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招标数据,能不能透点?随便一点就行,该给的钱,一分不少。”
叶某这句“顺嘴”的试探甩出来,坐在对面的成某,只沉默了几秒钟。
然后,他点了点头。
2017年,叶某,一个受雇于境外某有色金属企业的代表,打着“商业交流”的幌子,踏进中国一家大型稀土企业。
接待他的人,是副总裁成某,位高权重、手握核心机密。
饭桌上套家常,酒局里聊理想,感情迅速升温。没多久,叶某开始“试探”:“你们公司的数据,有没有啥可参考的?”
成某原本犹豫。但对方给得实在太多——一句“决不让你吃亏”,兑现的是成捆的美元和承诺不尽的好处。
从最初的行业数据、到稀土收储的机密情报,再到完整的投标结果,在多达7次的交易中,成某一口气出卖了国家7项绝密资料。
回报呢?51万美元,大部分通过离岸账户转移到其海外家属手中。
最终结果呢?
2023年11月,法院裁定:叶某获刑11年,成某判11年半,罚金+财产共有90万人民币。
重判之外,真正沉重的是背后国家战略的撕裂——稀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中国霸占全球出口链的王牌。
别小看“土”这个字,它指的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广泛用于:一架F-35战机,要用掉400多公斤稀土;一艘核潜艇,得装上吨级稀土;一辆新能源车,需要2.5公斤高性能磁体;就连iPhone,也离不开稀土。
而全球17种稀土金属,中国可以“一网打尽”地提供所有种类,储量全球第一,占全球一半。
这就是底气。这也是别人想挖走的家底。
问题远比叶某、成某两人深得多。
你知道2024年12月到2025年4月,美国非法获得了3800多吨中国稀土吗?
这比前三年加起来还多。
问题是:中国不是已经收紧出口了吗?这哪来的“货”?
有人把稀土粉末藏进瓷砖、洗发水瓶、塑料模特里,甚至做成零部件,“伪装”成工业配件混出境。
举报这些非法流入稀土的,竟然是美国本土企业自己!
原因太简单:在中国限出口后,美国稀土企业眼看能大发一笔财,结果黑市突然冒出一堆“廉价中国货”,利润全没了。
这些美国公司急了,干脆把“同行”实名举报给中国海关。
成某不是唯一的危害
2024年4月《焦点访谈》披露的另一起案例:
一个农业公司总经理朱某,偷偷将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稻“亲本种子”卖给国外。
什么概念?这不仅是几十年的科研心血;更可能是中国农业的技术牌被拱手让人;留给中国的,是被反制、被仿制、农业失去主动权的高度风险。
更极端的,还有部委干部张向斌,中了“美人计”,被策反,甚至有了两个私生子。最终被判死刑。
还有国企驻外人员耿某,被威胁亲属生命,交出了50多份军工机密,终身监禁。
这些案例,再一次证明:间谍从不挑食,钱、色、情、命,招招都用;但人,只要心贪,分分钟能沦陷。
好在,如今我们不再是明清之际的手软朝廷。
稀土,成了战略武器,中国动了真格的:纳米“电子标签”——每克稀土矿石都有“身份证”;紫外线一扫,原产地、批次、归类信息一清二楚;偷卖不仅是走私罪,更可能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最高可判死刑!
多部门协同作战:商务部、公安、国安、海关、最高法、最高检协调联动。
不是简单执法,是系统布局。
稀土之争,本质是未来科技主权之争,是我们在汽车、芯片、风电、新能源等未来高科技领域,能否拥有底牌和定价权的问题。
稀土若失,不就等于将我们的发动机、计算机、大飞机的脉门交给别人?
历史已证明这一点:1927年北大助教丁道衡,月夜采样保护矿标;1970年代,日本拿钢铁换稀土渣,周总理一句“坚决不换”保住了全局;稀土之父徐光宪,一个“手摇漏斗”,把中国技术拉到世界第一。
他们守下的,不只是资源,而是战略、是科技命运、是国家未来。
哪怕一颗米、一抔矿,在关键时刻,都是护国利器。
所以,走私者是贼,更是叛徒。
他们不是“贪图小利”,而是为敌送弹药、为敌造战甲。
他们助长的,不是黑市,而是黑手。
他们松动的,不是文件机密,而是国家力量的根基。
好在,如今的中国,没有再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自己种出了“亲本稻”、炼出了“稀土心”、盖起了“风电场”、造出了“新能源舰队”。
我们终于能对世界说:这,是中国的资源,也是中国的权利;别碰,更别偷。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