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直接点名了!央视通报某公司为间谍提供手机后门,我们危险了

4月24日,央视报道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智能手机安全事件:某国企业竟在自家生产的手机中预留后门,配合该国间谍机构安装监控软件!

调查显示,已有数千部手机已被植入恶意程序,受害者包括多国政府工作人员。

这些手机通过操作系统内置的即时通讯漏洞,可被远程控制,而用户毫不知情。

这意味着我们的通话记录、短信内容、位置数据等敏感信息都会在暗中遭到窃取。

虽然并未明确的指名道姓说出该公司名称,但相信大多数读者都已经能够猜的出来了。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今年,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期间也遭遇类似网络威胁。

4月3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赛事信息系统遭受27万次境外网络攻击,黑龙江省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更是遭遇5000万次攻击。

而这些攻击主要来自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其目的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更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的是,4月14日,欧盟委员会也因担忧信息安全问题而采取了特殊防范措施。

据英国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为即将赴美出差的委员配发一次性手机和普通笔记本电脑,以防范美方情报人员渗透欧盟内部系统。

许多人可能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必要,但曾在过去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表明,这样做很有必要。

在这些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某欧洲国家外交部遭遇的“飞马”间谍软件入侵事件。

据调查显示,该部门超过四成的工作人员手机被植入间谍程序,导致机密外交电报泄露。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间谍软件能够在系统更新时悄无声息地植入后门程序。

与此同时,南亚地区多名记者也遭遇了类似的安全威胁。

他们收到含有乱码的短信后,手机中的SIM卡就被攻击者利用,导致个人行踪信息实时上传至境外服务器。

经过深入调查,这些攻击行为都指向了某国情报机构。

在众多安全事件中,苹果公司的Siri录音泄密案同样令人震惊。

2019年,一名苹果承包商披露了Siri私自录制用户谈话的内幕。

这些录音内容包括医生与病人的诊疗对话、军火交易谈判,甚至私密的情侣对话。

尽管苹果坚称这些录音只供经过审核的员工访问,但最终还是在用户集体诉讼下支付了高额赔偿金。

更令用户不安的是“消失照片复活”事件,许多iPhone用户发现,他们曾经删除的私密照片竟然在某次系统更新后重新出现在相册中。

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数据存储方式和隐私保护的质疑,技术专家指出,这些照片可能并未被彻底删除,而是被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

这些接连发生的安全事件暴露出移动系统存在的严重漏洞。

无论是安卓系统的短信远程控制漏洞,还是iOS系统的数据收集行为,都显示出用户隐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获客软件能够轻易获取用户的通讯录、消费记录等敏感信息,并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

这种种泄露行为,让多国人员感到不安,同时也让人们不禁疑惑道,美国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的做这种事情呢?他们又是通过何种手段做到的呢?

在这场无硝烟的“数字猎杀”战争中,美国中情局等情报机构充当着这场行动的主要推手,他们打着各种幌子,在全球范围内部署“黑客部队”,开展渗透和攻击行动。

早在2024年,中情局便通过多语种渠道公开招募线人,并成立专门的“中国任务中心”,大规模扩充对华情报预算。

他们在校园中物色人才,培养特工,组建专业黑客队伍。

这些“黑客特工”经过系统培训后,利用虚拟身份在网络空间展开行动,对重要部门实施网络攻击。

除了直接培养“黑客部队”,情报机构还与科技巨头展开“双面游戏”。

他们通过秘密协议要求企业在系统中预留后门,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共享网络。

这种合作让科技企业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成为了情报活动的重要工具。

而且他们情报机构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各个领域,他们不仅针对军事、政府等传统敏感部门,还将目光投向生物、能源、金融、通信等新兴领域。

他们通过网络攻击、数据窃取等手段,试图获取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信息。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机构还在积极拉拢策反各类人员。

他们特别关注在重要岗位工作的人员、留学生、科研人员等群体,通过各种方式诱导他们提供敏感信息。

他们打着各种旗号,在网络空间中布下天罗地网,对他国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窃取和监控。

那么,中情局如此嚣张,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来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呢?

面对日益猖獗的间谍渗透活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开展了全方位的反间谍行动。

在打击间谍势力方面,国家安全部门展开了多轮专项行动,成功破获多起窃密案件,抓获了一批境外间谍特工。

执法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对黑客入侵行为进行溯源追踪,并联合其他国家的执法机构开展跨国追责,有效打击了网络犯罪活动。

在技术创新领域,我国正加速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以鸿蒙系统为代表的国产系统获得了工信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者加入国产系统生态建设,推动了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和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我国持续加大投入,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通过建立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推动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国家信息安全

国产系统的生态建设虽然面临挑战,但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更多优质应用的加入,用户对国产系统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通过完善安全机制,强化数据保护,国产系统正在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这场自主创新的突围战,展现了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决心和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双管齐下,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线,为用户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数字生活环境。

结语

信息时代的暗战从未停歇,美国情报机构凭借技术霸权构建的监控网络,已成为悬在全球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个人隐私泄露到国家关键数据窃取,这场数字领域的攻防战关乎每个公民的权益与国家的核心安全。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正以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以法律利剑斩断渗透黑手。

这场持久战中,唯有持续提升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筑牢安全防护体系,方能在数字浪潮中捍卫主权与尊严。

参考资料:

1、某国公司故意向间谍提供手机后门,国安部披露 环球网 2025年4月24日发布

2、只能用一次性手机!欧盟官员出差“防美国” 国际在线 2025年4月15日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3

标签:科技   后门   间谍   某公司   央视   手机   系统   用户   美国   网络   领域   国家   数据   信息   情报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