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 | 它,毛泽东主席钟爱一生

1936年7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让他刻骨铭心、钟爱一生的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曾读过其他人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片段,但看到陈望道翻译的完整版本后,印象十分深刻。全书以意译为主,语言通俗易懂。毛泽东还将翻译稿送给鲁迅珍藏。

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正式出版。随着长沙、广州、武汉、济南、北京各地共产主义活动展开,党组织的建设迅速发展,《共产党宣言》像火种一样传播开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复旦大学教授 陈望道学生 陈光磊:

“鲁迅看了这个书以后,就说很多人都在讲“过激主义”来了,但这个“过激主义”到底是什么东西都弄不清楚。陈望道把这个翻译过来,可以使大家了解“过激主义”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是非常有用的。”

就在《共产党宣言》被陆续寄往各地之时,陈望道投入到了更紧张的工作之中。1920年9月,陈独秀决定把《新青年》改组为党的机关刊物,由陈望道协助编辑。

一面是向全国各地播撒下了《共产党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火种,一面则是在上海用《新青年》树起马克思主义大旗,陈望道与其他同志一道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蓬勃发展。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制定了一份名为《中国共产党宣言》的文件,第一次明确使用“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1921年,上海市民度过了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春节,许多人在大年初一收到了一张特殊的贺年卡片。这张卡片令工人们惊喜,让军阀惊恐。

贺卡上印着一首《太平歌》:“天下要太平,劳工须团结。万恶财主铜钱多,都是劳工汗和血。谁也晓得,为富不仁是盗贼。谁也晓得,推翻财主天下悦。谁也晓得,不做工的不该吃。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这才是共产社会太平国。”

复旦大学教授 陈望道学生 陈光磊:

“《太平歌》是陈望道先生主编的,实际上就是说要推翻剥削阶级,要翻身做主。”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郑重地向世界宣示:“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等。

中共一大纪念馆 原副馆长 徐云根:

“实际都是从《共产党宣言》那边来的,所以说这个跟‘一大’最后通过的党纲的内容完全是一脉相承的,确立了我们党的信仰和宗旨,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这一目标。”

这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策源地。1922年,上海一位银行职员把《共产党宣言》带回了老家济南,迅速发展了一批共产主义者。

几年后,同村的女青年刘雨辉得到了这本《共产党宣言》,把它带回了老家刘集村。刘雨辉成为了当地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刘集村后来秘密成立了党支部,成为当地革命的中心,被称为“小莫斯科”。这是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也是《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命运影响的一个缩影。

在湖南,毛泽东以独到的眼光把马克思主义火种播撒在湖南各地农村,成立了大量农会。北伐军攻占湖南之后,湖南各地农协会员已达400万。在很大程度上,《共产党宣言》成为无数农民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读物。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百余年来,党的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真理的味道”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陈望道作为《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首译者,其开创性贡献意义非凡、彪炳史册!

来源:CCTV国家记忆

流程编辑:U07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历史   记忆   毛泽东主席   国家   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太平   湖南   中国   火种   党支部   共产主义   鲁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