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说一个蛮有意思的事情,最近频繁被大家吐槽的“老登经济”的代表-“飞天茅台”居然涨价了!
好家伙,就在眼下这个中秋国庆双节前夕,这一消息像一阵风似的传遍酒圈。当其他白酒品牌还在为去库存发愁时,飞天茅台却逆势上扬,原箱价从9月24日的1800元跳至1810元,散瓶也从1780元涨至1790元。我估计经销商们都快激动的哭了。
一边是行业寒冬里经销商喊冷,一边是茅台悄咪咪“涨价去库存”——这瓶酒里装的,到底是消费复苏的暖流,还是资本博弈的迷魂汤?
这事儿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我作为一个财经博主,可得给你们好好分析分析,这波茅台涨价到底是行业反转?还只是昙花一现?
茅台这次的涨价,可不是空穴来风。走进北京朝阳区的烟酒店,老板们会告诉你:“飞天基本到货就能卖掉,现在稳在1900元以上了!” 甚至有西城区的商家坦言库存告急,终端成交价逼近2000元,还得不停调货。这波操作背后,是“双节经济”的精准发力:中秋送礼、国庆宴请,高端白酒刚需爆发,而茅台作为面子消费的“硬通货”,自然成了首选。
但更深层的原因,藏在茅台的“控量稳价”策略里。当其他酒企拼命压货时,茅台却悄悄收紧渠道——部分直营店暂停单瓶销售,要求整箱购买;通过调节供给,硬生生托住了价格底盘。更绝的是,茅台近年力推的“三转型”(瞄准新商务人群、拓展消费场景、转向生活方式营销),成功吸引了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客户。这些“新钱”人群的涌入,让茅台从“老派宴饮”变身“新贵社交货币”,需求基底更扎实了。
茅台涨价,资本市场最先嗅到味道。虽然近期白酒板块整体低迷(申万食品饮料指数本周跌2.61%),但茅台凭借每天净赚2.5亿元的现金流、股息率超4.4%的底气,成了资金避风港。机构报告直接点题:“茅台动销改善,引领行业回暖信号”——这话翻译成人话就是:如果茅台都卖不动,其他酒企更没戏;但现在茅台能涨价,说明消费韧性还在。
不过,投资者得擦亮眼睛。茅台自己也在“换挡”:上半年营收增速9.16%,是十年来首次个位数增长。高增长时代结束,但高利润模式依然稳固——高端酒收入占比83%,这让茅台在行业调整期更像一个“慢牛”,而非“快马”。对于相关股票,短期看双节动销数据(9月动销预计同比转正),长期则要看其海外扩张(上半年海外收入涨31%)和直销渠道(“i茅台”贡献107亿元)能否持续输血。
“茅台涨价,是不是意味着白酒寒冬结束了?”作为一个财经博主,我只能告诉你,答案可能要让乐观者失望了。当前行业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库存周转天数高达900天,58.1%的经销商库存增加,规上企业数量一年减少100多家。就连茅台的老对手五粮液,也陷入二季度净利润下滑7.58%的窘境。茅台的火,暖不了全行业的冷。
但寒冬里确实有了新变化:消费结构正在“洗牌”。家庭聚会(49.11%)和朋友聚餐(48%)已超越商务宴请(42%),成为白酒主力场景;而100-300元价格带取代高端酒,成了动销最快的区间。这意味着,酒企们不得不放下身段“抢群众”——五粮液推29度低度酒,泸州老窖研发出28度“国窖1573”,就连茅台也靠冰淇淋、酱香拿铁试探年轻人。行业从“躺赢”转向“硬拼”,反而可能逼出真正的好公司。
当茅台在1900元的价格线上“跳舞”,它其实在演示一个道理:穿越周期不靠运气,靠的是“稀缺性+控盘力”。对于行业而言,寒冬未必结束,但转型已加速——酒企要么学茅台做深护城河,要么学汾酒搞全国化,要么学郎卡位大众价格带。
最后抛个问题给各位:如果茅台是白酒行业的“温度计”,那在你看来,当下这轮涨价,量的是消费回暖的体温,还是资本泡沫的虚火?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用你的“投资逻辑”辩论一下,哈哈。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