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起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后,黄仁勋终于公开回应了。
这个芯片领域巨头公司可能要从此退出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美媒表态,特朗普让美国失去了对中国的唯一优势。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9月17日,黄仁勋跟着特朗普访问英国。
刚下飞机就被记者团团围住,大家都想知道英伟达在中国的处境。
面对镜头,这位一向精明的CEO罕见地流露出情绪。
直言对中国的反垄断调查“深感失望”,称英伟达在中国做了几十年生意,最近几年却像坐过山车。
更糟糕的是,因为调查的关系,他现在去中国很多地方都受限,生意都没法正常做了。
紧接着,就有外媒曝出更关键的消息:中国已经通知阿里、腾讯等大客户暂停采购英伟达产品,连已经签好的订单都可能作废。
消息一出,“英伟达要撤出中国”的说法满天飞。
不过熟悉黄仁勋的人都知道,他的态度里藏着矛盾。
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毕竟中国市场每年给英伟达带来170亿美元收入,占总销售额的13%,这块肥肉谁都不想丢。
可另一方面,他又反复强调“生意绕不开中美贸易谈判的大框架”。
甚至放话“就算特朗普当面问,我也支持美国解决地缘政治问题”。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背后其实是英伟达难以言说的“软肋”。
其技术生态,比如大家熟知的CUDA生态,还有研发所需的政策支持,都依赖美国政府。
要是得罪了华盛顿,公司的根基可能都不稳。
所以在中美之间,黄仁勋只能把天平偏向美国,说白了就是在表忠心。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中国为啥会突然对英伟达下狠手?
其实中国这次对英伟达采取行动,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2020年,英伟达收购迈络思科技时,中国监管部门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求:
不能搞强制捆绑销售那一套,而且得保证后续的技术支持不中断。
可这几年下来,英伟达的做法却没兑现当初的承诺。
动不动就拿美国的禁令当借口,各种GPU产品说停供就停供,把之前的约定抛到了脑后。
2025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投入9个月时间进行彻查,最终确认英伟达违反相关规定。
更为严峻的是,早在同年7月,国家网信办就曾主动约谈该企业,要求就H20芯片是否存在“后门安全隐患”一事给出明确答复。
这两件事叠加,让英伟达在华处境越来越难。
黄仁勋所面临的困境,说到底是因为被中美两国的芯片政策夹在了中间。
美国这边,政策像过山车一样反复。
2022年拜登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AI芯片,这相当于直接砍掉了英伟达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到了2025年特朗普上台,政策又变了。
特朗普提出一项特殊要求:英伟达若想获得对华出口芯片的许可,需将在华收入的15%交给美国政府。
为守住中国市场,黄仁勋只能无奈接受。
随后急忙推出H20、RTX6000D等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版”芯片。
可这些芯片的性能打了大幅折扣,其中RTX6000D的表现甚至不如中国本土的芯片方案,国内企业自然不愿采购。
这直接导致H20芯片大量堆积在仓库,仅库存损失一项,英伟达就亏了55亿美元。
而在应对美国政策的同时,英伟达还得面对中国市场的压力。
一方面要配合反垄断调查,另一方面还要接受安全审查。
这让原本合作的大客户们都开始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下单。
过去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度高达95%,如今却已降至50%左右。
这个曾经在芯片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巨头,如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英伟达这边还在为中国市场的事愁得团团转,美国国内对特朗普芯片政策的吐槽声已经越来越大了。
2025年9月17号,在华盛顿“AI+DC Summit”峰会上,美国一家AI公司的CEO阿莫迪,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了特朗普的芯片政策。
他说的话特别实在:现在美国能压着中国的,也就剩芯片领域这点主导优势了。
可特朗普倒好,搞出个让企业交利润换出口许可的法子,这不是拿国家未来开玩笑嘛。
阿莫迪这份担心真不是多于的,美国的本意是想靠封锁卡中国芯片的脖子。
没成想反倒把中国自主研发的劲头给逼上来了,跑得比以前还快。
数据最能直观体现这一点,现在全球一半的AI研究人员都在中国。
而且中国企业也没光说不练,真拿出了硬东西。
比如9月在上海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就明明白白说了昇腾芯片的规划:
2026年要出昇腾950PR和950DT,2027年推昇腾960,到2028年还会有昇腾970出来。
另外华为还秀了算力集群的实力,新出的Atlas950和Atlas960SuperPoD,能支持好几千张昇腾卡组超节点,甚至能搭出50万卡规模的集群。
华为宣称性能已经超越英伟达,虽然有些夸大,但进步确实明显。
不止华为,寒武纪、壁仞科技等其他芯片企业也在发力。
在AI推理等特定场景,国产芯片已经能部分替代英伟达产品。
美国想通过技术垄断卡住中国的如意算盘,看来要落空了。
现在,英伟达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关乎未来。
如果继续在美国框架内妥协,推出缩水芯片、上缴利润,中国市场份额会继续下滑。
如果彻底退出中国市场,每年170亿美元的营收就没了,而且想再回来几乎不可能。
英伟达的困境,也是众多跨国科技企业的写照。
这些企业大多依赖中国市场赚钱,比如半导体领域,中国占全球消费额的一半以上。
可它们的技术生态,像芯片设计软件这些,又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而美国政府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更是让这些企业陷入了两头受气的尴尬境地。
从长远看,美国想靠简单的封锁手段拦住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已经不现实了。
中国会接着啃核心技术这块硬骨头,一步步搭起自己的自主产业生态。
原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是靠全球化分工运转的,现在也慢慢开始朝着区域化重组的方向转变。
这场围绕芯片的较量不会有速胜,更不是简单分个输赢的问题,它会深刻改变全球科技产业的整体格局。
最后谁能在这场竞争里占上风,关键还得看谁能在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和政策平衡这几件事上,走得更稳、更扎实。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被逼到墙角反而激发了创新动力,国产芯片正在加速追赶。
对美国来说,过度政治化的做法可能会失去技术领先的优势。
而对英伟达这样的企业来说,如何在大国博弈中找到生存之道,将是未来几年最大的考验。
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生存,光有技术还不够,更得有应对的智慧。黄仁勋在英国的这番话,与其说是跟外界摊牌,倒不如说是藏不住的无奈。芯片战打到现在,没有真正的赢家。
参考文献:
1.直新闻:《黄仁勋“失望”?外交部这样回应…》2025-09-18
2.辉南臻视:《即使取消限制,中国仍决心拒买美国芯片,黄仁勋直言非常失望,芯片市场格局面临新挑战》2025-09-19
3.观察者网:《美国AI公司CEO阿莫迪急跳脚:芯片是“对华仅存优势”,特朗普却…》2025-09-18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