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651亿、超越农夫山泉!伪装成国货的日本饮料,凭啥拿捏国人


文 | 小娱侃圈

编辑 | 芒果粉

往年要说国内大家见过的最常见的饮料品牌,大家可能都会说是农夫山泉。

毕竟红色的瓶身和独特的设计早就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份子。

也的确如此,很多人买矿泉水都会选择农夫山泉,买饮料也会选择农夫山泉这个牌子。

不说别的,就因为他们广告的那句“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这句话也像农夫山泉的水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而且有一说一,农夫山泉的水难不成真就比咱们喝的普通水甜吗?

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农夫山泉的老板,也是凭借着他这个农夫山泉的品牌,成功登顶过亚洲首富。

由此可见,农夫山泉这个牌子在我们国内卖的有多好。

但是,实际上仔细去看那些饮料品牌的年度报告,其实农夫山泉还不是最高的。

有网友就发现,大家常以为卖的最火爆的农夫山泉,其实年营业额还不到另一个饮料品牌的三分之一。

这个品牌就是三得利。

这个品牌要放以前,大家看到肯定会说是杂牌,而且受众也很少。

因为之前国内的大部分民众都喜欢甜口,越甜的饮料,卖的越好。

但是从21年开始,因为国家的倡导,再加上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甜口的饮料越来越不受大家喜爱。

反而是东方树叶,三得利等这些味道偏淡的,有点茶叶味道的饮料,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且慢慢走红。

三得利也是因此才能有如此高的收入。

但是令大家大吃一惊的是,三得利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的品牌,而名副其实的日货。

三得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了饮料生产,并且推出了乌龙茶。

而三得利被大家误以为是中国品牌,其实并不是巧合,是它的创始者有意为之。

在三得利做出来饮料之后,它的创始者就大费周章的到我们国家来拍摄广告。

广告的内容,也是以我们国家的茶文化为题材,而且在广告里出现的人大多都是中国面孔。

你说这样谁分得清啊,这个包装到广告,除了创始者是日本人,剩下的,谁能看出来是日本人。

而且,他们在后来的宣传过程中,也是大多采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利用戏曲,相声等这些形式。

这不是妥妥的给三得利包装成了中国品牌吗?

而且他们为了让三得利看起来更像中国产品,还不断的减少饮料瓶上的日本元素,不使用日文,而是用中文,甚至用繁体字。

这样就更误导了大众。

甚至在不断的发展中,三得利这个饮料上已经看不到日文了,反而是中文写的越来越大。

其实不仅仅是三得利,还有很多看起来是中国品牌,但实际上是外国货的产品。这些也是数不胜数的。

这些就包括大家所熟悉的“中华”牙膏。

写着中华俩字,其实不是国产,是荷兰的。

还有大家喜欢用的酱料“味好美”,听起来就像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产品,但是却是美国的产品。

就包括大家平时过年会买糖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买的徐福记,也是个外国货,是个瑞士品牌。

有时候大家都不禁感叹,啥才是真的,看起来是中国货,确实外国产品,稀里糊涂的就支持了洋货,也是挺憋屈的。

肯定有不少人抱着支持国货的心态,却被骗支持成了外国货。

但现在看来,这些品牌确实是比较精明,虽然前些年的业绩不好,但是近些年来却很吃香。

因为在上个世纪,大家都比较喜欢洋货,觉得洋货比较高级。

以至于中国品牌在国内销量还不如外国品牌。

一些品牌商为了赚钱,就开始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货物包装成洋货。

在包装物上印其他国家的文字,或者是拍摄的广告里融入其他国家的文化等等。

用这种手段来吸引顾客,确实在当时很有成效,唬住了很多人,销量也确实不错。

这里边就有大家熟悉的东西。

就必须元气森林,之前的气,不是中文,而是用日文来代替的,而且在饮料瓶后边还写着“日本监制”等等的字样。

但其实元气森林是咱们国家河北的品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产品。

还有慕思,是很著名的专门从事和睡眠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的品牌,名字看起来很高大上。

其实是咱们国家自己的品牌。

这些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美特斯邦威,欧典地板等等。

但是,这些招数在前几年的确管用,在近几年却不显灵了。

近些年来,国人对于国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倒是之前炙手可热的洋货,现在变得不太火热。

而且加上大家的文化自信在不断提高,有些时候也不屑于去买洋人的东西。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水平也确实是在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变好。

很多人也觉得没必要去买洋货了,质量和国内差不多,却要多花很多钱,属实是没那个必要。

所以,在这种浪潮之下,那些本是中国产品,却把自己包装成洋货的品牌就坐不住了。

他们挣不到钱,又开始着急了,着急证明自己是中国货,着急改名字打广告。

就比如大家平时喜欢喝的“奈雪的茶”,就是近些年才改的这个名字,回归本土化。

其实本不用改来改去的,为了迎合大众。

可能一直变来变去,也不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这其实就是说,不管是做什么品牌,都坚持本土化,文化自信就好。

对于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就加强对于质量和品牌的建设和把控,做好我们自己。

只有我们自己变强大了,我们才可以应对那些洋货的竞争。

没必要一直将自己包装成洋货,要买什么消费者自有决断,只要质量高,就能收获消费者芳心。

来源:讲透三得利:从杂货铺到千亿威士忌巨头,三得利的做对了什么?——2025-08-18 11:36·钛媒体APP

东方树叶VS三得利:携手冲击200亿,龙头大哥的无糖茶之战——蓝鲸新闻2024-02-21 17: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美食   山泉   国货   日本   农夫   国人   饮料   品牌   洋货   国家   外国货   广告   创始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