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中国各大口岸悄然上演。
自动通关通道前,几乎没有中国旅客停留,而旁边的人工柜台前,却排着几百人的长队,这些人肤色各异。
“到中国来旅游,实在是太方便了!中国科技牛!”
9月27日,上海豫园,几位刚刚在“Meet China入境旅游消费数字大屏”上,完成了支付的几位欧美游客开心地说道。
他们轻刷境外银行卡,瞬间完成了老字号套餐的购买。不用兑换不用绑定不用翻译器,轻轻一点就能秒懂秒付!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总数为1916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人数为1364万人。
在泰山,有外国游客在体验穿戴式机器人登山。
深圳地铁站,外国小伙被扫码直升机震撼了,他感觉这是来到了未来世界。
武汉火车站,有印度博主随手拍下高铁停驻在站的场面,拍出了陆地巡航舰的气势。
而这些,正逐渐成为外国人来中国入境游的日常。
曾经,中国的出境游大军,在各国疯狂购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风向似乎发生了变化,中国,已在不知不觉中变身成了全球旅游打卡地。
与其他以旅游经济闻名的国家相比,中国现在的表现如何?
今年上半年,日本接待外国游客约2151万人次,泰国接待1661万人次,韩国仅接待882万人次。
相比之下,中国1916万人次的半年成绩,已超越了泰国,逼近日本,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在社交媒体上一刷,不是重庆挤满了外国人,就是高铁上坐满了外国人,还有景区里排队前后也都是外国人。
就连前几天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官方抖音号,也是一群外国人在跳着搞笑的僵尸舞。更不要说北京御和园的外国格格,和上海外滩的俄罗斯美女们了。
都不知道这些人打哪冒出来的,似乎一夜之间,到处都长满了外国人,而且还有遍地开花的趋势。
但奇怪的是,这么多外国游客涌入,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明显感觉呢?
据网络大数据监测的5G信号,有八成的外国游客,依旧集中在北上广深成都西安杭州重庆。
在这8个城市里,他们集中的区域除了国际机场外,还有老城区、知名景点。如果我们并不常去这些地方,自然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
其次,是文化偏差,我们认知的外国人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欧美人士,但实际上,中国最大的游客来源国是韩国、日本等亚洲邻国。
因为亚裔人口长相都差不太多,尤其这2个国家和我国一衣带水,只要他们不开口说话,是没有人将他们和外国人画上等号的。
再一个是因为现在我国的入境口岸增加,覆盖省份也增加。
从一些三线城市入境的外国游客是去年的5-9倍,山西大同更是因为机票价格性价比高,成为很多外国游客入境中转城市的首选。
如今,这些外国游客来中国,已不再满足跟着导游小旗去那些知名景点,而是更愿意一部手机一个背包,真正体验中国人的生活。
入境以后,人员都分散开来,所以我们对此感触并不深。
这么多外国游客为什么都一窝蜂涌入中国?
这场无声的涌入,背后是中国签证条件持续松绑的结果。
9月15日,我国对俄罗斯公民试行为期一年的免签政策,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免签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单方面免签、过境能停留30天的国家,增加到了47国。
原有的144小时过境免签也延长到了240小时,范围增加到了55个国家,并允许免签人员在规定区域内跨省旅行。
10天的中转时间,足够到国内深度体验一番了。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免签时间快到期了,还可以飞到邻国的日本、韩国玩上一天了再来。
过去,繁琐的签证手续是阻碍许多外国游客来华的重要因素。
现在,想吃中国火锅了,想看黄山日出了,只要带上护照,打个飞的就来了,简直不要太方便。
去年对韩国实行免签政策后,每到周五晚上,上海海底捞里就挤满了韩国人,某海底捞门店一晚上就接待了100多桌韩国人,他们喜欢的西瓜、哈密瓜、泡菜大量供应。
韩国人最喜欢中国的张家界和黄山,去年承包了张家界外国游客中的七成。
来自澳大利亚的网红Jack夫妇,就利用这240小时过境免签来到济南,品鲁菜、穿汉服、体验了做大明湖畔夏雨荷的乐趣,
“像这样的免签政策,彻底改变了我们来中国旅游的方式,” Jack在他们的视频中表示,“以前要准备一堆材料等几周,现在买张机票就直接来了。”
除了政策便利,消费性价比更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原因。
因为近5年来,全球通货膨胀物价普遍上涨,唯有中国是通缩,很多价格下跌。这也让中国的消费水平对外国游客来说非常友好。
朋友下月从曼谷飞北京经大同中转,机票只要350元,他说还不如曼谷的酒店贵。
在英国伦敦的唐人街,一碗兰州拉面售价高达138人民币,而在中国本土,不到15元就能吃到。
在巴黎,吃顿快餐也要20-30欧元,但在成都能从早吃到晚,火锅串串小吃随便选。
来自法国的旅行博主皮埃尔在视频中算了一笔账,“就连我们住的五星级酒店,价格也只有欧洲同级酒店的一半”。
衣服就更不用说了,很多都是made in china,没有加关税的衣服是不是很香。
这种老外现身说法,比我们自己做任何推介会都要有效。
衣、食、住、行这么亲民的价格,可不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一探究竟。
最明显的就是一些国际公司的高管们,到中国开会的次数也增多了,他们在工作结束之后,通常由中方代表顺便带着他们,参观体验当地的风俗民情。
与过去相比,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旅游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
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地跟团参观,而是分割成若干个小单元,更加注重深度文化体验。
在北京的一家餐厅里,导游小杨带着一群来自新西兰的学生学包饺子。
尽管手法生疏,但能吃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这种体验让外国学生感到十分新奇。
而在四川雅安,也因为是熊猫香香的家,成了日本人的朝圣之地。
他们千里的奔赴,只为见他们的“国民女儿”香香,以解相思之苦。
今年,前往雅安的日本旅行团预约已达180个,航空公司甚至专门为此增加了东京、大阪、北海道直飞成都的航班。
而一些自然景观优美的宝藏小城成了外国游客的新宠,如四川稻城、新疆阿勒泰、浙江舟山等地,也成了外国游客的目的地。
外国游客的增多,对翻译的需求也增多,尤其是比较紧俏的德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翻译,日薪500元都不一定请得到人。
旅游趋势的改变,也催生了很多新的职业,比如做定制服务的旅游策划师、拍摄助理、讲解员,还有比如专门为外国人提供的旅拍服务,让外国游客体验穿汉服、拍簪花、当格格,体验骑马当弯弓射大雕的大侠。
外国人的涌入,为当地带来的消费增长也是很明显的,尤其是那些边境城市感受更为强烈。
在吉林珲春,随处可见俄语标识。
俄罗斯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了酒店业、餐饮业的发展,连当地的洗浴中心、KTV都开始招聘俄语员工,
最开心的当属烧烤店老板胖哥,他店里增加了俄语菜单。
这半个月以来,他每天要准备5000串烤肉,凌晨三点还得接待俄罗斯游客,营业额翻了三倍,接住了这波免签红利。
从东北到西南,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小城,外国游客的足迹,已经遍布了中国的171个城市。
不论是内蒙古的沙漠营地,还是云南的古镇巷弄,到处都能见到背着大背包的外国游客。
这个国庆假期,当你走在街上,不妨留意身边那些拿着手机导航、对不同事物充满好奇的面孔。他们可能就是今年涌入中国的2000万外国游客之一。
据国家管理局9月29日预测,今年国庆期间,每日出入境人数将超过200万人次,上海豫园的“Meet China”数字大屏将迎来大考。
曾经,我们追逐着世界的风景;如今,世界正奔赴中国。
正如一个离开中国的小女孩所说:“你们国家是最棒的国家!”
孩子的感受是最真实的,越来越好的中国欢迎你常来常往!
-END-
参考资料:
1.环球每日热搜《2000万老外低调涌入中国背后》
2.中国政府网《哪些国家能免签来中国?最全列表!》
2.新华社《你好!中国——2024年外国人“中国游”扫描》
4.北京日报《免签政策助推入境游火爆,北京成为热门目的地》
5.澎湃新闻《让外国游客“秒懂秒付”,上海豫园的这波操作值得全国推广》
6.央视财经《今年以来,外国游客预订机票前往中国的城市数量达到171个》
作者:鸢儿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