超市货架上,贴着人民币结算标签的阿根廷牛肉持续上架。
当阿根廷造币厂准备将大额纸币印刷权交给中国时,这个国家的主权货币已经与中国深度绑定。
国际关系中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宽容,每一笔延期的债务背后,都是更精密的利益计算与战略布局。
当阿根廷转身回来找中国时,它真正面对的已不是是否还钱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在大国博弈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存命题。
参考文献:阿根廷欠中国的债务现状与偿还争议分析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