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拍卖消息,往深处酒店寒冬的从业者头上,又浇了一盆冰水。
2025年9月24日,拥有停机坪和温泉的重庆顶奢酒店北碚悦榕庄,历经10次挂牌,拍卖价一直从7亿降到8千万才卖出去。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光上个月,就有90家酒店拍卖,仅有11家顺利成交。
而无人接手的酒店,很多只能走向关门。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其实酒店拍卖甩卖不是个例,从2024年底到现在,整个酒店圈的甩卖大戏就没断过。
大理希尔顿去年估值21.96亿,2025年9月降到9.83亿还是没人接手。
北京索菲特更惨,作为2008年奥运会官方接待酒店,地段一流,可2.8亿的价格挂了10次都没卖出去,现在房价更是跌到700元一晚。
有人算了笔账:按这个价格,买下来得卖100年才能回本。
2020年到2024年,全国五星级酒店从850家减少到736家,少了13%。
仅2024年一年,就有超过1000家中高档酒店关门。
2025年前8个月,全国422个千万级酒店拍卖项目,只成交了27家。
连锦江这样的行业巨头都扛不住,旗下1.7万家门店,今年上半年营收下降5%,净利润3.7亿,比去年同期少了30%。
股价更是跌到2023年高点的三分之一,现在正忙着卖海外资产回血。
而曾经一房难求的网红酒店也倒下了。
北京三里屯瑜舍,过去3万一晚的套房得靠抢,网红们排队打卡。
可太古地产的财报显示,这家酒店年年亏损1亿,2024年直接亏了1.5亿,最后只能关门改商场。
但让人费解的是,一边是酒店关门潮不断,另一边国内游客数量却在稳步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42.37亿人次,同比增长15.3%。
但中端酒店平均入住率刚过一半,很多游客更愿意选民宿或短租公寓。
“游客增、酒店倒”的矛盾背后,其实根源早埋下了。
最开始是地方政策“硬绑”,过去十几年,超过六成的城市在卖地时都要求必须配建高端酒店,还跟地价优惠挂钩。
东莞松山湖2021年直接要求引进安缦、柏悦这样的顶级品牌。
福建三明更狠,酒店如果没按期评上星级,就得补缴680万土地出让金。
问题是,很多地方根本养不起高端酒店。
中西部某三线城市,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3.2万,却规划了5家五星级酒店。
现在3家半停业,客房空置率超过70%。
政策硬绑导致高端酒店过剩只是其一,资本的盲目扩张更是让酒店业的泡沫越吹越大。
2005年到2023年,国内酒店数量从10万家暴涨到34.87万家,五星级酒店翻了8倍。
很多人买酒店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赌房价上涨。
2021年杭州有家房企拿地建酒店,光靠土地增值一年就赚了2亿。
可惜好景不长,房地产降温后,这套玩法彻底失效。
2022年到2024年,超过20家房企被酒店资产拖垮。
恒大2023年甩卖12家酒店,富力地产作为曾经全球最大的豪华酒店业主,五年亏了60亿后清盘,旗下7家五星级酒店全部流拍。
政策和资本的问题还没解决,管理上的懈怠又让酒店业雪上加霜。
过去酒店靠商务客户就能躺着赚钱,很多经营者根本不在乎服务质量。
但现在这套行不通了,北京有家老牌五星级酒店,客房天花板漏水、床单有污渍,半年内投诉量增长300%。
上海还有家酒店,客服因为顾客给差评,直接回怼“没钱就别住酒店”,结果闹大后月营收下降40%。
不过,就算在这样的寒冬里,也有酒店找到路子逆势突围,亚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他们不搞金碧辉煌的装修,专攻“深睡眠”。
2023年推出定制床垫,里面有3层承托棉,配上香薰系统和遮光窗帘。
2025年又升级了智能床垫,能监测睡眠数据,自动调节空调温度,用户睡眠满意度超九成。
7月在深圳开的“亚朵萨和”,1000多一晚的客房上线就被抢空。
这热销背后,靠的是“自然闲寂”的设计理念,加上深圳湾摄影展等本地文化体验。
更厉害的是会员体系。
65.1%的订单来自会员,华为、腾讯等企业客户占了19.8%,佣金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
今年还计划在云南新开5家门店,推出“茶马古道主题房”,配备徒步向导和非遗体验,提前3个月就有人预订。
亚朵靠精准定位突围,而艺选酒店则走了另一条路,帮老酒店“轻装快改”活下去。
传统酒店改造单间房要5到8万,艺选通过整合设计、施工和采购,把成本压到7千到2万。
荆州一家老酒店,原本70元一晚还满是差评。
2024年艺选对其进行改造,50间客房只花了38万,换上年轻化软装,加装智能门锁。
改造后房价涨到140元一晚,首月营收增长50%,差评率降到5%,每月入住率达到八成。
除了定位和改造,智能化也成了酒店降本增效的新武器。
洲际酒店2024年在国内50家门店投放配送机器人,单店每月能省6万人力成本,顾客取物满意度近九成。
单个酒店的突破只是开始,整个酒店业其实已经进入了洗牌阶段,还出现了不少新玩法。
山西煤老板8千万买下北碚悦榕庄,看中的是那2.3万平方米的景区土地。
计划改成高端养老社区,还能给煤矿员工做疗养基地。
内蒙古有家煤企2.2亿接手峨眉山蓝光己庄,结合自家乳业和牛羊肉产业,推出“康养+美食”套餐,客单价提到2000元一晚。
当然,不是所有跨界买家都能成功,也有不少踩坑的。
2024年有个煤老板1.5亿买下西安一家五星级酒店,没经验半年就亏了3000万,最后只能委托专业公司运营,自己当房东收租。
除了买家变化,OTA 平台也没闲着,趁机整合资源帮酒店盘活生意。
2023年携程旗下丽呈集团跟万达酒店合作,托管了10家中端酒店,通过流量倾斜把入住率从52%提到68%。
太古地产把瑜舍改造成商场后,2025年计划跟周边酒店联动,推出“住宿+购物”套餐,送商场折扣券和接送服务,试运营首月就卖了2000多份。
酒店业的寒冬,其实是一次大洗牌。
而这些活下来的酒店,也确实摸索出了不少贴合客户需求的新方式。
三亚亚特兰蒂斯今年推出“海洋研学”项目,客房绑定水族馆门票,客单价上涨30%,家庭客群从45%增长到62%。
希尔顿把“欢朋”品牌下沉到县城,江苏昆山、浙江慈溪的门店,300到500元一晚,首月入住率88%。
亚朵在云南推出的“茶马古道深度游”,800元一晚包含非遗体验,复购率35%,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说白了,酒店不是卖装修,是卖舒适。
过去那种闭着眼睛赚钱的时代结束了,现在比的是谁能让客人睡个好觉,谁能提供贴心服务。
那些还端着架子的高端酒店,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而那些愿意放下身段,认真研究客户需求的,总会在寒冬过后迎来春天。
从酒店拍卖甩卖到寻突破,再到行业洗牌,这些变化都说明酒店业的旧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核心是“懂客户”。
参考文献:
1.每日经济新闻:《顶奢酒店挂牌10次,从7亿元降到8181万元才被人拍下!酒店还是好的投资吗?》2025-9-29
2.凤凰网视频:《五星级酒店出现关停潮?五星酒店要被抛弃了吗?》2025-09-04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