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天津 世界瞩目

海河美景

天津港

编者按

盛会临近,津门潮涌。举世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即将在天津举办,这将是上合组织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天津峰会,是国家赋予天津的重大外交使命,也是天津向世界展示城市魅力、开放底蘊与发展活力的璀璨舞台。

为喜迎峰会,讲好上合故事、中国故事、天津故事,本报今日起在“相约上合 绽放津彩”专栏中推出重磅系列报道,聚焦“何以天津”“友城天津”“人文天津”“职教天津”“绿色天津”“数字天津”“美丽天津”“桥见天津”“文明天津”等内容,全面宣传解读我市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请大家与我们一同见证这座城市拥抱世界、开创未来的宽广胸襟与澎湃动力。

上合之约,天津荣光。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脚步日益临近,全球目光再次汇聚渤海明珠,天津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大都市即将迎来“高光时刻”。

上合组织峰会缘何花落天津?天津又将如何履行使命担当?

何以天津,世界瞩目。从“天子津渡”设卫筑城的京畿门户,到引风气之先的近代通商口岸,再到创造我国“百个第一”的现代工业摇篮;从新中国北方工商业重镇,到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开拓向前……岁月变迁,一路走来,天津熔铸升华而成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本土与国际深度对话的城市品格。

又踏层峰望眼开。今天,立于中国主场外交壮阔舞台,登高望远,天津正以精心筹办上合组织峰会为重要契机,回应海内外各方的殷切期许,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发展之为,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锦绣新篇,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实践,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再添“津”彩。

战略枢纽 拥抱世界

“今年是上合组织的‘中国年’。上合组织诞生于中国,以上海命名,有特殊意义,很高兴能够迎接并且欢迎上合‘回家’……”

“中国将在天津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消息一经发出,津城无不欢欣鼓舞。

“举全市之力把这次峰会办好!”这是全市上下共同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是敞开怀抱喜迎远方客人的真情告白。

天津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通过举办万众期待的高端盛会,搭建主场外交的精彩舞台,展示津沽大地的城市风采。

“信心”“条件”“能力”,源自天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源自天津肩负的国家使命和功能定位。

“天津位于环渤海地区核心地带,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更是多重国家战略通道的关键交汇点。”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波表示,“天津拥有成为国际要素流动‘超级节点’的先天禀赋。”

纳九河而通四海,倚“三北”而达五洲。这座依河傍海的城市,自古便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枢纽。如今,作为“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天津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

天津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拥有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开通148条集装箱航线,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上个月,《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的数据显示,天津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8位,连续第二年进位争先。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此牵手联通,智慧高效的港口集疏运体系让国际贸易实现“大吞大吐”。今年上半年,天津海关共发运中欧(中亚)班列365列、搭载货物3.9万标箱,同比均增长18.4%。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中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天津始终在国家战略中肩负重任。上合“回家”,必将推动天津这一重要的区域枢纽在联通中外、开放合作的进程中振翅高飞。

中国引擎 天津实践

“若要感知未来中国的脉动,天津是那扇最明亮的窗。”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感慨,“漫步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总能让人感受到创新和进步的能量。”

活力源自哪里?为何如此引人关注?

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向世界打开了读懂“中国引擎”的“一扇窗”。

当前,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积极探索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科”量、含“金”量、含“绿”量持续攀升。

活力来自创新。2024年,天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8%,位列全国第三。一条大街上,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两座百年学府“择邻而居”,成为天津独特的城市风景。

天开高教科创园,汇聚起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市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自2023年5月开园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超过3300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紧密互动,激发城市的活跃动能。

科创生机勃勃,城市欣欣向荣。

前不久,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等在津召开,天津创新脉动令海内外与会者交口称赞。特别是,在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发布的50个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典型案例之中,天津共有8个案例入选。

“天津近年来在推进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增长方面取得的不俗成就,与上合组织的发展导向高度契合。”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教授指出,在数字经济领域,天津已成为中国信创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数字化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在国内出台“双首个”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和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为完善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机制发挥了“探路者”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同样是天津的亮丽名片。2008年,天津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所;如今,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于家堡金融区低碳示范城镇等标志性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以“中国行动”擦亮“上海精神”,以“中国引擎”驱动上合车轮。

“作为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的举办城市,天津不仅可以为上合组织国家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经济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提供鲜活的‘中国范例’,同时也可以为设立长效合作机制、持续推动落实峰会成果作出‘天津贡献’。”刘晨阳说。

上合花开 硕果满园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凝聚着“上合组织大家庭”。

“天津并非‘临时登场’,而是早已深度融入上合组织合作网络。”吕波谈道,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的交往源远流长。

上合组织区域的深化交融交流,更加惠及城市发展,促进地区繁荣——

天津已在24个国家建设26个鲁班工坊,其中包括在上合组织国家建设10个鲁班工坊,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分享发展经验,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不仅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范例,也成为天津国际合作的闪亮名片。

天津的上合“朋友圈”越来越大,已与54个国家的103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其中20个位于上合组织国家。

…………

近年来,天津持续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往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2024年,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895亿元,同比增长21.9%。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的交往积淀不仅体现在经济合作上,更在人文交流中熠熠生辉。

今年5月,津城迎来蒙古人民党青年百人团,在非遗体验、参观访问、青年交流等活动中,续写中蒙友谊的“青春篇章”。“代表团此次访津,直观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达与美丽,将把学习到的有益经验带回蒙古国,同时邀请天津青年朋友访问蒙古国,赓续中蒙青年友谊。”代表团团长、社会民主蒙古青年联盟主席普日布达格瓦表示。

今年,围绕“上合”主题,一系列民间外交活动在天津开展,“喜迎上合峰会 共绘津彩画卷”青少年绘画比赛、“津通上合”音乐汇(回家篇)、“共绘美好世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画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加促进了天津与“上合组织大家庭”在人文艺术领域的交流互鉴。

河海津韵 “圈粉”中外

渤海之滨,九河下梢,河海奔流,津韵悠长。

一条蜿蜒千年的海河,既诉说着天津的“前世今生”,也孕育出天津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开放包容的独特气质。

“天津的历史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反映。”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白俊峰深情讲述,天津城市的形成发展深受河、海、山等自然因素影响,城市因河而生、向海而兴,淬炼出包容创新的气质。

“这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与上合组织‘尊重多样文明’的理念高度契合。”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宋林霖教授说。漫步天津,年画、泥塑、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容南北,长城、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见证古今。

感受河海津韵、品尝津味美食、徜徉风貌街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叠加着历史穿越感、都市现代感、生活松弛感。

“我来天津的第二天,就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参加“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的俄罗斯金砖国家电视国际合作部负责人苏念慈,在游览海河夜景时感叹。

在“上合之约·丝路津彩”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学生“万花筒”文化市集暨“汉语桥”上合之约校长和学生访华团欢迎仪式上,乌兹别克斯坦学生爱华的话道出了在场者的心声:“这次活动像万花筒,多种文明在此交融互鉴,更加焕发光彩。”

“上合之约 天外同彩”第八届国际文化节暨校园开放日活动、“上合之约 津彩康融”首届中医药国际文化节活动……多姿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了天津多元文化的魅力。

“天天乐道,津津有味。”上合组织峰会的到来,再一次打开了天津的城市“封面”,更多的上合故事、中国故事、天津故事,将在这片古老而崭新的土地上精彩演绎。

东方答案 世界期待

“我们看到,中国将天津确定为上合组织峰会主办地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我们相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一定是一次内容丰富、非常成功的重要会议。”7月10日,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在津参加相关活动时说。在天津举行的一系列上合组织机制性会议的活动效果和天津发挥的重要作用,给叶尔梅克巴耶夫留下深刻印象。

“上合组织峰会选择天津,是对我市城市服务能力的全面认可,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宋林霖认为,天津已连续举办多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全球政商领袖齐聚,形成了会前精准对接、会中精细服务、会后高效总结的标准化流程,并凭借多年来承办国际高端活动的实践,构建起了“硬件过硬、软件高效、协同有序”的服务保障体系。

伴随着上合组织峰会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人持续感受到城市的使命担当,感受到城市的美好诚意,感受到城市的热切盼望。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盛会将启幕绽放,天津将交出答卷。全市上下正抓住关键的筹备“倒计时”阶段,全力以赴优化全流程服务链条,提高标准化、国际化服务水平,为海内外宾客提供安心、舒心、温馨的津城体验。

为了周全细致地做好外宾接待工作,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外办)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了具有外事接待和国际交流经验的部门和人员组成专班,配合外交部联络员团队开展工作。

“结合上合组织框架内合作重点方向和我市发展特色优势,我们遴选确定推荐参访点位并设计成线路。”市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外办还在配合外交部加快推进礼宾设计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并在接下来的峰会筹备时间里,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细化落实。

“我志愿服务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恪守奉献初心,勇担时代使命……”8月8日,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洋溢着青春与活力,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青年志愿者上岗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天津10所高校的998位青年志愿者将为峰会的筹备工作注入“青春力量”,向世界展示城市的“年轻态”。

新朋旧友,近悦远来。

日前,改造提升后的友谊公园以全新面貌亮相。园中伫立的“友谊之花”雕塑,以天津市民喜爱的月季花为创意灵感,向来津客人表达深厚情谊,也为津城市民增添意趣盎然的新景。

精雕细琢的城市绿化设计、美轮美奂的海河夜景灯光、平整畅通的交通路面、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天津卫的“都市感”“国际范儿”越来越浓,“走心”“吸睛”的城市更新创意越来越多,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天津将筹备上合组织峰会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结合起来,对照国际一流标准,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在“面子”与“里子”“颜值”与“气质”上同下“绣花功夫”。

相约上合,海河欢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8月16日晚,在天津文化中心,“迎上合 展风采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群众歌舞汇演活动隆重举行。广大市民以真情歌咏、炽热舞步表达出全市人民迎接盛会的诚挚情感。

人人关心、支持、服务峰会的热烈氛围,也进一步提振起天津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气神。

“在市和区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社区以‘群众性歌咏’为切入点,通过‘南开之夏、毓秀体中——星光夜舞台’,深入开展‘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强化‘人人都是东道主’的主人翁意识。”南开区金谷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孟广凤表达了社区居民的心声,“我们愿意为峰会成功举办贡献一份力量,持续传递正能量,以社区每位居民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城市‘代言’,向世界展现一个好客的天津。”

滴答!滴答!滴答!

时针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峰会正在向我们走来。在这场国际盛会中,浓墨重彩的“天津时刻”令人期待。我们期待远方的客人在天津读懂中国,也期待中国在天津与世界相拥。(记者 魏彧 孙启明 摄影 吴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旅游   天津   世界   组织   峰会   城市   中国   国家   上海   海河   南开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