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走族变横行霸道团,神憎鬼厌,看老年人培养健康爱好有多重要

这几天,暴走团事件仍然在各大平台上之被热议,可以说在热搜上烧出了公众情绪的燎原大火。不出所料,舆论几乎一边倒谴责横行霸道的暴走团。

当“暴走健身”异化为“霸道横行”,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一群追求健康的老人,会沦为公共空间的“麻烦制造者”?老年人该养成什么的兴趣、爱好?

图片来自网络图库

暴走团的荧光马甲和整齐口号,包裹着一代人深刻的心理印记。他们成长于“集体高于一切”的年代,退休后面临子女离巢、角色弱化的真空,而暴走团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调研显示,78%的空巢老人坦言“和大家一起走,才感觉没被社会抛弃”。统一队服与领队旗帜下,他们重拾“车间主任”般的归属感,却也陷入群体性盲从——个体意识在集体中消融,规则意识被“不能掉队”的裹挟取代。

这种集体认同一旦越界,便催生危险的逻辑:“人多即有理”。群主以“保护队员安全”为由逼停特种车辆,实则是将小团体利益凌驾于公共规则之上。当百人方阵占据机动车道、逆行、制造噪音时,“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让道路成为他们的“特权舞台”。这种“集体荣誉感”的异化,最终让本该受尊重的长者背负“为老不尊”的骂名。

单一爱好陷阱:当健身沦为“群体性狂热"

暴走团的症结,不在于集体活动本身,而在于休闲方式的极度单一化。我国60岁以上空巢老人占比达54%,但对比16国研究数据,仅37.6% 的中国老年人拥有阅读、园艺等个人爱好,远低于丹麦(96%)、日本(90%)。当广场舞、暴走成为仅有的情感出口,“扎堆狂欢”便成了必然——集体健身本无错,但若只剩这一条路,必然走向拥挤与失序。

来自网络图库

健康爱好缺失的代价远超想象。《自然·医学》研究追踪9万余名老人发现,有健康爱好者抑郁风险显著降低,健康自评与生活满意度则大幅提升。南京老年科医生更指出,每日阅读1小时的老人失智风险明显下降,手工、乐器等活动更能激活大脑创造力。这些活动无需百人列队,却能为孤独心灵开辟更宽阔的天地。

破局之道:从“堵”到“疏”的银发新生态

改变需从集体组织者切入。辽宁事件中群主一句“队员安全优先”暴露责任主体错位——强制民间团体登记备案,对领队进行规则培训(如成都社区“暴走团长班”使违规率降57%),方能打破“法不责众”的侥幸。同时以技术消解冲突:南京暴走团改用骨传导耳机后,噪音投诉骤降82%,证明科技与公德可兼容。

城市治理更需前瞻布局。

人均1.86㎡的体育场地远不足支撑需求,但深圳用AR虚拟步道激活闲置空地,上海开放学校操场夜间使用权,都为“银发健身刚需”提供出口。政策层面可借鉴丹麦的高福利模式:通过托幼服务、文化补贴释放老年人的时间与经济压力,让阅读、园艺等多元爱好“飞入寻常百姓家”。

夕阳下的暴走团本可以是道风景,但当整齐脚步踏碎公共秩序,我们看到的不是活力,而是无处安放的老年焦虑。健身权永远不能高于生命权,集体荣誉更不该践踏文明底线。

改变正在发生:钱塘江绿道的专业健走区、社区读书会的银发学员、各自媒体平台活跃着一大批60后、70后写作者,用VR钓鱼的时髦爷爷……当社会织就一张“爱好安全网”,老年人自会从“抱团求生”走向“各自精彩”。毕竟,真正的老有所乐,不在百人同行的声势浩大,而在于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微光。

图片来自免费图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养生   横行霸道   老年人   健康   集体   老人   银发   法不责众   丹麦   南京   规则   图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