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温知意
跳出常规看世界
跟着知意观天下
曾经是中国电池行业的风云人物,如今却跌得连个响动都没了。钟馨稼,一个靠改革开放起家的企业家,2011年慷慨捐给美国大学七千万,顺带甩出一句“中国的穷,关我啥事?”

这一脚踹的不只是社会舆论,也是自己企业的根基。如今,他的雷天集团破产收场,曾经的辉煌,成了一场警示剧。

在商场打拼几十年,钟馨稼本该明白一个道理:做企业不仅是做产品,更是做信任。可惜,他没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2011年,他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抛出7000万元捐款,一边笑谈慈善,一边大言不惭地说:“中国的穷,跟我有啥关系?”这话一出,炸锅了。

据《中国工商时报》报道,原本与雷天集团关系紧密的多家经销商,在听到这个表态后选择“用脚投票”,纷纷终止合作。而消费者也不再买账,甚至在网上发起抵制。更实际的后果是,公司订单应声下跌,2012到2014年之间,订单量锐减三成,银行贷款也不再宽容,供应链开始断裂。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起家,靠国家政策扶持、靠群众市场吃饭,却在关键时刻把情分撇得干干净净,钟馨稼这一脚踩空的不只是道德底线,还有商业根基。
当年,雷天集团能跻身国家863计划,靠的是什么?是他个人的聪明才智?还是国家的科研支持和市场保护?答案显而易见。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上持续突破,还在扶贫、环保、教育等方面积极投入,收获了市场,也赢得了口碑。事实证明,企业家的言论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对社会的一种承诺。说错了话,代价不止是脸面,更是未来。

如果说失言是把第一颗钉子钉进雷天集团的棺材板,那技术停滞和管理混乱,就是后面一锤一锤的钉子。
在新能源技术突飞猛进的十年里,别人都在搞锂电池,钟馨稼却还在铅酸电池的老路上打转。据行业白皮书显示,从2010年开始,锂电池就成了新能源车和储能市场的主角,而钟的公司却依然把大部分研发经费用在铅酸电池的细节优化上,研发投入不及同行的一半。
这不是“坚持初心”,这是跟不上趟。技术更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慢一步就可能出局,更别说原地踏步。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早就问题堆积。从2013年开始,雷天集团陆续被曝出资金挪用、财务混乱等问题。虽然部分指控后来在法律上被澄清,但公众的信心早已摇摇欲坠。公开资料显示,钟馨稼在公司内部几乎说一不二,决策集权严重,任何不同意见都被排斥。
没有制度保障的企业治理,注定经不起风浪。放眼当下,中国在推动“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是国家战略的重头戏。比亚迪们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靠的就是技术创新和现代化管理。而雷天集团却在关键时候掉队,自然被时代抛在了后头。

这个教训说明,企业不是靠一招鲜吃遍天的行业,更不是靠人脉和机会能撑一辈子的买卖。管理要现代化,技术要跟进,文化要正气,三者缺一不可。
钟馨稼的故事,听起来像是个“富不过三代”的现代版本,只不过他自己把企业送上了末路。
从1988年创办雷天集团,到1995年产值破亿,再到1996年被国家重点项目扶持,钟馨稼的成功,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缩影。
他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电池技术空白,也确实为产业发展做出过贡献。但问题在于,一旦脱离了时代的土壤,个人的“聪明”就变得不值一提。

一个企业家,如果不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只顾自己发财,早晚失去市场的支持。
从个体的起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国家的成长逻辑和社会的集体选择。在这个变化剧烈的全球格局中,中国企业家要想走得远,必须看得清、走得正、做得稳。
成功从来不是“有钱就行”,而是看你能不能在风口过去之后,还站得住脚。
你怎么看钟馨稼的结局?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