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亲情在社会中,往往是给人提供物质保障与心灵上宽慰的良药。然而亲情因素一旦进入权利领域,它就会变质,成为任人唯亲的“毒药”。
敢向执政者提出要求的,往往就是执政者亲属。比如在1949年新中国后,毛主席老家的亲戚就成群结队前往北京讨要官职,还声称“要帮毛家守江山”,让毛主席哭笑不得。
中国领导人以其公平正义,秉公执法,甚至是“不近人情”的态度,让国人看到了国家政府的清廉高效,让人们明白了共产党的政府是国民党政府完全比不了的。
1960年10月,李先念第二次回乡,久未归乡,本是和姐姐侄子共享团聚之乐。
可在此期间,李先念却因为一件事突然大怒:“我是国家副总理,不是红安的”。到底是何事让一向随和的李先念如此大发雷霆?
李先念1909年6月生于湖北红安李家一处农户家,1927年带领家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自此之后,这位18岁的少年便带领家乡父老,投入革命的浪潮中。自此,家乡就彻底成了李先念梦中的净土。
自离乡踏入革命后,李先念的生活几乎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李先念参加了国共十年内战,在长征时指挥多次战役,保护了红军西线的安全。
抗日战争期间,李先念亲率160余人前往河南湖北打游击。短短几年就发展壮大为一支9000人队伍,让日伪军如芒在背。
1948年11月,李先念更是参加了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了我军的胜利。可以说,李先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让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年白了头发,满脸沧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
这位少年将军,忘不了小时候家里对他的保护,忘不了母亲最后塞给他的银元,更忘不了姐姐替他的出头的时光。
时隔半生再次返乡,已是国家副总理的李先念,却毫无征兆地对着亲人动了怒……
1960年10月,参军33年的李先念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不过他此次回乡并非探亲,而是带有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1960年对中国注定是一个无法忘记的年份,在此之前新中国发展了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1959到1961年三年的天灾人祸,让百姓们生活质量一夜回到解放前,百姓极度饥饿,甚至多地出现了水肿等疾病。
听着各地传来的灾报,这让我党领导人心急如焚,李先念同是如此。因此他向毛主席提出“瓜菜代粮”;以瓜果蔬菜等副食代替粮食充饥。
这样的建议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肯定,中央发布文件,要求进行推广。同时李先念也被毛主席委托前往南方视察。
这次的视察,让李先念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这一路走来,看到河南多地披麻戴孝的情形,让李先念心如刀绞,他也开始为家乡感到隐隐不安。整趟视察,李先念心情沉重,常常若有所思眉头紧锁。
回到家乡红安后,李先念立马将姐姐李德琴和侄子陈锡民接到了县城,所有人都以为会是一场天伦之乐时,李先念开口第一句话却是:“你们说说看,县里的粮食情况如何?”
在随后的交谈里,姐姐李德琴终于开口:“先念,你做这么大的官,红安缺粮,你也不管管。”
李先念听后神情严肃甚至大怒道:“红安人要吃饭,黑安人也要吃饭,全国这么大,到处都缺粮,如果都像你们这样伸手,我也招架不住啊!”
但看到阔别已久姐姐后,李先念还是温和的说道:“当然,我手里并不是没有粮,我是国家的副总理,不是红安的副总理,红安缺粮,只能由省里调剂解决,我个人无权给红安。”
小时候的李先念,出生时母亲年事已高,小时候的他靠着姐姐的奶水才能活命。
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姐姐李德琴,就没有李先念后来的革命生涯。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亲情也需要让步。
国家此刻正处于饥饿状态,以私废公只会导致更多人的饥饿甚至更多的死亡。李先念作为国家副总理,需要对得起社会和国家对他的信任。
站在姐姐李德琴的角度来看,自己能保护的也只有能接触到的乡亲们,所以她也是为乡亲们恳求自己的弟弟,让他们能在这艰苦的条件下吃饱饭。
一不求官,二不求财,这心思本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可以说是心怀家乡。但李先念的话却是让李德琴明白,要考虑大局,不能为自己的利益影响到其他人。
在考察后的第二天,李先念就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南方考察的道路。朝思暮想的家乡也需要让步于国家,这不足两天的考察,李先念没有给家乡带来一粒粮食。
在查看红安的灾情和政府官员的作为后,得知红安灾情并不严重,或许此刻,李先念才松了一口气。
李先念鼓励红安百姓好好利用房屋周围土地,种植蔬菜,喂些鸡鸭来缓解灾情。
在家乡吃了一顿饭后,李先念便又踏上行程。饭前,李先念再三强调,这顿饭不能是荤菜,不能有酒,不能大操大办。
视察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活动,然而李先念对自己要求却如此严格。李先念此举正是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负责。
后来灾情缓解,李先念侄子去北京探望他,顺便提出请求:想为家乡搞台拖拉机,干活省劲,能为家乡多产点粮。
但李先念还没等侄子说完就直接打断他,并严肃说道:“我确实能搞台拖拉机,但就是不能给老家安排”。
李先念身居要职,心中所想需要是大家,需要是全中国,给老家搞来一辆,别的地方肯定就要少一辆:我帮助了家乡的人,别的地方就要受苦难”。
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中国,清清白白。或许家乡会有人对他产生误解,但全国的老百姓心中都明白,他是个好官,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着想的好官。
参考资料:
河北共产党:2017-02-10:李先念:“我是国家的副总理,不是红安的副总理”
人民网:2014-03-19:李先念的“家风”为何令人钦敬?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