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叮嘱火了:孩子你可以玩游戏,但一定不要被游戏设计了

文/兰妈谈育儿

医院里,一个16岁男孩,正低着头打游戏,半小时,一小时,从来就没有抬头看一眼

直到,奶奶输液的药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了,输液管里也回了很多血,同病房的其他陪护人看到才提醒着说:“这孩子怎么看的,你奶奶药早都打完了,都不知道看一眼,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游戏”

一瞬间,熟睡的奶奶被惊醒

护士姐姐赶到后,看到那一幕也跟着批评男孩不负责

可奶奶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小孩子贪玩,忘记了”

随后一段时间,手机没电了,奶奶看着男孩着急的模样,又开始满屋借充电器,就为了孩子能一直玩上手机

而私底下,大家也都给这位奶奶起了一个绰号:“护犊子”

是呀,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实际上所投射的恰恰就是家长身上问题

如果孩子刚开始沉迷手机就能帮其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观念,那孩子又怎会把手机当成唯一呢

还认识一位妈妈,她在教育方面总是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感

特别是面对孩子沉迷游戏的叛逆阶段,其他家长都焦躁的恨不得天天把孩子揍一顿,每天关于“不能玩手机”的唠叨也是挂在嘴边叮咛

这位妈妈呢,就不同了,她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批评孩子贪玩手机,更没有大道理连篇地数列玩手机的弊端

只听到,她在透过儿子身上问题时,只是轻言细语地叮嘱着说:“孩子,你可以玩游戏,压力大的时候也可以帮你缓解焦虑,可是咱可不能被游戏给设计了呀”

此话一出,儿子立马满脸疑问,也竖起耳朵对妈妈说:“怎么会,游戏怎么可能会把我给设计了呢”

妈妈不紧不慢地解释说:

“那你知道为什么游戏一玩就舍不得放下了吗?就是因为游戏设计师能洞悉人的心理弱点,专门利用你的好胜心,给你不断闯关获取奖励的诱惑,以至于让你在虚拟的成就感中不断上瘾,直到你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成绩,不服老师,也不服家长的管教,成为一个谁管你、你就看谁不顺眼的纨绔子弟”

“所以呀,游戏可以玩,但一定要保持理智:我随时可以玩你,但你休想控制我的思想,我也随时都可以关机让你消失…”

果然,在妈妈”与众不同”的调解方式下,儿子时刻都保持高度自律感,说好了玩30分钟手机,哪怕当时正处于激烈的战斗中,他也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手机说放就放、游戏说不玩也就不玩了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胜负心激发,孩子的人性弱点既然是“怕输”,那就让孩子把玩游戏当成一种挑战目标

第一次,说好了玩30分钟,到点就放下手机了,那种“我赢了,手机控制不了我”的成就感,就好比是打怪兽赢得了丰厚奖励一般

等到了第二次、第三次之后,游戏也就慢慢没有那么重要了

当然了,为了阻止孩子被游戏“设计”这件事发挥出更好的实用价值,我们在叮嘱孩子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一些小策略

比如,以下几个小细节处理,就可以让孩子慢慢就淡化了对游戏的沉迷与执着

01

舍得“用”孩子

孩子有事情可做,自然就没空想游戏了

以前,总是听人说:“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了,就能明白为人父母的不容易

可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妈妈时,我反而更不明白他们了,为人父母的心情,基本上就一愿平安健康、再愿幸福安乐了

而兰妈身边太多的爸爸妈妈们,要么拿“以前没读出来的书”来要求自己的儿女金榜题名,要么就是天天盯着孩子看,不是批评习惯不好、就是吐槽能力不足

然而,当机会来了,摆在孩子跟前时,可能又会诛人心地反问一句“你行吗”、“还是算了吧,别闯祸了”

兰妈身边就有一个男孩,从小留守在家,爸爸妈妈常年外出打工,家里面只留了一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奶奶

为了让儿子将来能有出息,妈妈每个月都给儿子报名了昂贵的辅导班,每年光补课费用就高达2万多,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压力负担

本以为有钱、有专业的老师去教课,一切都是高枕无忧了

没想到,孩子读初一后彻底放飞自我了,课不上、书不读,回家后作业也根本就不写

奶奶在家管不住,学校老师天天给妈妈打电话

有那么好几次,妈妈甚至都开始说丧气话:“不管他了,爱学不学,反正以后受罪的是他,也不是我们”

事实上,妈妈嘴上说着气话,行动上又各种哄着儿子学习,一边崩溃暴躁,一边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哄孩子

看到那一幕,兰妈只觉得累,再看,又觉得更累了

事实上,当代年轻父母养孩子之所以会感觉到累,主要原因就在于“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只需要管好学习,其它的所有事情都和孩子无关,也不会让孩子碰一下

就像有些小朋友小的时候喜欢洗碗、洗衣服、扫地,很多孩子就会觉得“你需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它事情和你都没关系”,还有些家长会直接批评说:“我看你就是想偷懒玩水,天天不好好学习”

于是,本来就枯燥的学习,再加上平白无故的批评打击,就会让孩子的心态更加崩溃,孩子内心也会产生“学习学不好,现在连干家务也干不好”的自卑心理

所以,好的教育引导就是:没事,学习学不好,孩子干活干得棒呀,总有一项是他们发光发彩的地方

特别是孩子厌倦学习、沉迷手机游戏的时候,没事就多喊孩子帮忙干干活,适当再给孩子一些承诺和好处吸引他们参与体力劳作

时间久了,当孩子有事情可做,有比玩游戏还有意义的事情可做时,游戏自然就会没有时间去思考了

02

懂得“夸”孩子

赞美越细节越好,孩子听了成就感爆棚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普通人,那些过目不忘、成绩出色的风云人物,不过是人群里基因出色的小概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普通才是常态

如果我们能悟懂这一点,那孩子的成长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放学路上,经常看到一对亲子关系特别好的母女,每次妈妈接到女儿时,女儿都会亲昵地挽着她胳膊,她也会很自然地把手搭在女儿的肩膀上

一路上,两个人回家也是有说有笑,相处得跟哥们闺蜜一样自然又亲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女孩聊几句才发现,她对自己妈妈的评价也特别高,不管是性格脾气上、还是形象外貌上,女儿对妈妈的评价永远都是“最好”、“优秀”、“很棒”的字眼

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那么乐观,什么时候看到都是乐呵呵的阳光灿烂”

女孩却对我说:

“因为我家里有个阳光般的妈妈,不管我做了什么事情她都不会批评骂我,总是会找到我优点进行鼓励,最后才引出缺点让我思考,这种渐变性的沟通方式也让我感觉不到自己身上有缺点就会自卑、不悦”

是呀,缺点都是家长眼中形成的打击结果

我们家长要做的,更应该是善于发现,特别是孩子身上有缺点的时候心态最为敏感,此时多进行细节方面的认可和鼓励,孩子才能发挥出你意想不到的改变与惊喜

比如,孩子整日沉迷手机游戏时,你把批评、唠叨、还有打压的话,统统都改成“家里有儿子(女儿)到底是不一样的,他们那么贪玩,喜欢手机,可是一看到我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扔下手机,跑来给我帮忙,多棒呀”

如此,等到你再对孩子说“能不能帮我…”时,孩子在细节感赞美下就会成就感爆棚,也不会只抱着手机说“关我什么事”的态度了

03

善于对孩子“示弱”

孩子拥有强者心态,游戏的执念就会消失

所有的摆烂、颓废、还有叛逆,本质上都不过是孩子自卑过后的心理状态,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更弱小的渴望得到一丝回应和认可

此时,游戏恰恰就成为了孩子的救赎,哪怕是虚拟世界,他们也心甘情愿深陷其中不愿意清醒,而游戏中的每一次闯关,也会带给孩子前所未有的成就与虚荣感

有一个男孩,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妈妈知道后费尽脑汁让孩子戒瘾,可试过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孩子还反而摆烂地说:“反正你也看不起我,我就这样了,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就那样,当亲子关系僵持一段时间,母子俩谁也不肯认输,谁也不肯先低头时,妈妈才渐渐意识到: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讲究方式

也就是从那以后,妈妈不再天天对儿子说:“天天玩手机,都玩废了”的话

而是换一种高级的“聊天”方式对丈夫说:“哎呀,老公,快看,咱家是不是祖坟冒青烟了,瞧瞧你儿子多优秀呀,难度那么大的游戏说闯关就闯关,就这智商,将来都可以当游戏设计师了”

一番话下来,儿子也一反常态地停下手中的游戏,抬头看了看妈妈,然后说了句“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吗”

妈妈一听,立马拍拍儿子的肩膀说:

“当然可以了,不过,游戏设计师也是属于一种高级的心理老师,要不然怎么会能洞悉人心,设计出环环相扣,把人迷恋住的游戏呢,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人性的虚荣和好胜弱点,如果你想当游戏设计师,那必须要先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老师,自己不会被游戏控制住,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呀”

这就是所谓的强者思维,告诉孩子“你可以”、“没问题的”,再给孩子灌输更多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等到孩子拥有强者思维了,他们就会朝着这个强者思维的路去努力前进,直到让自己成长得更优秀

所以,时间从来不会说谎,和孩子讲话的时候也永远不要妄想几句大道理的话,就可以改变孩子的态度

否则,这和游戏的设计心理有什么区别呢?游戏至少还有很多诱惑在吸引着孩子,父母的大道理有什么呢?有的只不过是一次次让孩子厌恶的反感罢了

我们家长要做的,也是想办法超越游戏,成为比游戏还有吸引力的兴趣

比如,孩子需要的是认可和成就感,那我们就做一个对孩子“示弱”的家长,孩子不会时我们比孩子还不会,让孩子成为我们的精神向导、行动上的指导老师,并时不时地多说一些“请求孩子帮忙”的话

直到孩子真正拥有强者心态了,强者思维就会让他们对未来有着更多的强者规划,而不是让一部冰冷的手机工具操控着思维、设计着心态,戒掉手机、戒掉游戏、也是美好人生的真正开始

那么,关于淡化孩子对游戏的执着与沉迷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育儿   妈妈   孩子   游戏   手机   儿子   强者   奶奶   家长   批评   成就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