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十年“王者”路:从一款游戏看一代人的数字人生

潮新闻 执笔 张昉宇

一款游戏,能陪伴人十年吗?

对职业电竞选手来说,那是梦想;

对普通玩家来说,那是青春;

对游戏项目组来说,那是坚持。

十年,是他们共同的时间线。十年来,《王者荣耀》成长为中国数字文娱的符号。在无数个屏幕点亮的瞬间,一个时代的故事,也在他们手中缓缓展开。

《王者荣耀》十周年“共创之夜”舞台。图片来自网络

暖阳:从电竞少年到亚运冠军

当许多人第一次听说“暖阳”这个名字时,他已经是《王者荣耀》职业赛场上的明星选手——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冠军、世界冠军杯FMVP(总决赛最有价值选手)、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电子竞技项目(《王者荣耀》亚运版本)金牌获得者。

《王者荣耀》职业选手林恒,ID“暖阳”。受访者供图

但在暖阳看来,真正改变命运的那个时刻,要追溯到更早——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暑假。

那一年,暖阳第一次接触到MOBA类游戏(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当时还没有《王者荣耀》,但我通过另一款MOBA游戏第一次知道了‘电竞’这个行业。”那时的他,虽只是个对战斗画面心跳加速的少年,却能从屏幕中感受到竞技的热血与力量。那种震撼,在他心里埋下了“职业选手”的种子。

2017年的夏天,家里的争论达到了顶点——15岁的他决心走上电竞之路,而父母最初并不理解。“他们觉得那不算正经职业。”暖阳回忆,“后来是哥哥帮我沟通,说服了他们。”最终,家人同意让他先“试试看”。

“我到俱乐部的第一天,就已经不想离开了。”那一年,他正式踏上了职业电竞的道路。

那时的电竞环境远不如今天。KPL刚起步,很多队伍没有固定训练基地,更多的是玩家自发组队、辗转各地参赛。“那时候我们为了拿到KPL的名额,在各地线下打小比赛。”暖阳笑着说。

2020年,人们以为那是暖阳职业生涯的巅峰——KPL春季赛总冠军、KPL春季赛总决赛MVP、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冠军、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FMVP、KPL最佳选手……但在他看来,那一年“收获多,却未必成长最多”。

“真正让我变强的,是后面这几年。”

2022年后,他遇到了新队友,迎来了新教练老林。“他教了我很多,尤其是心态的调整,让我变得更成熟、更稳定。”暖阳说,“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关键的阶段。”

暖阳参加KPL的现场。受访者供图

相比其他比赛,亚运会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为国出征”的分量。2023年,暖阳作为中国代表队成员站上杭州亚运会领奖台。“那一刻特别自豪。平时赢了比赛只是开心,但那次真的不一样——我觉得自己在为国家赢得荣誉。”

而支撑他一路坚持的,是那份从未褪色的热爱。“能把自己喜欢的事当成职业,本身就是幸福的事。”他说,“打了这么多年,我依然很喜欢《王者荣耀》这款游戏。”

对暖阳来说,电竞不只是工作,更是一种精神延续。“我希望通过比赛,让别人看到坚持的意义。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就能重新站起来。”他说自己常常受到其他选手鼓舞,比如Fly(中国电竞职业选手彭云飞)——“他经历了起伏,也能一直坚持,这种力量会影响我。”

暖阳也明白,电竞之外的世界仍有偏见。“很多人觉得玩游戏会耽误学业,但我觉得电竞选手和其他职业一样,都需要极高的自律和努力。”

如今,23岁的暖阳已经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拥有众多粉丝和冠军荣誉的职业选手。对于未来,他没有太多标签化的期待,“别人怎么看我都可以,我只要做好自己,不辜负喜欢我的人就够了。”

白沙:从玩家到官方签约创作者

2016年的夏天,白沙所在画室的走廊里,传出此起彼伏的游戏音效——“五杀”“胜利”……

那时的《王者荣耀》刚火没多久。“刚开始只是跟同学玩玩,输赢无所谓,但每次合作击杀、反败为胜的感觉太让人兴奋了。”白沙回忆。

从那时起,游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画画累了,就玩一局;完成作业后,和朋友“连麦开黑”。

和白沙一样随时随地打开《王者荣耀》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游戏就这样成为他们的社交桥梁和情感寄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佩认为,《王者荣耀》诞生于一个特殊的节点——2015年到2016年,许多年轻人第一次拥有4G手机,第一次接触到移动端网络游戏。“对相当多的年轻人来说,《王者荣耀》是他们的第一款游戏,这本身就是数字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她认为,这款游戏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见证一代人数字生活开启的文化符号。

那一年,白沙就已经开始为游戏角色创作同人作品,“我想让角色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日常生活。”到了2024年,白沙成为《王者荣耀》IP创作团官方签约作者,作品频频出现在活动宣传页,也被玩家制作成头像、壁纸和各种周边。

白沙创作的《王者荣耀》同人作品。受访者供图

“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我们也能参与到文化创造里。”

如今,白沙的工作室里摆满了《王者荣耀》主题的手办、海报和徽章。她最珍视的一件,是在一次同人活动中获得的“虞姬”手办——那是她用画笔换来的认可,也是她与这款游戏共同成长的象征。

“十年前是我在画他们,现在,他们反过来陪伴着我。”她笑着说。

白沙收集的《王者荣耀》周边。受访者供图

白沙的十年,是从“玩家”变成“创作者”的过程,也是一代中国年轻人在数字时代寻找自我表达方式的缩影。

游戏不只是消遣,更成了他们与世界对话的新语言。

游戏项目组:从产品到文化平台

十年间,从一款手机游戏到一个文化现象,《王者荣耀》走过的道路,也折射出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的成长轨迹。游戏项目组用了三个词概括这段旅程——“包容、平台、陪伴”。他们相信,只有不断理解玩家、拥抱变化,游戏才能真正长青。

在项目组看来,竞技体验是《王者荣耀》的根基,但它的生命力,来自玩法之外的延展。游戏在保持操作感和低门槛的同时,努力让不同类型的玩家都能找到归属:有人为排位而奋战,有人沉浸在娱乐模式的轻松,有人借助UGC(用户生成内容)工具创作属于自己的世界,还有人热衷于收集皮肤、探索英雄故事。这样开放而多元的生态,让王者荣耀逐渐超越一款游戏,成为年轻人共同的文化空间。

《王者荣耀》与玩家共创的英雄皮肤。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空间里,游戏与现实的边界正被打破。过去十年,《王者荣耀》不只是“借用”传统文化,而是在“共创”中让文化焕新。无论是敦煌飞天、三星堆面具,还是越剧小生、白鹤梁传说,传统意象被转化为玩家熟悉的视觉语言,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命。

《王者荣耀》联动三星堆推出的英雄皮肤。图片来自网络

项目组表示,他们希望让文化活在当下,让年轻人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

9月28日于成都举办的《王者荣耀》十周年城市嘉年华启动仪式上,这种“文化共鸣”被放大为全体玩家的狂欢。双子塔灯光秀、鲁班七号全球首展、线下巡游……从敦煌到泉州,从苏州到深圳,一场场“城市派对”让游戏IP与地方文旅相互赋能,也让玩家在熟悉的城市空间中重新找回与游戏的情感连接。

《王者荣耀》2025周年庆·城市派对之成都站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据悉,《王者荣耀》自2016年开始走出国门,海外版《Honor of Kings》在去年正式面向全球发布,目前全球MAU(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2.6亿。面对文化差异与市场壁垒,项目组采取“双轨策略”:一方面提炼具有普遍情感共鸣的中国元素,比如以李白为原型的“诗剑行”皮肤,用水墨意象表达东方的洒脱与浪漫;另一方面深度本地化,在巴西推出摔跤主题皮肤,在印尼设计“迦楼罗”英雄,让不同国家的玩家都能感受到文化亲近。与此同时,项目组不断优化技术适配,保障不同硬件与网络环境下的顺畅体验,让“文化出海”拥有稳定的载体。

《王者荣耀》国际服英雄“迦楼罗”。图片来自网络

项目组希望当玩家回忆起王者荣耀,不只是想到胜负的瞬间,更能想起那些共同成长的时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者荣耀》已超越游戏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媒大学5G智能媒体传播与产业研究院院长王筱卉分析认为,电竞与文旅的融合,本质上是青年流量、地方文化与数字技术的三元重构。随着《王者荣耀》等电竞项目走进城市、融入文旅,游戏已经成为年轻人重新认识城市与文化的窗口,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传播生命力。

这种融合的背后,代表着中国数字文娱产业的自我进化。游戏不再只是娱乐,它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的接口——让技术与创意相遇,让年轻人与城市、传统产生新的连接。

十年后的今天,像暖阳这样的职业电竞选手依然在赛场战斗,像白沙这样的同人创作者依然在用笔尖描绘王者荣耀故事,而游戏项目组也依然在构筑新的世界。他们或许并不相识,却被同一款游戏串联在时间的长河里。

一款游戏的十年,是玩家的青春、选手的热血、开发者的坚持,更是中国数字文娱从追赶到引领的十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游戏   王者   数字   人生   荣耀   玩家   文化   项目   选手   职业   中国   受访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