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靠AI赚疯!小厂3小时做游戏赚12万?真游戏市场却只能聊天

今年Steam游戏市场突然炸了锅,

使用生成式AI的游戏数量直接翻了8倍,预计全年新游中每5款就有1款带着AI标签,

这波增长有多猛?去年整个行业还在小心翼翼试水,今年大厂们已经把AI当成标配了,

腾讯砸钱搞双引擎,网易疯狂升级NPC智能,连个人开发者都能靠AI工具3小时做出一款游戏。

市场规模更夸张,从14亿美元起步,9年后要冲到111亿,年增长率25.6%。

游戏行业这次真的变天了。

AI原生游戏

市面上号称AI游戏的产品一抓一大把,真正算得上AI原生的却少得可怜,

什么叫AI原生?不是简单地给NPC加个对话系统,也不是用AI画几张原画就完事。

真正的AI原生游戏,每一帧画面、每句台词、每个剧情分支都是AI实时生成的,拔掉AI整个游戏就塌了。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带队搞的《Whispers from the Star》就是典型代表。

今年8月上线后,玩家和AI少女Stella的所有互动全靠大模型撑着,没有预设剧本、没有固定结局。

游戏刚发布时好评率冲到93%,许多海外玩家直呼震撼,可没过多久风向就变了,好评率一路跌到86%。

问题出在哪?说白了就是玩法太单一。

有玩家吐槽"除了跟AI聊天啥也干不了","画面确实精美,核心就是个套壳Character AI"。

这话虽然刺耳,确实戳中了要害。当你把对话系统拿掉,整个游戏就没啥可玩的了。

另一款被吹捧的《1001 Nights》也一样,被硬核玩家批评"更像互动故事生成器,创意大于游戏性"。

更麻烦的是,AI原生游戏把创作权交给玩家后,门槛反倒抬高了。

传统游戏你只需要点点鼠标选选项,AI游戏要求你主动表达、主动创造。

结果不少人玩《AI2U》和《Whispers》时发现,剧情经常散得没边,AI动不动就失忆,对话三句两句就跑偏。

太自由也是一种负担。

国内拿到两轮以上融资、业务标签带"AI+游戏"的公司有42家,真正把AI做成核心玩法的不到10家。

有些从业者更直接,认为现在大部分所谓AI游戏,本质上是用AIGC逻辑做内容平台,根本不是游戏。

这话确实有点狠,可也不是全无道理。

大厂怎么赚到真金白银的

AI原生游戏虽然还在摸索,大厂们早就通过AI技术闷声发大财了,

腾讯第二季度游戏收入国内涨17%、海外涨35%,财报里明确提到"AI工具加速内容制作、AI驱动营销提升用户参与度"。

虽没公布AI贡献了多少收入,这个增速已经说明一切。

三七互娱去年营收174亿、净利润26亿,AI让美术效率提升80%、广告素材生成占比超70%。

网易《逆水寒》手游更狠,今年2月上线了全球首个接入DeepSeek的AI NPC"沈秋索"。

这款游戏先后接入了阿里通义、百度文心、MiniMax、Kimi、豆包等五大国产模型,还搞了个"AI大模型竞技场"让玩家盲测对比不同模型的表现。

这招玩得够野,直接把游戏变成了AI能力展示平台。

腾讯的《三角洲行动》7月月均DAU破2000万,成了当月流水前三。

游戏里的AI系统能动态调整物资刷新率和黑市价格,稀有装备"大红"的出现概率跟玩家活跃度挂钩,精准刺激付费欲望。


还有个骚操作——用AI分析电竞数据生成职业选手同款皮肤,首周销售额就破千万。

《和平精英》第二季度平均DAU同比涨30%,把DeepSeek接入虚拟角色"吉利"后,内购增长也跟着起飞。

这些数据背后藏着一个信号:AI已经从辅助工具变成收入引擎。

个人开发者也能靠AI逆袭了。荷兰开发者Pieter Levels用Cursor和Grok-3,3小时开发出飞行模拟游戏《Fly Pieter》,9天赚了12-28万人民币。

金额不算大,这个速度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零开发成本让小团队具备了挑战巨头的可能。

根据开源证券预测,2027年AI原生游戏收入规模将超300亿元。

市场上会冒出3到5家市值500亿以上的平台公司,或者10家以上市值百亿的垂直龙头。

蛋糕已经摆在桌上了,就看谁能真正吃到嘴里。

AI到底改了游戏哪些命

伽马数据报告显示,超99%的受访公司已经引入AI技术,近六成头部厂商构建了AI生产管线。

游戏行业一直被人力密集、周期长、成本高这三座大山压着,AI正在把这些大山一座座搬走。

美术环节的提效最明显。《逆水寒》手游引入AI捏脸系统后,角色定制时间从几小时缩到几秒,场景设计效率提升70%,动画产能提效30%-300%。

三七互娱的图灵中台在角色原画环节节省60%-80%工时,制作发行素材也能提效20%以上。

网龙去年美术制作中心的AI使用率从14%飙到58%,人工工时成本直接省了300%以上。

编程环节也没落下。网易伏羲的AI代码生成工具在部分场景提升开发效率50%,逻辑质量达到专家级。

腾讯《王者荣耀》的"绝悟"AI系统通过强化学习训练,让400个角色的大规模训练成本大幅下降。

Unity游戏报告显示,37%的开发者用AI加速代码编写,36%的开发者用AI生成美术作品和游戏关卡。

测试环节更夸张。网易伏羲开发的Wuji框架结合演化策略和强化学习,能自动探索游戏空间、发现隐藏BUG,效率提升50%,大幅减少人工测试时间。

最新消息显示,英伟达推出的ACE自主游戏角色技术已被《PUBG》《NARAKA》等多款游戏采用,让游戏中的伙伴、敌人和系统全部实现自主化。

玩法设计也在被重新定义。《逆水寒》手游的"梦境模式"允许玩家与智能NPC共创无限流剧本,AI实时生成剧情分支。

《永劫无间》手游的AI队友基于AOP框架,通过强化学习自主调整战斗策略,优先解决威胁再响应指令。

理想中的AI游戏应该是完全由玩家意图驱动的动态生态,能无限生成、深度共情、自主进化。

这个目标现在还很远,方向已经很清楚了。

蔡浩宇说得对:"AIGC彻底改变游戏研发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

AI游戏这条路还长着呢,玩法深度、内容收敛、商业模式都还在摸索,

可大厂们早就靠AI把钱赚到手了,提效降本、精准运营、创新玩法,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

市场规模摆在那,9年后要冲到111亿美元,

谁能率先跑通AI原生游戏的商业闭环,谁就能吃到最大那块蛋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游戏   腾讯   小时   市场   玩家   玩法   开发者   网易   系统   角色   环节   模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