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编辑 春秋玉史
«——【·前言·】——»
贝森特在斯德哥尔摩的记者会上,对着镜头说可能要对中国征收高达500%的惩罚性关税,在场的人都明白这事儿已经算不上正常的贸易谈判了。
500%这个数字本身就很不对劲,正常的关税谈判都是在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的范围里讨价还价,500%这数听着更像是要直接把贸易的大门关上,它传递的不是 “咱们谈谈” 的意思,而是 “你必须听我的”。
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贝森特对中国释放的“关税威胁”,猛的一听像是情绪化发言,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套有准备的组合施压方案。
他说的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一个设好程序、分工明确的行动链条,目标就是把美国的意志变成全球通行的规则,让别国必须配合。
第一步是把关税威胁“合法化”,贝森特没有直接说要马上征税,而是强调这个措施需要国会推动立法才能实施,听起来像是程序走一遍,实质是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动作,变成“民主流程”的结果。
一旦立法通过,这就不再是总统一个人的决定,而是整个国家的“法律义务”,也就是说即使换人执政,这个政策也不一定会被废除。
第二步就是打金融牌,这才是关键,所谓的 “100% 二级关税”,其实不是冲俄罗斯来的,而是针对买俄油的国家,说白了主要就是中国和印度。
美国希望用美元在全球结算体系中的影响力,让这些国家在金融清算、货币支付上遭遇阻力,这种玩法的核心,就是利用美国金融系统的主导地位,迫使他国遵守美国自己的规则。
第三步是打外交舆论战,贝森特公开说中国买俄油“破坏了欧洲安全”,这套说法本质上是先扣帽子、再设规则。
他避开了欧洲过去几十年深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事实,也不讲中俄之间的正常能源合作,而是把中国放在一个“反对国际正义”的位置上,这种论调不讲逻辑,但在国际场合很有传播力。
最后美国还得拉着盟友一起搭伙,贝森特说了,不少盟友都会跟着美国这么干,一起配合着来。
这种说法虽然不一定属实,但目的很明确:制造一种你被“围攻”的感觉,形成群体压力,让目标国家在外交上感觉孤立无援,从而被迫做出妥协。
面对美国那套关税、制裁、舆论三连发的组合拳,中国并没有急着反击,也没搞什么复杂的策略,而是用一句话定下了态度:能源采购是主权范围,外人管不着。
据透露,中方在会谈中明确讲清楚这一点,还有官员私下表示,“就算真被征100%的关税,也绝不让步”,这不是情绪发言,而是已经做好准备的选择。
中国的回应方式一向直接:你走你的套路,我走我的通道,美国想在关税和金融领域发难,中国就从其他维度入手,绕过正面冲突,用更实际的手段打痛对方。
最典型的就是稀土牌,到现在为止中国还没公布今年的稀土出口配额,而稀土是芯片、军工、电动车等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不发配额就等于没法出口,影响的是全球产业链上游。
与此同步的,是对锗、锑等关键金属的出口数量骤降,尤其是流向泰国、墨西哥这些“转口”国家的出口量,直接砍掉九成,这些小动作看起来不抢眼,却精准切中了某些企业试图“绕道中国”获取资源的行为。
这不是公开的对抗,但足够让对方感到压力,你要在终端制裁我产品,我就掐住你产品的原材料来源,看起来各打各的,实则同样有效。
能源领域中国也不傻,早有预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中,有大部分是通过地方炼油厂消化,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不需要美元参与,这让美国的金融制裁基本失效。
而在运输上,中国利用“影子油轮舰队”绕过监控系统,确保运输链畅通,这些系统性安排,不靠口号,也不靠抗议,而是靠行动确保中国该买什么还买得来。
表面上,这是场地缘政治的对抗,但真正推动双方出招的,其实是各自国内的经济压力和长期布局,美国那边的财政赤字已经撑不住了,急需找“进项”。
今年6月美国一个月靠加征关税就收了272亿美元,这笔钱对填补政府财政漏洞是救命的,所以关税不仅是打压手段,也是美国维持财政的一种“收入来源”。
更重要的是,美国想借打击俄罗斯能源这事,顺手让中国制造的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靠的是高效的供应链和稳定的能源。
如果能源价格被人为拉高,特别是俄油受阻,中国生产成本就可能随之上升,这对“遏制中国”目标来说,是个有效路径。
所以接下来美国的打击目标从俄油转到了新能源,比如电动车、光伏和锂电池,说中国“产能过剩”,但一看数据中国电动车出口占比才12%,德国是80%、日本是50%。
明显是美国自己在编理由,只是为了打压中国已经跑在前面的产业。
中国这边,立场也很清楚,能源安全不能交给别人管,尤其不能全靠美元和西方支付体系,早在俄乌冲突前,中国就已经在推进能源结算的多元化,这场战争只是让中国更快做出调整。
不管关税是不是最后真的征得下来,这场交锋已经暴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全球贸易和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
美国希望维持过去它说了算的那一套,但现实是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另起炉灶,不再一味接受美方制定的规则。
这场关于石油的争执,可能会成为全球贸易“去中心化”的转折点,未来这个世界不再是谁说了算谁就能赢,而是谁真正掌握产业链、资源和市场,谁就有话语权。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