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逼国家忍不住出手,李梓萌太无辜,但何止她一人受害

能进入央视的主持人,可都是有极强功底的,在众多央视主持人中,总有那么几名主持人的声音仍在人们心中萦绕。

他们大多被誉为名嘴,比如赵忠祥、倪萍、肖晓琳、康辉、撒贝宁、董卿、朱军等等。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人有人退休、有人转事业、有人仍在主持,可在今年2月,有人却发现,央视著名主持人李梓萌竟然在带货推销一款“深海多烯鱼油”?

只不过,画面中的“李梓萌”以及声音并不是真正的李梓萌,而是被AI合成的AI人,这是怎么回事?

“假发姐姐”

今年九三阅兵期间,李梓萌身着笔挺的红色西装,神采飞扬地站在天安门前,为亿万观众在现场解说阅兵仪式。

只不过,人们发现,李梓萌和新闻中的形象完全不同,不少人直呼,原来李梓萌真的就是女神啊。

原来,2006年,29岁的李梓萌进入央视新闻联播后,许多人觉得她的外貌显得太年轻,和《新闻联播》的严肃氛围不匹配。

为了适应这个角色,李梓萌做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决定——戴假发,假发不仅改变了她的外观,也帮助她更好地融入新闻节目的形象。

从此之后,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李梓萌都会按时戴上假发,在主持台上,假发成了她与“成熟稳重”形象之间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变,成功让她在观众眼中更符合新闻节目的需求,同时也带给观众一种更为严谨的印象。

但假发背后的故事并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改变,李梓萌每天早上四点钟准时到达工作岗位,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努力工作,保证节目质量。

她一度创下单年主持158期节目的纪录,充分体现了她对工作的敬业和付出,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假发成了她日复一日、早出晚归的象征。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梓萌的形象越来越固定在人们的眼中,观众习惯了看到她戴假发的模样,假发几乎成了她的“职业符号”。

可以说,李梓萌的形象已经是公众认可的新闻主播代表,凭借多年职业积累的专业形象,她在观众心中拥有一定的信任度。

但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李梓萌的形象逐渐被控制不住,最终成了技术滥用的受害者,这是怎么回事?

AI技术与形象的彻底劫持

原来,就在今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举报,消费者指出某品牌推销的一种号称能够“缓解头晕手麻、改善记忆”的鱼油产品涉嫌虚假宣传。

监管局很快就进入了消费者所述的直播间,可监管局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在“带货”宣传产品的人,竟然是央视主持人李梓萌。

而该账号更是拥有八十多万的粉丝,可监管局却发现,眼前这位正在带货的“李梓萌”,并非是“真人”。

有时候会出现声画不同步,而且动作还一模一样,通过初步分析,监管人员认定这个主播根本不是李梓萌本人,而是由AI技术合成出来的假冒形象。

不法分子通过盗用李梓萌的肖像和声音,创造了一个完全虚假的“李梓萌”形象来进行诈骗。

这样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她的肖像权,还对她数十年辛苦积累的职业声誉和公众信任进行了严重打击,更可怕的是,李梓萌对此一无所知,她的形象被当作工具,用来欺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而监管部门还发现,所谓的“缓解头晕手麻、改善记忆”的鱼油产品其实就是普通的糖果,没有任何作用。

除了李梓萌外,还有很多知名人物都曾受到AI的困扰,事实上,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AI诈骗这种新型诈骗方式。

而骗子会利用家人的形象、虚假信息等,以骗取受害者的金钱、个人信息或其他利益的行为。

相较于传统诈骗,AI 诈骗具有高度仿真、传播速度快、跨地域等特点,导致受害者更难辨别真伪。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李梓萌个人的悲剧,它反映了当前社会中的一个广泛问题:AI技术的滥用给每个人的个人形象和隐私带来了严重威胁。

AI技术本应是提高生产力和效率的工具,但如今它在不法分子手中却变成了一种极其高效的诈骗工具。

随着这类事件越来越频繁,社会和国家逐渐开始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保护个人的形象和权益。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个人形象和隐私安全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数字环境,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份和形象,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娱乐   太子   无辜   出手   国家   形象   假发   技术   鱼油   观众   消费者   节目   受害者   发现   不法分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