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龄段防暑攻略来了!沈阳六家医院联合发布“三伏健康防护指南”

沈阳已正式迎来三伏天。7月24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三伏节气健康养生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沈阳市中医院、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及沈阳急救中心共同发布“三伏健康防护指南”。发布内容贯穿“全年龄段防护体系”,既有中医“冬病夏治”的千年智慧,又有针对劳动者、孕婴、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精准方案,还有儿童专属防暑攻略及热射病急救常识,多维度为市民构建“防暑降温知识网络”。

伏天饮食:忌贪凉,酸甘苦味巧搭配更养生

沈阳市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主任中医师李宁介绍,三伏天,人们常爱吃冷食冷饮降温解渴。但脾胃虚弱者,过多食用寒凉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功能,出现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伏天饮食不宜一味贪凉,可适当食用酸味、甜味食物,如西红柿、柠檬、柚子、苹果、葡萄等。酸味食物能开胃、收敛止汗;甜味食物有补益、和中、润燥之效,可缓解乏力疲倦,二者搭配还能生津止渴。同时,可适当搭配苦瓜、苦苣等“苦味”蔬菜,清热燥湿、祛暑除湿。

夏季昼长夜短,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适当晚睡早起,清晨在庭院、公园等空气清新处,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广播操等和缓轻慢的运动,促进气血通畅,微微出汗即可。大汗淋漓易耗气伤津,导致烦渴气短、神疲乏力等。中午气温升高时,宜适当午睡或闭目养神,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天气闷热易使人情绪烦躁,要注重情绪调养,多听舒缓音乐,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生活。

老年人防暑:散热弱、基础病多,需格外警惕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郝兵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机能逐渐衰退,其中之一便是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会逐渐减弱。在伏天里,老年人由于散热能力不佳和出汗减少,相较于年轻人更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此外,许多老年人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进入伏天会加速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出现血液黏稠度升高、电解质紊乱,血压、血糖出现波动,从而加重基础疾病并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在炎热的天气里,老年人更需要特别关注防暑降温,以确保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持续35℃以上天气中,由于老年人体温调节中枢退化,皮肤变薄、汗腺功能减退,散热能力减弱,难以快速适应气温变化更易引发中暑。

针对特殊人群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可能因感知障碍无法准确表达不适,需监护人通过监测出汗的情况,是否出现神志淡漠,颜面发红、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行动迟缓程度加重等迹象判断身体状况。

劳动者高温防护:做好防护,警惕中暑早处理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沈阳市中毒救治中心)综合中毒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天明介绍,劳动者在工作中这样预防中暑:

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少量多次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品。作业过程中,一旦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必须及时就医。

多吃“解暑食物”:日常可喝绿豆汤(加少量冰糖)、冬瓜海带汤、丝瓜、苦瓜、西瓜、梨等,清热补水;避免过量吃辛辣、油炸食品(如火锅、炸鸡),减少高糖饮料(如可乐、奶茶),以免加重身体产热和肠胃负担。

注意合理休息: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作业,出现中暑先兆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户外工作。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加强个人防护:配备高温防护服、防护眼镜、面罩、手套、护腿等,并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等防护用品。

孕婴群体:产妇忌“捂月子”,科学避暑是关键

三伏天孕产妇、婴儿如何科学养生?沈阳市妇婴医院中医门诊主任、主任医师沈妍姝介绍——

合理使用空调:温度建议26℃-28℃,出风口避免直吹,穿棉袜护涌泉穴(防寒从足生),同时注意腹部、关节保暖。产妇“捂月子”不可取,防止中暑,出汗及时擦干更换衣物。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10时至16时紫外线最强,尽量待在室内或阴凉处。中医认为“午时养心”(11时-13时),孕产妇和宝宝可以适当午睡,帮助恢复精力。

孕妇可做轻柔的散步、孕妇瑜伽,帮助气血流通,但避免剧烈运动;婴儿可由家长进行抚触按摩,比如轻轻揉腹(顺时针),促进消化。

炎热天气易加重情绪波动,孕产妇可以听舒缓音乐,或练习深呼吸缓解焦躁情绪,有家人的关心陪伴,自身也要学会调节,保证休息。婴儿如果烦躁哭闹,可以轻轻按摩小天心穴(手掌根部凹陷处),帮助安神。

孕产妇和婴儿家长在高温天气下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持续高温、头晕、恶心、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延误。对于婴儿出现的热疹、脱水等情况,也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就医咨询。

儿童保健:暑热、痱子、热伤风?中医妙招来化解

沈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兰颖介绍,进入伏天,高温多雨,气候闷热潮湿。各类病菌繁殖加快,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疾病侵袭。

首先是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在夏天特有的疾病。为了清暑泄热、益气生津,家长可以调配消暑饮:鲜西瓜翠衣15克、淡竹叶3克。西瓜翠衣是西瓜瓤与西瓜硬皮之间的部分,是夏季清暑、利尿、解热、消肿,缓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佳品。

第二个儿童夏季常见病是痱子,是由于出汗过多、排汗不畅、汗液阻塞毛孔而引起的皮疹。家长要保持室内通风清凉,有条件可以使用空调;孩子出汗,要帮孩子及时擦干汗液;洗澡时可以在水里加些薄荷,辛凉透表;如果已经起痱子了,可以用荷叶、马齿苋等煮水后涂擦患处。

第三个常见病是热伤风。预防热伤风,要保持室温控制在26℃—28℃,特别是保证颈部、腹部和足部“三暖”。家长还可以进行小儿推拿,清肺经3分钟,清板门5分钟,清大肠3分钟,退六腑1分钟,清天河水2分钟,揉小天心3分钟,揉曲池、合谷各3分钟。

热射病识别:牢记“烫晕晃乱”四字警报,早发现早处理

沈阳急救中心铁西第二分中心站长、主任医师郑环宇介绍,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是中暑最严重的阶段。当身体发出的“烫晕晃乱”热射病早期的征兆时就要高度警惕,大家请记住这4个字口诀:

“烫”:身体由内而外发烫,皮肤发红、摸起来滚烫,大多数无汗;

“晕”:自觉头晕目眩,天旋地转,甚至头痛;

“晃”:走路不稳,协调性明显变差,就像醉酒走路一样,腿软无力;

“乱”: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腹痛腹泻、意识模糊(说胡话或昏迷)等不典型的症状。

“最危险的标志”:核心体温(一般指肛门体温)>40℃+,出现昏迷或抽搐。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烫晕晃乱”的表现时,要高度警惕热射病的出现,要及时拨打120迅速送医。虽然,热射病是夏季头号“高温杀手”,但可防可控,要早期识别“烫晕晃乱”信号,牢记“迅速降温及时送医”的原则,对重点人群加强防护。


沈阳发布、沈报全媒体记者:樊华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6

标签:养生   年龄段   防护   攻略   医院   指南   健康   沈阳   沈阳市   伏天   高温   老年人   身体   主任医师   西瓜   防暑降温   夏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