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要求下葬列宁,普京坚决反对:谁也不能动

列宁是苏联的开国领袖,他的名字在俄罗斯历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1924年列宁去世后,他的遗体被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里,成了一个标志性的存在,吸引了无数人来瞻仰。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关于这具遗体到底该怎么办,俄罗斯人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喊着要下葬,有人坚决反对,而普京站出来说了硬话:“谁也不能动!”这事儿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列宁遗体是怎么留下来的

列宁,苏联的创始人,1924年1月21日在莫斯科郊外去世,时年53岁。他一咽气,整个国家都炸了锅,毕竟他是革命的灵魂人物。

政府当时就决定,不能让列宁就这么走了,得把他留下来给后人看。于是,他们把列宁的遗体弄去做了防腐处理,还在红场建了个陵墓,供大家瞻仰。

这事儿可不是没争议。列宁的老婆克鲁普斯卡娅就不同意,她觉得丈夫生前没说过要搞这种永久保存,应该是火化或者下葬。可当时苏联高层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列宁是革命的象征,得有个实打实的东西留在那儿,激励大家继续干革命。最终,政府拍了板,遗体被留了下来。

为了让遗体不烂掉,苏联找了顶尖的科学家,用了最先进的技术。防腐过程花了好几个月,1924年8月1日,列宁的遗体正式对外展示。从那以后,这具遗体就成了苏联的“镇国之宝”,每年都有人排队去看,红场上的列宁墓也成了莫斯科的地标。

你可能会想,把一具遗体保存快100年,这得有多难啊?还真不是吹牛,这活儿技术含量高得吓人。现在负责这事儿的是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他们有一帮专家,天天盯着遗体,生怕出一点差错。

保存遗体的办法听着就挺复杂:定期换防腐液、控制温度湿度、防止细菌滋生,还得时不时修补一下。列宁的遗体躺在那儿,得保持“栩栩如生”的样子,可这哪是容易的事儿。时间一长,遗体自然会老化,皮肤、肌肉都会有变化。据说现在遗体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腐烂,颜色也从当初的粉红色变成了灰褐色,看着有点儿吓人。

这些年,专家们没少折腾,想尽办法让遗体多撑几年。可再怎么弄,时间这东西谁也挡不住,遗体的状态还是在慢慢变差。这也成了后来争议的一个大焦点——到底值不值得花这么多心思保着它?

苏联时期,遗体意味着什么

在苏联那会儿,列宁遗体可不是单纯一具尸体,它的政治和文化意义大得不得了。列宁是革命的化身,他的遗体被当成神圣的东西,象征着共产主义理想。每年十月革命纪念日,红场阅兵都少不了列宁墓的身影,领导人站在那儿,底下是列宁躺着,感觉就像他在默默看着这一切。

那时候,遗体还被用来做宣传。学校里教小孩儿瞻仰列宁,工厂里号召工人学习列宁,遗体成了团结全国的“精神支柱”。对很多人来说,去红场看看列宁,就像朝圣一样,带着敬仰和信仰。

可苏联没了以后,这一切就变了味儿。俄罗斯成了新国家,很多人开始觉得,列宁遗体这东西是不是有点过时了?它到底还代表什么?是该继续供着,还是放手让它入土?这些问题,慢慢浮了上来。

眼下,列宁遗体还在红场躺着,每天陵墓开门,游客都能进去看一眼,不收门票。进去的人有俄罗斯本地的,也有外国来的,大家对这具遗体好奇得很。不过,遗体的状态可没以前那么光鲜了。

有报道说,遗体已经坏得挺厉害了,皮肤脱落、肌肉变形,连专家都觉得修起来越来越费劲。俄罗斯政府每年得花不少钱维护它,具体多少不好说,但肯定是个大数目。光是防腐液、设备,再加上人工费,算下来一年几百万美元跑不了。

问题来了,这么大的开销,值吗?遗体看着不像以前那么“体面”了,还能不能代表什么?这些疑问,成了俄罗斯人吵架的导火索。

下葬列宁的呼声从哪儿来

这几年,俄罗斯社会里要求下葬列宁的声音越来越响。支持下葬的人有自己的道理:

第一,列宁自己好像没想过要被这么供着。据说他生前说过想火化,家人也希望他能入土为安。把遗体摆那儿,跟他的意愿不符。

第二,花钱太多。每年几百万美元砸进去,就为保一具遗体,很多人觉得这钱不如拿去修路、建学校,干点实事儿。

第三,伦理问题。把死人摆出来给人看,总有点不尊重死者的意思。现代社会讲究人权,这么干是不是有点儿不地道?

可反对的人也不少。他们觉得,列宁遗体是历史的一部分,扔了太可惜。它代表着苏联那段岁月,扔了就等于把历史抹掉。还有人说,遗体是俄罗斯的象征,下葬了国家面子上挂不住。

这两种声音在社会上掰扯了好多年,谁也说服不了谁。政治家、宗教团体、老百姓,各有各的说法,吵得热火朝天。

在这场争论里,普京的态度特别引人注目。作为俄罗斯的掌舵人,他不止一次公开表态:列宁遗体不能动,谁想下葬谁就是跟历史过不去。

普京2017年在一次采访里就说过,列宁是俄罗斯历史的大人物,他的遗体留在红场,有特殊的意义。他觉得,现在下葬列宁,会让很多人心里不舒服,尤其是老一辈人,对他们来说,列宁还是个信仰。

2019年,有人又提下葬的事儿,普京还是那句话:“现在不是时候。”他甚至放出狠话:“谁也不能动!”这态度硬得不行,摆明了不想让这事儿在他任上翻篇。

普京为什么这么坚持

普京反对下葬,背后有几层原因。

普京一直强调,俄罗斯得尊重自己的历史,不管好坏。列宁是苏联的开国领袖,遗体是那段历史的活化石。动了它,等于否定了过去,普京觉得这担子他背不起。

俄罗斯这几年对外硬气,对内稳定,普京需要一些象征来撑场面。列宁遗体正好是个现成的符号,能让国家有点“根”。要是下葬了,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觉得国家没底气了。

普京也得顾着老百姓的情绪。俄罗斯有不少人,特别是年纪大的,还对列宁有感情。把遗体埋了,这些人肯定不乐意,可能会闹起来。普京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他这立场看着简单,其实挺复杂,既有历史的包袱,也有现实的算计。

普京这么一锤定音,俄罗斯社会反应两极化。支持他的人觉得,这是在保住国家的尊严和历史,尤其是老一辈人,听到普京说“不能动”,心里挺踏实。

可反对的人就不高兴了。他们觉得普京这是政治操作,把遗体当工具用,根本没考虑列宁的意愿和现实问题。年轻人里不少人觉得,这事儿早该翻篇了,老抱着过去不放,俄罗斯怎么往前走?

这争议还影响了政治风向。普京这么坚持,政府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力度也加大了,列宁墓的维护成了国家项目。可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没消停,隔三差五就有人跳出来喊“下葬”。

列宁遗体的未来,谁也说不准。继续保存吧,技术上越来越难,钱也得不停往里砸。可要下葬,又得面对一大堆反对意见,政府得掂量掂量。

现在看,俄罗斯可能还会保一阵子,毕竟普京还在台上,他态度这么硬,短期内不会有大变动。可长远来说,遗体保存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科学家能修到什么时候?钱能花到什么时候?这些都是问题。

还有一种可能是,政府调整政策,比如少开放几天,或者干脆把遗体挪个地方,弄个博物馆什么的,既省钱又能保住象征意义。不过,这也得看社会能不能接受。

列宁遗体这事儿,吵了这么多年,还没个结果。普京咬死了“不能动”,可社会上的声音五花八门,谁也说服不了谁。这问题不光是遗体怎么办,更是俄罗斯怎么看待自己过去、怎么走向未来的大拷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列宁   遗体   俄罗斯   苏联   红场   国家   莫斯科   政府   象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