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啥能迅速崛起,德国专家给出看法:中国没覆盖全民族的宗教

注: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鱼儿

编辑|小鱼儿

《——【·前言·】——》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为何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崛起,而许多国家却陷入停滞?

一位德国专家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观察角度,直指社会深层结构中的某个关键因素。

这一判断,不涉及经济,也不是体制,却引发巨大争议。

宗教束缚下的古代文明衰落

翻开历史的扉页,我们看到不少曾经辉煌的文明在宗教与政治边界模糊的情况下逐渐衰落。

埃及古国曾以金字塔和法老王朝闻名于世,从公元前3100年延续至公元前525年。

这个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文明,最终却倒在了自身制度的软肋上。法老不仅是国家统治者,更被视为神的化身,宗教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

祭司阶层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神庙经济主导国家运行。

当波斯大军压境时,这种神权政治已经让埃及内部空虚不堪,最终被外族入侵,曾经的辉煌文明随之消亡。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同样充满了宗教战争的硝烟。从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持续了近两个世纪,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资源浪费。

法国与英格兰之间的宗教冲突更是持续了三百多年。

在这段黑暗时期,教皇的权力常常凌驾于国王之上,一纸教令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

宗教法庭对"异端"的审判和迫害,严重阻碍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唐王朝的治国智慧与多元共存

公元627年,一位杰出的中国皇帝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决定。

唐太宗李世民明确提出"国家以法治国,宗教自便"的原则,这被后世视为中国政教分离的重要起点。

李世民登基时,中国刚刚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动荡。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深入中国社会,道教也有相当影响力。

面对这种局面,唐太宗没有选择压制任何一方,而是采取了包容但有界限的政策。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大都市。

佛教、道教、景教(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祆教(波斯拜火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此和平共存。

外国使者、商人、留学生川流不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碰撞,为唐朝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和智力资源。

更重要的是,唐朝颁布了完备的《大唐律》,明确规定官方法律高于宗教规范。

寺庙虽然受到保护,但必须服从国家管理,不得干预政务。

这种做法既尊重了人民的信仰自由,又防止了宗教势力对国家政治的干预,为中国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务实改革造就经济奇迹

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务实改革实践。

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和财政困难,王安石没有寄希望于宗教力量的庇护,而是直面经济和社会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政策。

青苗法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解决了他们春耕时缺乏资金的困难;运输法改革了运输制度,减轻了百姓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使税收更加公平合理。

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在当时引发了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它们反映了中国治国传统中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特点。

这种务实精神在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充分发扬。

从1978年到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飙升至66.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2023年,中国GDP突破126万亿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超过18%,中产阶层规模达到4亿人以上。

新能源领域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第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政策连贯性、市场活力、科技创新投入,以及不受宗教干扰的理性决策环境。

近代中国的政教关系演变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是中国政教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的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大量涌入中国,试图改变中国的文化和信仰体系。

这种宗教与殖民主义结合的入侵方式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感。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其反对外国宗教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核心诉求反映了中国人对民族独立的渴望。

1912年民国成立后,中国正式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宗教信仰自由。

1994年《宗教事务条例》出台,以及2004年该条例的修订,都是在不断完善政教分离制度,保障公民宗教自由的同时,防止宗教干预国家政治。

这种政教分离的体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除了障碍。

没有宗教势力的制约,政府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推进科技创新、改善民生。

中国人民也不必在宗教教义与现代科学之间痛苦挣扎,可以理性地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结语·】——》

中国的崛起不是依靠宗教信仰的力量,而是建立在务实理性的社会治理基础上。

这不是说宗教没有价值,而是中国找到了一种让宗教在自己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不干预国家发展的平衡之道。

德国专家的观察或许揭示了一个值得全世界思考的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理性、务实与政教分离可能是更为高效的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德国专家政教分离理论研究,唐宋时期政治制度史料,中国宗教政策发展白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新能源产业发展统计数据。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中国   全民族   德国   宗教   看法   专家   政教   国家   法老   政治   道教   经济   势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