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郎咸平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做出这样的预言,他表示如果生育率持续低迷,50年后中国人口将骤降至5.8亿,不到当前14亿人口的一半。

毕竟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仅902万,比2017年的1758万几乎腰斩,而且2024年虽微升至954万,但死亡人口高达1093万,全年净减少139万人,最为主要的是,这已是连续第三年人口负增长。

那么,为何生育率下降这么厉害?我们又该如何提升生育率呢?

年轻人为何拒绝生育?

2016年,“全面二孩” 政策一出台,的确让出生人口短暂往上跳了跳,不少家庭都趁着政策东风迎来了第二个宝宝。

可谁也没料到,这股热潮就像一阵短暂的旋风,很快就过去了,之后出生人口一路往下滑,根本刹不住车。

到了2024年,大家本以为龙年能带来转机,毕竟在传统观念里,龙是吉祥的象征,很多家庭会特意要个“龙宝宝”。

但现实却给了一记重拳,那一年出生人口,也就只比之前小幅回升了一点点,和大家的期待值相差甚远。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些年死亡人口一直在慢慢增加。算下来,我国人口已经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了。

这一情况让不少人纳闷,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生育?其实,不是他们不想生,而是真的不敢生了。

众所周知,现在养个孩子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有数据统计,从宝宝出生,一路拉扯到大学毕业,全国平均下来就得花差不多68万元。要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成本直接翻倍。

而且,在养孩子的成本中,随便拿出一项开支,都能让普通家庭喘不过气。

就拿房子来说,为了让孩子能上所好学校,家长们挤破头也要买学区房,一套学区房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光是首付就可能掏空好几个家庭的积蓄。

除了房子,教育支出也是个 “无底洞”,幼儿园的学费、小学的课外辅导费、初中的兴趣班费用。

再加上各种书本、文具、生活用品,零零总总加起来,每个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对此,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想要生娃自然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

除了经济上的负担,职场对女性生育的“惩罚”,也让很多女性对生娃望而却步。

不少女性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回到公司,会发现自己的岗位早就被别人顶替了。

而没被顶替的,要么被安排到边缘部门,要么薪资直接下调,甚至还有些公司会变相逼迫女性离职。

更让人无奈的是,就算女性想重新找工作,育儿责任也成了她们求职路上的 “绊脚石”。

很多企业招聘时一听说女性有孩子,尤其是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就会悄悄把她们的简历放在一边,觉得她们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这种就业歧视让不少女性陷入了 “想生不敢生” 的困境,毕竟谁也不想因为生娃就丢了自己的职业前途。

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现在年轻人都不太想生孩子。

不过,要是这种低生育率的趋势一直延续下去,之后我们所面临的麻烦和困难,只会越来越多。

老龄化席卷而来

如果说人口负增长已经让大家揪心,那紧随其后的老龄化困境,更是给社会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据统计,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9亿,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更突破了2.1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往上走。

更让人担忧的是,按照目前的趋势,到 2031 年,我国就将正式步入 “超高龄社会”。

到那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会超过20%,街上看到的老人可能比年轻人还要常见。

再往后推到 2050 年,这一比例会逼近30%,意味着每 3 个人中就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人。

经济专家郎咸平之前就预言过,要是现在的低生育率一直持续下去,没有得到有效改善,50 年后我国的总人口可能会降到 5.8 亿。

而联合国的预测更不乐观,到 2100 年,我国人口可能只剩下 3.2 亿到 4.6 亿之间,人口规模大幅缩减。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人口的缩减,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劳动力市场。

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普工 “招工难” 早就成了常态。

走进工厂园区,随处可见贴满招聘启事的公告栏,可就算开出的工资一涨再涨,还是很难招到足够的工人。

而且,工资上涨直接导致企业的用工成本飙升。

那些本就利润微薄的小厂,根本扛不住成本压力,只能无奈倒闭,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不稳定。

此外,劳动力的短缺还引发了连锁反应,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养老金危机。

按照目前的测算,到 2035 年,我国养老金就可能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

也就是说,当年收上来的养老金,不够支付当年需要发放的金额。

再往后到 2050 年,养老金累计缺口可能会达到 10 万亿。

这么大的缺口,让现行的社保体系很难维系下去,未来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成了大家不得不担心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人口规模缩减,还会导致公共服务陷入 “连锁压缩” 的困境。

就拿教育来说,随着适龄儿童数量减少,很多地方的小学开始合并,原本每个乡镇都有的学校,可能要几个乡镇共用一所。

孩子们上学的距离变远了,教育资源也变得更集中,普通家庭想让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越来越难。

医疗领域也是如此,人口减少导致医院患者数量下降,一些基层医院因为收入不足,只能缩减科室、减少医护人员,甚至被迫关闭。

这让老年人看病变得更不方便,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都面临着双重下降的挑战。

国家育儿补贴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困境,为了让年轻人敢生、愿生,国家国家终于出手:

正式推出了育儿补贴制度。

从 2025 年 1 月开始,针对 3 岁以下的婴幼儿,每个孩子每年能拿到 3600 元补贴,平均到每个月就是 300 块钱。

虽然不算多,但能帮家庭分担一部分奶粉、尿不湿等日常开支。

除此之外,公办幼儿园还免去了孩子一年的保育教育费。

要知道现在公办园的保教费每个月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免掉一年的费用,也能给家长们减轻一小笔基础负担。

此外,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不少地方也纷纷 “加码”,推出了更有力度的补贴方案,湖北天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地针对二孩和三孩家庭,给出了堪称 “大手笔” 的补贴:

二孩家庭累计能拿到大约 29 万元补贴,三孩家庭更是能拿到近 36 万元。

尽管国家和地方推出各类育儿补贴,可目前尚未真正撬动生育意愿。

要让补贴见效,需“钱、时间、环境”协同发力:政府加大投入,企业落实配套政策,社会营造包容氛围。

唯有多方携手,才能打消年轻人顾虑,让他们敢生愿生,推动人口结构向好,破解人口困局。

信息来源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261229.html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育儿   年后   专家   经济   人口   生育率   孩子   家庭   女性   养老金   年轻人   成本   国家   困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