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莫迪还在想方设法讨好特朗普,甚至考虑暂停买俄罗斯石油来示好。
哪知道,印度外交部现在直接发声明骂美国"胡说八道",还明确表态要继续买俄油,这变脸速度堪比川剧。
印度这是学会了谁的强硬套路?莫迪这次硬刚能成功吗?
作者-阳
深夜23点17分发声明,这时间点就很说明问题,印度外交部那份声明的措辞之激烈,在印度外交史上都很少见,当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门开始用"胡说八道"这样的词汇回应超级大国时,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愤怒,更是一种根本性的立场转变。
事情要从8月4日说起,特朗普再次在社交平台开炮,这次他不仅指责印度"援助俄罗斯",还威胁征收500%的惩罚性关税,说实话,这个数字听起来就像是在开玩笑,但对印度来说可不是闹着玩的,印度每年对美出口额达到432亿美元,如果真的被征收如此高额关税,后果不堪设想。
更让人愤怒的是,特朗普还给印度经济贴上了"死亡经济"的标签,这话对于一向自诩"世界第三极"的莫迪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要知道,印度可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GDP增速还保持在6%以上。
被美国这样羞辱,莫迪这张老脸往哪儿搁?于是,那份措辞激烈的声明就在深夜出炉了,印度外交部不仅反驳了美方指控,还直接掀了欧美的老底。
2024年上半年,欧盟与俄罗斯贸易额高达675亿欧元,仅液化天然气就达到1650万吨,比2022年还要多,这数据一出来,欧洲那些指责印度的国家立马就哑火了,印度这是在说:你们能做的事,凭什么到了我这就成了"援俄"?
美国也没能幸免,印度直接点名美国还在从俄罗斯进口核工业原料,这番揭短打脸,让白宫颜面尽失,特朗普的"道义制高点"瞬间轰然倒塌,印度这次是真的怒了,从软绵绵的外交辞令到直接开骂,态度转变之大让人刮目相看。
莫迪心里其实一直有个中国情结,同样是14亿人口的大国,凭啥中国能让特朗普吃瘪,印度却只能受气?这种巨大的落差,对莫迪来说简直是心理折磨,回想当年中美贸易战,中国的应对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中国没有一味妥协,而是雷厉风行地进行反制。
从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到提高关税,再到推动自主研发,一套组合拳打得特朗普措手不及,最关键的是,中国始终保持"说一不二"的态度,这让美方明白,想让中国屈服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回到谈判桌。
莫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印度为什么就做不到呢?问题出在哪?说白了,还是实力不够硬,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这是硬刚的底气。
印度虽然GDP排第五,但制造业基础还是太薄弱,印度制造虽然喊得响,但质量和规模跟中国制造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不过,这次印度学会了中国的一招:用数据说话。
中国当年反击美方指控时,也是拿出详实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印度这次照葫芦画瓢,直接亮出了欧盟贸易数据,这招确实管用,数据面前,美方的指控显得苍白无力。
莫迪还学会了中国的另一招:统一战线,中国当年通过"一带一路"和多边合作,获得了不少国家的支持,印度现在也在加强与俄罗斯、中国的沟通,试图建立反制美国的统一阵线,从这个角度看,莫迪确实是个好学生,但问题是,学会了招式,内功够不够深厚呢?
说是要学中国,但印度真的有这个实力吗?咱们来算算账,看看印度的反击能力到底如何,首先看经济实力,中国GDP是17.7万亿美元,印度只有3.7万亿美元,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是将近5倍的差距。
再看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30%,印度只有3%,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有足够的产业链来支撑反制措施,美国离不开中国制造,这是中国敢于硬刚的根本原因。
印度呢?虽然在IT服务和制药方面有优势,但影响力还是有限的,不过,印度也不是完全没有筹码,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每年的能源采购可是个大生意。
印度宣布继续从俄罗斯买油,这对美方的制裁效果确实是个打击,而且,印度还有一张王牌:14亿人口的大市场。
美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可不少,苹果、谷歌、亚马逊都把印度当成重要增长市场,如果印度真的翻脸,这些企业的损失也不小。
印度已经开始行动了,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2%的数字税,别小看这2%,对于动辄几百亿美元营收的科技公司来说,这可是不小的负担,印度还在WTO提交文件,计划对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涉及金额76亿美元,虽然比不上中国当年的反制规模,但也不容小觑,更聪明的是,印度选择的反制目标很精准,鹰嘴豆、坚果这些农产品,直指美国农业州,也就是特朗普的票仓。
这一招学得很到位,知道打蛇要打七寸,但说实话,印度的反击能力跟中国比,还是有不小差距,中国当年能让美国吃瘪,靠的不仅是市场规模,更是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印度在这两方面,路还很长。
别小看印度这次的转变,影响可能比想象中大得多,这不仅仅是美印双边关系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际秩序的重构。
想想看,印度可不是什么小国,而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如果连印度都开始对美国说"不",其他中等强国会怎么想?土耳其、巴西、南非这些国家,是不是也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对美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一个国家的成功反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更关键的是,印度的转变正在推动一个新的多极化联盟的形成,中俄印三方对话机制重新启动,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三个国家占全球GDP的24%,能源消费量的35%。
如果形成"能源-经济防御圈",足以抗衡西方体系,对美国来说,这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特朗普原本以为可以像对待日韩那样,用关税大棒让印度屈服,哪知道印度不仅没有退缩,反而选择了硬刚,这种转变让更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的"规则"。
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长远来看,印度这次的反击可能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
它标志着单极世界向多极世界的加速转变,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霸权地位。
未来几年,美印之间的博弈可能会更加激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超独霸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更加平衡、更加多元的世界秩序。
在这个新秩序中,中等强国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它们不再是大国博弈的被动棋子,而是具有主动选择权的重要力量。
印度的这次转变,为其他中等强国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它告诉大家:面对霸权,有时候硬刚比妥协更有效,问题是,印度能否真正走通这条路,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至少,它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印度这次算是给其他中等强国上了一课:面对霸权,有时候硬刚比妥协更有效。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说"不",美国的霸权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你认为莫迪这套从中国学来的反击组合拳,真的能让特朗普服软吗?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