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心城市变迁

中心城市是国家或区域的核心,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我国在建国初期并没有中心城市概念,而是根据区位条件和经济情况确立了多座直辖市,直辖市即为早期的中心城市。

我国直辖市分布图(1949)

直辖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与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相当,是直接由中央人民政府所管辖的建制市。早在1948年,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就曾设石家庄和阳泉市为直辖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改称北京,并确定为首都,同时设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庆、广州、武汉、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为直辖市。凭借当时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实力,辽宁共有四座直辖市,且距离相近。从当时的城市分布来看,沈阳、抚顺、本溪、鞍山四座城市集聚一团,形成城市群,华北地区的北京和天津呈双心引领态势,其他城市则均匀分布。

我国直辖市分布图(1953)

1952-1953年间,直辖市历经多次变化。1952年11月,南京市降为省辖市,设为江苏省省会。1953年3月,旅大市设为直辖市(今大连市),辽宁再增加一座直辖市。后来,哈尔滨和长春相继设为直辖市。东北地区共有7座直辖市,可见当时东北地区的实力之强劲。

我国直辖市分布图(1997)

1954年,直辖市的设置再次发生重大变化,重庆、广州、沈阳、长春、哈尔滨、西安、武汉、旅大、鞍山、抚顺、本溪11市皆降为省辖市,直辖市只剩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座。1958年,天津曾将为省辖市,设立为河北省省会,但在1967年,天津又恢复成为直辖市。三座直辖市的格局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直到1997年,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从四川省分离,设为重庆直辖市。四座直辖市的格局至今仍未改变。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图(2018)

2005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概念,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在原来四大直辖市的基础上加上最强省会城市广州。2016年-2018年,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相继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自此,我国形成9大中心城市的格局。

我国中心城市分布图(2024)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完成,各大城市也有了新的城市定位,国家对中心城市分级别、分类型进行了细分,明确了各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共有37座城市被定位为中心城市。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国家级中心城市6座,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和深圳,深圳虽未明确为国家中心城市,但被定位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因此也列入国家级中心城市内。大区级中心城市共12座,包括武汉、沈阳、昆明、南京、杭州、苏州、郑州、太原、西安、成都、兰州和乌鲁木齐。区域级中心城市共19座,包括济南、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南宁、银川、西宁、贵阳、长沙、南昌、石家庄、合肥、宁波、无锡、常州、青岛、大连、福州和厦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东北地区   本溪   我国   分布图   天津   重庆   广州   直辖市   国家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