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又又急眼了,制裁中国不成却遭反噬,等拉下脸想求和的时候,中国根本就不给机会,还实施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继制裁喊话海洋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后,中国又对美国航运船舶业动手了,直接把特朗普气得跳脚,在国际海事组织召开的会议上,针对是否对全球航运业征收碳排放费用的问题,中欧日印带头同意,美国却强烈反对,甚至还威胁谁同意就制裁谁,这是什么情况?
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国际会议,正在悄悄改写全球力量的脚本,主角不是航空母舰,也不是金融霸权,而是一项听起来颇为枯燥的提案——全球航运业的“碳税”。
千万别小看它,这玩意正从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议事日程上,一跃成为撬动未来几十年产业格局和国际规则的超级杠杆。
今年十月一场关键的会议将在14日至17日举行,议题的核心就是要给那些驰骋于全球大洋的巨轮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明码标价,这事可不是空穴来风,早在四月份,一份旨在将船舶污染与温室气体定价机制捆绑的公约修正案草案,就已经在IMO内部进行了一轮摸底投票。
结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63个国家投下了赞成票,而反对者仅有16国,当2027年这项政策预计正式落地时,受影响的将远不止船东们的钱包。
航运碳税的真正威力在于,它一脚将“碳排放”这个过去被视为外部成本的环境问题,踹进了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圈,这不再是谁污染谁买单的简单逻辑,而是一场赤裸裸的全球供应链淘汰赛,入场券的名字叫做“绿色技术”。
对某些国家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比如中国作为全球造船业的巨无霸,手里握着接近四成的市场份额,更关键的是,在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燃料这些新一代船舶动力系统上,中国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碳税一旦实施,全球范围内老旧船只的改造升级和新船的采购订单,将如雪片般飞来,这无异于将环保压力精准地转化为了中国的产业优势。
而日本和欧盟也在打着各自的算盘,日本希望凭借自己精密先进的船舶发动机技术,在这波浪潮中抢占高端市场,而欧盟则盘算着将自家已经推行的“碳关税”体系顺势推向全球,让布鲁塞尔的标准成为世界的标准。
他们都看得很明白,谁的技术领先,谁就能把技术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规则红利,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对美国而言,这套新玩法简直是处处掣肘。
美国的庞大船队中仍有大量烧着高硫燃油的老旧船只,想要把它们一夜之间全“变绿”,改造成本将是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其国内批量制造绿色动力船舶的技术被普遍认为相对滞后。
特朗普一直心心念念要重振美国造船业,可如果造出来的还是那些高排放的传统大船,在新规则下,这些产品还没下水就已经在市场上“过时”了。
有趣的是这套规则的设计者似乎也预见到了这种技术鸿沟,碳税征收上来的钱,并不会被某个强权独吞,而是会注入一个名为“国际海事组织净零基金”的池子。
这个基金有两个用途,一是资助发展中国家,帮他们升级绿色船舶技术,二是为那些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生存威胁的小岛屿国家,提供经济补偿,这一招看似是兼顾公平,实则是为规则本身铺上了一层“道义”外衣,增加了其全球可接受度,让反对者更难找到发力的借口。
这项碳税的野心远远超出了环保的范畴,它实际上是在尝试为全球贸易设定一个统一的“绿色准入门槛”,终结过去那种各国各行其是、标准五花八门的混乱局面,这等于把所有玩家都拉到了同一张牌桌上,用一套共同的规则来竞赛。
这对于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贸易大国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印度,他们对外贸易超过九成都要依赖海上运输,与其未来被动地应对来自欧盟、美国或其他经济体推出的、标准各异、随时变化的碳关税壁垒,还不如现在就接受一个统一的、可预期的国际规则。
而这套规则的设计更是堪称精准打击,它将征税目标锁定在吨位5000以上的大型远洋船舶上,这些巨轮正是海上碳排放的绝对主力,贡献了高达85%的排放量,每年向大气中倾泻约7亿吨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燃油消耗量占到了全球石油总消耗的约5%。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和多数以石油出口为生的国家会激烈反对,特朗普方面甚至通过白宫官网公开发出威胁,声称要对任何支持该方案的国家实施制裁。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石油产业利益,更是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型船东国,新规会让他们的航运业面临巨额的改造或罚款成本。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并非束手无策,他们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排放额度交易模式,这个方案听起来更“市场化”,但本质上是希望用一种更灵活、更具金融操作空间的模式,来规避直接缴纳真金白银的“硬税收”,很明显是一种拖延战术。
在这次围绕碳税的博弈中,特朗普祭出的“制裁”大棒意外地挥了个空,他强烈反对,甚至还退出了相关谈判,他的票仓深度绑定于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行业,摆出强硬姿态,正是为了向这些支持者展示自己“力挽狂澜”的形象,但在国际舞台上这一套并不奏效。
毕竟63国的支持阵营形成了一个压倒性的多数,这个体量已经大到任何单一国家都难以撼动的程度,而且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如欧盟和日本这次也坚定地站在了支持阵营里,并没有因为白宫的威胁而动摇。
欧盟手里甚至还握着碳关税这张王牌,具备强有力的反制裁能力,根本不怵与美国打贸易战,过去美国对加拿大施压,结果引来对方强力反制,最终只能回到谈判桌前的例子,还历历在目。
更何况美国国内自身也面临着通胀压力,大选在即实在没有底气和资本去发动一场波及全球63个国家的贸易战争。
最有趣的是,就在特朗普高声反对的同时,包括马士基美国分公司在内的一些美国企业,已经悄悄开始订购甲醇动力等新型绿色船舶,企业用真金白银的订单,清晰地表明了他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这与本国的政治立场形成了鲜明而讽刺的对比。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