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摆75万人失业,特朗普再语出惊人,这次要"裁"自己人?

前言

10月1日凌晨,美国联邦政府说关就关,约75万雇员一夜之间丢了饭碗

这是近7年来第二次停摆,但特朗普这回玩真的,威胁要来"永久大裁员",打破以往停摆后还能回来上班的惯例。

特朗普这次动真格了?谁来为这场闹剧买单?

一夜之间75万人丢饭碗

说起这事,真是活见鬼了。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连自己的政府都运转不了,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10月1日那天凌晨,华盛顿的政府大楼一片漆黑,就像被人拔了电源插头。

75万联邦雇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失业"了。机场安检口空了一半,排队的人急得直跺脚。航班显示屏上一片红色,密密麻麻都是延误取消的字样。

有旅客开玩笑说,这哪里是世界第一强国,简直像个发展中国家。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自由女神像、华盛顿纪念碑这些"国家名片",统统紧闭大门。

一位法国游客马蒂娜,面对紧锁的景区大门,气得直跺脚。她怎么也想不到,千里迢迢来到美国,看到的却是"闭门羹"。这些还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让人揪心的,是那些普通的联邦雇员

房贷要还,孩子要养,生活还得继续。可工资没了着落,这日子可怎么过?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工作了一个月,突然被告知工资发不了,那种焦急、无奈和愤怒,瞬间就能把你淹没。

更要命的是,这次和以往不一样。以前政府停摆,大不了就是无薪休假,等资金到位还能回来上班。但这次,特朗普威胁要搞"永久性裁员",商务部专利局已经传出消息,计划率先裁员1%。

这意味着,75万人面临的不再是暂时休假,而是真正的失业风险

两党把国家当战场

说到底,这场闹剧的根子在哪?表面上看是预算案过不了,实际上是两党为了医保问题吵翻了天。民主党咬死了"健康保障不容交易"的底线。

他们要求延长年底到期的《平价医疗法案》增强型补贴,还得恢复部分合法居留移民的医保福利。在他们看来,这直接关系到几百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医疗保障。

共和党则坚决反对,认为这些措施会推高预算赤字。他们更愿意推出"干净"的临时拨款法案,也就是不捆绑医保或其他政策条款的短期预算。

强调这是让政府继续运转、为进一步谈判争取时间的最务实方案。结果呢?9月30日那天,参议院表决共和党方案,只拿到55票,距离通过需要的60票还差5票。

谈判彻底陷入僵局,政府关门大吉。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两党在政府角色认知上的根本对立。民主党倾向于扩大社会福利来促进公平,共和党更强调财政紧缩和减少政府干预。

双方在医保、移民等议题上的立场差距巨大,几乎没有妥协空间。更深层的问题是,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政策分歧了。

皮尤研究中心早就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自1976年以来,国会很少能好好通过几次预算案。这背后,隐藏着两党对2028年大选的盘算。谁先让步,谁就可能在选民面前失分。

于是,原本应该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拨款案,彻底沦为了两党互相攻击、争取政治筹码的工具。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场就在国会,而牺牲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和普通民众的福祉。

背着40万亿债务还内斗

话说回来,美国这个"管家"的本事是真不行。从1980年至今,已经停摆过15次了,平均每3年就来一次。这种频率在发达国家中绝无仅有,简直成了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美国还背着一身债。

2024年美债规模已经接近37万亿美元,市场预测2025年将突破40万亿美元大关。这个数字有多恐怖?相当于每个美国人头上压着12万美元的债务。你看看人家德国、新加坡,政府运作多高效。

德国的预算案基本都能按时通过,很少出现政府停摆的情况。新加坡更是以高效治理著称,政府决策快速果断。相比之下,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连个预算案都通过不了,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关键是,解决债务问题的两条路都走不通。"开源"方面,共和党将减税视为"政治正确",而且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资本流动性强,加税可能导致企业外迁。

"节流"方面,美国社会保障支出占比高,改革需要触动中老年群体等关键选民利益,两党都不敢轻易推动。结果就是,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政府效率却越来越低。

安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算过一笔账,政府每停摆一周,就给美国经济造成约7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高盛也预计,停摆期间美国GDP增长率每周将下降0.2个百分点。

这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治理能力的全面暴露。当全世界都在比拼治理效率的时候,美国还在那里为了几个议题吵来吵去,实在让人看不懂。

难怪连北约盟友都开始担心,美国连自己的政府都管不好,还能指望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吗?

美式民主招牌要砸

这场停摆,真正受伤的不只是美国人。远隔大西洋的欧洲盟友们,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盯着华盛顿。要知道,共和党议员此前刚提出过"退出北约"的法案,特朗普也一直心心念念着"联俄制华"的想法。

现在美国连自己的政府都管不好,内部一团乱麻。还能指望它在国际事务中,兑现北约的防务承诺吗?还能指望它继续扮演全球领导者的角色吗?这些问题,恐怕连美国人自己都回答不了。

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美国财政的混乱,已经不再是小事。美债、美元的稳定性一旦受到冲击,全球金融市场都得跟着抖三抖。

这就像是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突然不稳了,那种连锁反应,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慌。从历史规律看,政府停摆对资产市场的影响是明显的。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过往停摆超10天的案例中,标普500在停摆期间平均微跌0.2%,但"开门"后1-3个月会逐步复苏。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多呈上行趋势,反映市场对财政风险的担忧。

黄金则表现亮眼,停摆时间越长涨幅越明显。2018年停摆35天期间黄金涨幅达3.8%,这说明投资者对美国政治稳定性的信心在下降。一个超级大国,如果连自己国家的正常运转都无法保障。

那么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又将何去何从?当一个超级大国,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耗费在无休止的内部互斗上,那么它所谓的"领导地位",恐怕早已经成了一个自欺欺人的笑话。

这场由医保分歧点燃的党争大火,烧的是美国引以为傲的治理公信力,烤的是全球对美式民主的信心。说到底,美式民主这块金字招牌,正在自己手里一点点砸碎。

结语

美国政府隔三差五就停摆,已经从偶发意外变成了家常便饭,说白了就是18世纪的老制度跟不上21世纪的新节奏了。当全世界都在比拼治理效率的时候,谁还有闲工夫天天内斗?

高效稳定的制度才是硬道理,这个世界正在悄悄洗牌。你觉得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更靠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财经   美国政府   自己人   惊人   美国   政府   共和党   预算案   北约   医保   华盛顿   国家   超级大国   债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