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约为1.19万亿元人民币,而同年的烟草行业税收也高达1.18万亿元,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数字,就这么几乎等值了。一时间,“一支烟养一个兵”、“烟枪养钢枪”之类的调侃段子在网络上刷了屏。
六年时光流转,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发展日新,中国也在不同领域持续发力。军费与烟草税如今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烟草税收一直是国家财政收入中举足轻重的力量,2019年,烟草行业贡献了约1.18万亿元,2024年,烟草税收攀升至约1.54万亿元,比六年前增加了约3600亿元。
这个庞大的数字,一方面体现了烟草专卖制度下该行业对国家财政的稳定贡献,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背后沉重的社会成本,尽管控烟意识在提升,但我国吸烟人口基数依然庞大,烟草消费量处于高位,
据国际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因烟草使用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每年超过千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惊人。烟草带来的巨额税收,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巨大的公共健康代价之上。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加码控烟力度,烟草广告早已在主流媒体销声匿迹,烟草税也被多次上调,无声向烟民传递劝退信号,显著提高了吸烟的直接经济成本,这是影响消费行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持续的健康宣教,使得“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当下这些综合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全国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当前国家的烟草税收总数虽然大幅度提升,但如今1.54万亿的税收构成,主要动力已非消费量的增长,而是单位税负提高和高端高价卷烟占比提升。
可以说,烟草税收的总额,是国家在维持财政收入依赖与国民健康之间进行平衡的产物。
国家既珍视烟草带来的可观且稳定的财政收入,更将其视为引导公众健康行为、降低社会总成本的有效经济杠杆。烟草税收数字的攀升,某种程度上恰恰是控烟成效的另类体现,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必然结果。
目光转向我国的国防支出,2018年约1.19万亿元的国防预算,标志着中国军费正式迈入万亿行列。彼时的投入,肩负着多重使命,弥补过去投入相对不足形成的历史欠账,满足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需要,并启动新一轮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周边安全压力也在急剧上升,增强国防实力成为紧迫任务。
军费的增长,是国家对安全环境变化作出的必要回应,也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军费开始更多地向装备建设、训练保障和人员待遇倾斜,为后续的质变积蓄力量。
2024年,我国国防预算跃升至1.67万亿元,相比六年前增长超过40%,增量显著,深刻体现了现代国防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核心。
聚焦核心领域,我国加大军费总支出的同时,国产航母福建舰成功搭载电磁弹射系统,一举让中国跻身全球极少数掌握此尖端技术的国家行列,其研发投入所需要的资金远超传统蒸汽弹射或滑跃起飞方式的舰船建造成本,彰显了我国的战略魄力。
与此同时,我国在隐身材料、先进航电、大推力发动机等重要领域也加大了研发力度,并取得了集成突破,歼-20、歼-35等新一代隐身战机相继实现批量列装。
相比于6年前,我国军费的投入重点从单纯采购装备转向构建全域联合作战能力,强调各军兵种、各作战单元的信息互联互通、火力协同运用,打造一体化作战体系,这涉及庞大的信息系统建设、数据链整合和联合训练投入。
在人工智能、高性能军用芯片、太空攻防、网络空间安全等塑造未来战争形态的新兴战略领域,相关投入比例持续攀升,为我国军事实力的持续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过往情况分析,中国正在走一条独特的“高性价比”强军之路,单纯装备采购支出占比可能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而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投入则节节攀升。
得益于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在5G、AI、无人机等领域的快速进步,国产尖端装备在性能逼近甚至局部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成本控制优势明显,军费占GDP比重长期稳定在1.5%以内的低位,远低于美、俄及全球均值。
我国在军事外交领域的“软投入”同样是国防力量不可或缺的维度。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和“和平使者”医疗队,五年间派出23批、1300多名医护人员,足迹遍布亚非拉多国,为当地民众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这种基于人道关怀与国家责任的形象塑造,同样是国防力量的重要延伸,彰显着负责任大国的和平担当,在无形中增强了国家的软威慑力。
军费数字的攀升,最终转化为维护和平、保障发展的硬核实力与国家形象的温和感召力。
但伴随着国防投入在绝对数值上首次超越烟草税收,网络上沉寂一时的“烟养军”老梗也再次泛起涟漪,这究竟是网民幽默的调侃,还是一种值得澄清的认知偏差?
2024年,中国约1.67万亿人民币的国防支出在绝对数值上超越了烟草税收,这一变化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果简单地将两者并置,得出“烟税支撑军费”或“军费反超意味着烟民贡献下降”的结论,无疑流于表面,甚至带有相当的误导性,混淆了国家财政运作的基本逻辑。
本质上看,军费与烟草税收在国家财政大盘上性质迥异、功能不同。
国防支出是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刚性保障与战略性投资,其规模是基于对复杂国际安全环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需求以及国家整体财力的综合规划,是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底线的必要成本。
而烟草税收则是特定行业对国家财政的一种专项贡献,其规模受到政策调控、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控烟政策的实际成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质上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而非指定用途的专款。
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必然的供养或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国家财政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有机整体,教育、医疗、社保、基建、环保、国防等各项支出,都从这里取水。
所谓“烟养军”,更多是网络时代对两个大体量数字的趣味化联想和简化表达,是民众对国家实力提升朴素自豪感的一种另类投射。
2024年中国军费约2350亿美元,虽居世界第二,但仅相当于美国的23.5%,差距悬殊,而且中国军费占GDP的比重长期稳定在1.5%以内,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美国、俄罗斯,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主要经济体和军事大国中处于低位。
这种低占比下的稳定、适度增长,深刻体现了中国长期坚持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不搞军备竞赛,不追求军事霸权,专注于自身安全需求,追求有效防卫和可持续发展。
烟草税收是国家运用经济杠杆与行政手段引导公众健康生活、同时获取必要财政收入的现实选择,是治理智慧在公共健康领域的体现,而军费投入则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民族复兴筑牢安全基石的刚性战略必需。
二者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不同重要维度,共同支撑着大国前行的脚步。
与此同时,中国军费总量的GDP占比长期稳定在1.5%以下的低位,在全球主要国家中独树一帜,展现出我国不搞军备竞赛、不追求军事霸权的和平发展理念。
400架飞机、3000英里空域,美空军演习检验“敏捷作战”战略——参考消息2025-07-24
外交部:中国有限的国防支出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需要——央视新闻2025-02-25
2024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6008亿元——澎湃新闻2025.3.6
2019年烟草行业上缴财政总额11770亿元 同比增长17.7%——中国经济网2020年03月01日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