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K1373次客车滞留的新闻,根据官方通报,7月2日20时28分许,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货物列车在金华市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致广铁长沙客运段值乘的K1373次客车机车脱线。
从20时28分滞留,到23时27分恢复,中间花了近3个小时。而这3个小时也是车厢里的乘客们度过的最煎熬的3个小时。
7月5日,广铁长沙客运段官方账号发布情况说明,对当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意外发生后,他们采取了怎样的举措,做了哪些应对措施。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即便这次通报是针对此事的第二次通报,但依然没有平息公众的怒火,甚至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傲慢。说直白一些就是不接地气、没有换位思考。再说直白一些,就是写出这样一封情况通报的人大概率是坐在空调房里写的,所以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乘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如果大家仔细看过这篇情况通报,就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通篇没有一句道歉,通过介绍他们做了什么,来掩盖他们没做什么。通篇没有反思、没有歉意,但是扪心自问,这次意外的应对措施真的合理吗?
首先,咱们来看看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相关文件要求,在《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中明确指出:旅客列车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不能恢复且列车不能维持运行时,列车长应及时与司机、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沟通,视车内温度和旅客舒适度作出列车开门、其他旅客列车开窗的决定。
咱们再来看看此次意外,从停下来到恢复正常,中间历时3个小时,早已超过20分钟的要求。那么为什么有制度规定,怎么就不能严格执行呢?是不知道这个制度?还是相关人员对这个制度不熟悉?
而更致命的是空调失效后车内的体感温度。在通报中我们得知当时车厢内的温度是31摄氏度,但是他们没有提到的是,当一群人被困在密闭车厢,要不了多久车内的湿度就会超过80%,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乘客们的体感温度是多少呢?咱们来看看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制作的气温与体感温度对照表。
虽然表中没有31℃,但是咱们可以看看30摄氏度和32摄氏度这两个温度值,在相对湿度80%的情况下,对应的体感温度,分别是38摄氏度和44摄氏度。也就是说,当时车厢里的乘客体感温度在38℃至4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待上两三个小时,大家想想会是怎样的感受?
虽然通报中指出“21时许,列车工作人员将各车厢乘务间、厕所、洗脸间、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降温”,但是,如果大家对列车有一定了解,就会发现这所谓的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地方能够开启的幅度以及通风能力都很一般,对于解决车内的闷热处境效果甚微。
而且通报中更让人不理解的是,乘客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消防安全锤破窗,被定义为擅自取下、劝阻未果、批评教育。那么当时的真实处境是怎样的呢?
据乘客反馈,但是车内十分闷热,在所谓的“擅自破窗”之前,乘客们已经多次向乘务人员反映能否破窗通风,因为待着实在是太难受了。但没有得到任何反馈,而且当时有个别乘客已经出现中暑反应。
如果再不通风,谁也不能保证最终会有多少人中暑。
比较有意思的是,通报中提到“联系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可以看出有关部门以及领导是知道这件事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那么为什么不能采取破窗通风的方式来讲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降到更低呢?
难道非得人倒下了,通过救护车拉走了,以此来证明我们“未雨绸缪”?这是本末倒置吗?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当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广铁长沙客运段的应对流程、应对方式有瑕疵时,他们就是觉得自己没问题,甚至没有一句话向乘客表示歉意。这究竟是一种脱离群众的傲慢?还是他们这觉得自己的应对举措已经是天衣无缝、相当完美了?
所以,我比较喜欢网友们说的一句话,让批准发布这封通报的领导在遭遇这起意外的列车车厢内待上3个小时,然后再让他重新审阅这封通报,我想那时候发布出来的通报可能会更接地气,也会真正地换位思考,而不是这么想当然。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