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宁的《阵地》日记(17):抗战终于胜利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以热血铺就的事,却从未褪色——

从1938到1945,军人用血肉筑防线,民众凭坚守聚力量,文人以笔墨传火种。抗战的路走得太苦,胜利的甜藏得太深。跟随虚拟人物任素宁日记里的点滴叙事,踏入电视剧《阵地》的烽火时空,方知这场跨越山河的抗争里,每一份坚持都滚烫,每一寸胜利都珍贵!

任素宁的《阵地》日记(17)

10月21日 晴

今天,日本投降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在延安的窑洞外头晒衣服。开始是远处有人喊,接着是锣鼓喧天,紧接着就是窑洞里的人们都跑出来了,大家跑啊、跳啊、笑啊、哭啊。

我把湿手在裤子上抹了两把,也跟着跑。跑到广场上,看见了周立波、艾芜,他俩和我一样穿着一身八路军军装,正和战士们抱在一起欢呼。有人递给我一面小旗,我接过来笑着挥舞,融入汇涌过来载歌载舞的欢庆人群。

桂林的烽烟好像上辈子的事了。

可我又分明看见王鲁彦先生蹲在墙角吐得直不起腰,看见他晕倒在十字街头,看见我们给他凑钱买药,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夏衍先生去看他,问他心愿,他说只想要两张戏票,他想到剧院看一场田汉先生的《秋声赋》。

戏演完那天,他坐在台下,鼓着掌,脸色惨白,瘦得厉害。

几个月后,他就走了。现在可以告诉他了:鲁彦先生,《秋声赋》还在演,后面桂林还办了盛大的西南剧展,我们有更多更好的戏看了。

我还看见田汉先生把《秋声赋》手稿塞给安娥姐,说“安娥,你读读,你的认可对我很重要”。

安娥姐连夜读得泪湿衣襟。

后来洪深先生不肯执导《秋声赋》,推荐瞿白音,田汉先生还跟他吵:“你嫌弃?”

洪深先生把眼镜一摘,擦着说:“我怕糟蹋你的好本子。瞿白音比我更合适!”

如今看戏的人散了,可那掌声还在耳朵里头,一下一下,像战鼓在响。

我更看见自己面向党旗举手宣誓,夏衍先生、安娥姐、邵荃麟先生站在一旁,像三棵沉默的树。

我强抑住颤抖,清晰而坚定地念完誓词,那天,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后来,仗越打越凶,桂林终于还是沦陷了。我进了田汉先生组织的“桂林文化界抗敌工作队”,再一次奔赴前线。

后又转至重庆,再赴延安,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午后,听见沫若先生和夏衍先生感慨:新时代将至,每个人都将拥有平等的机会,我们国家必定会人人安居乐业。夏衍先生说:我们的国家将会成为民主的典范,和追求幸福与尊严的乐土!

我亦坚信,未来之路虽漫长,但光明可期。

艾芜拉着我说话,他问:“素宁,新天新地了,你想做什么?”我说:“我是作家,自然要继续写文章,也要继续往前走!”

延安的阳光温暖而美好,我伸开双臂要拥抱今天的日光,蓦然发现手心的掌纹里刻着流年,从南京流到桂林,从桂林流到延安,从1938流到1945,流得我一脸泪。

沫若先生、夏衍先生、克农处长、安娥姐、还有田汉先生、鲁彦先生,一路上倒下的、走散的、牺牲的……还有——大勇,韩大勇!你们看,今天太阳真好!我影子落在黄土上,像一根长长的桅杆。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带着鼓声、歌声、孩子的笑声。

《阵地》播出完毕,日记亦至此终章。愿吾辈之奋斗,换得国家昌盛,人民安康。

撰稿:符峥嵘 苏耀丹

图片: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历史   阵地   热血   日记   任素宁   延安   窑洞   小旗   国家   安康   日光   工作队   锣鼓喧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